985研究生,毕业6年无缘管理层:深度解析”高能力低职级“的职场怪圈!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1
来访者王涛(化名)最近好不苦恼。
原来,王涛6年前毕业国内一所985大学,研究生学历,毕业后留在某一线城市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
因为专业能力优异,6年工作中,王涛有3年连续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按理说,王涛早就应该被提拔到管理层,但奇怪的是,上司一直没有提拔他,而王涛只能继续在原有的技术岗位上辛苦耕耘。
王涛很苦恼,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他而言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并渐渐成为了他的“舒适区”,他感到非常无聊和迷茫,让他非常不解的是,为什么自己工作6年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可就是不被提拔呢?
怀着这样的困惑,王涛找到我们寻求帮助。
事实上,从我们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王涛的处境和困境很具有代表性。
不知你是否就是这样的人,明明业务能力很优异但就是和升职无缘?
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资历和能力足够优秀但就是不被提拔?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或TA陷入了“高能力低职级”的职场怪圈呢?
经过咨询,我们发现王涛的主要问题如下:
过于关注自我,对人际关系较为排斥,不太会主动沟通和表达,总觉得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例如在工作中,王涛多数是和产品经理Jack对接工作,让王涛颇为烦恼的是,他认为Jack给到的产品需求总是不够清楚,甚至有的需求在王涛看来根本就是不合理的。
但问题是,王涛从来不会主动和Jack沟通,而是带着情绪死磕,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王涛需要Jack不断跟进,这让Jack也感到十分心累。
“看起来,你这6年来从来没有想过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啊......”咨询师说。
“人际关系网络?实话说,我认为人际关系就是在利用别人,感觉太功利了。”王涛答。
事实上,对于领导力这部分,有很多书籍和文章都有阐述,但不论怎样的阐述,都离不开两大能力,那就是——整合资源、协调链接。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像一个“雷达网”,个体像是一个可以发射信号的基站,在职场中,每个人通过接受及传播信息达成了合作,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自我展示。
案例中的王涛,特别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我们发现,王涛之所以在晋升路上阻力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思维定势导致的。
2
所谓的“思维定势”也被称为“惯性思维”,是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者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够使人应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它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文中的王涛一旦陷入了“人际关系就是相互利用很功利”这一误区,形成思维定势就很难跳出来了。
在这种思维定势下,王涛对于职场人际关系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抗拒,导致自己既不能主动和他人沟通,又不好意思求助他人,慢慢地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在领导及同事看来,王涛在专业上确实有两把刷子,但为人孤傲团队合作能力欠缺,自然就不会将更为重要和关键的管理岗位分派给他。
在咨询过程中,王涛也一再强调,他很不喜欢亏欠他人的感觉,一旦对方向自己示好,他总是本能躲避,生怕自己给他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王涛只看到了一面,真正的关系并不只是赤裸裸的“利用”。
要知道,多元化人际关系不仅仅在于对方能为你做什么,还在于你能为对方做什么:这本来就是一个双向的能量流动,也只有互相来往才会保持下去,从而加深情谊。
而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原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利益互惠”而构建的。
放到王涛的案例中来说。
在产品经理Jack和王涛沟通产品需求的时候,本质上是在给王涛一种展示能力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王涛仅仅看到“利用”这个部分,自然会感受到一丝排斥和抵触。
但如果王涛能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Jack让他做什么,而且他也能给Jack乃至客户带来什么价值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被动接受和执行命令之外,更有相当的自主空间去影响Jack及客户,帮助他们更好地澄清需求,以及做出落地的产品设计。
然而,对于性格内向的王涛而言,如果让他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突然热情起来,不仅他人难以接受,连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很突兀。
3
那么,对王涛来说,到底该如何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呢?
关键在于,他需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一些了解他人及外在世界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有限的人际关系网络让我们很难了解到其他部门以及其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比如类似王涛这样的开发岗位来说,如果他只会坐在办公室按照产品经理传达的需求做出设计不算什么,但如果他可以通过和经理及客户的沟通,明确对方真正的需求,甚至过程中调整对方不合理的期待,再去给研发人员传递精准的需求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能,同时也会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此一来,王涛的影响力就从一名“成熟的技术人员”慢慢可以演变成“懂技术的管理者”。
对于内向的王涛来说,这个步骤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他可以从和同事一起吃午饭、和出租车司机闲聊、和一起跑步的人聊聊彼此工作等入手,这些零碎的、不起眼的外部人际网络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以及不同的人到底是如何思考乃至认识同一个问题的,这些能够很好地让我们获取看待自我及问题的全新视角,有助于打开我们的思维和见识。
很多优秀的职场人就特别注重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甚至有人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六度人脉社交系统”。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公司里大部分混的不错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趁着吃饭喝茶等机会,主动上前和其他人聊天,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他们可以获取更多真实的信息,同时也会适当分享一些私人话题,借此拉近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
4
当然,对于王涛而言,除了内部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之外,还需要同步拓展外部人际网络。
这里的思路包括:
1、梳理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能为他人提供什么价值?
提到“优势”,有人会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事实上,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你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内有专长,都可以借此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例如,就王涛而言,他可以选择:
1)、进一步在技术领域里精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级人物;
2)、通过构建人际关系往管理岗位晋级,成为技术类管理人才;
3)、给其他想要从事他这份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分享,告诉他们需要做哪些努力及准备,或者再进一步,给想要从事这个领域的人群进行专业的培训等等。
事实上,这个过程反过来会进一步强化王涛的竞争力:不论是深度的专家路线,还是高度的管理路线,甚至是面向大学生的分享乃至未来的教育培训路线,都可以为王涛的未来提供积累和储备。
2、找到相关的平台借势;
比如,对王涛来说,如果他对软件开发这部分很有心得,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平台输出一些干货分享,利用背后的算法机制,通过平台推荐让你的文章能够被很多人看见,无形中也会进一步增大你的社会影响力。
3、关系的日常维护很重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就指出——
“你必须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看成是在他人情感账户内存款的一个机会。”
这就是被很多人提及的“情感账户”——我们向他人储存的真诚、理解、友善、信赖等越多,越有利于关系的提升,到时候一旦你有需要,对方也会给到你相应的回馈。
对于王涛而言,他完全可以改进自己和产品经理的关系上入手。
例如,Jack和他沟通客户需求的时候,王涛可以用一个本子记下来,一来让Jack感觉到自己在王涛这里备受重视(被尊重),二来也便于王涛和Jack就细节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接下来,王涛可以定时盘点和Jack的沟通记录,分析下这段时期客户的需求都有什么共同点,比如,他们经常对哪些方面的需求较多,再去挖掘这些需求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微妙的市场趋势,再去结合相关的行业讯息进行分析判断,再和Jack下次沟通时,不妨适当抛出一些看法,等等。
如果当王涛能够有意识地提高市场敏锐度,再加上积极沟通,毫无疑问,未来他的职场发展道路自然会宽阔很多。
行文至此,我想分享这样一段话,那就是——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职场中,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会走的更远。
以上。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抖音@职业生涯规划师赵晓璃。

近期文章回顾(点击标题即可跳转至原文阅读)
“我终于认怂了,要考公务员”:危机时的抗风险策略,和你想的不一样!
从月入8k到23.63元:你的冲动教会你什么是现实!
32岁,疫情前离职,至今仍失业:没有厚度的职场经历,就是废纸一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职业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