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优质回答:

无为而治,乃对历代帝王治理国家最高思想的指导,老子曰,我无欲而天下自宾,治大国若烹小鲜,就象渔民清炖小鱼一样,不要任意翻动锅底,等住火冷确后才能完整出锅,而不致于搅烂美食上桌,无为而无不为,警示君王莫把自己的意志思维强行施运,应观天之道顺应民意。

其他网友回答

语言解释“无为而治”,太多答题者都解释得很好。个人认为如果某些有闲又有钱的人能把我练的转心舞松柔圆活地累计练上二千遍。到时候自然很容易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其他网友回答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老子告诉统治者,应该遵循无为的治国理念。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界还是社会,管理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人民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你就要保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要去干扰他,去强迫他。

老子认为,社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而不是靠外来的力量去改变。统治者采取无为的政策,那么老百姓就会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统治者清心寡欲,老百姓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统治者不去打扰社会生活,老百姓自我发展,就会更富强,统治者减少欲望,老百姓自然民心淳朴。这就是无为的理念。

但老子又担心统治者误解了无为的理念,真的变成做吃等死无所事事的懒政,所以老子进一步强调,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用无为的理念,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

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七章,老子说的更加清楚,详解解读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那么,这是否是矛盾的呢?无为如何才能无所不为,如何才能做成一切的事情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上面所说的道法自然的理念。也就是说,无为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你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的精神成长的发展规律,去管理国家,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所以,老子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过一种减法的生活,这样才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老子明确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总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要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第一:要理解什么是”无“?”无“在《道德经》里有至少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家理解的没有、无用、空的意思。另一个是指道的本质,”无名,天地之始”,这里的无名指的是真理无名。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这里的“无”都是指道的本质真理而言。“有”是指规律,万物是从规律而生,而规律是从真理而生。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无名之朴,“无名”指的是真理的属性公平,朴,返朴归真。公平是看不见的属性,而从公平里面彰显出来的“朴”已经是经过风雨的检验开花结果是带着公义的荣耀与权柄,所以,返朴归真的真理,是带着荣耀的权柄,荣归故里。

由此可见,“无”就是真理的状态。

“无为而治”语出《道德经》第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在无为之前要有为。为,就是作为,无为,就是真理的作为。要先作真理的作为,然后才是无为而治。

真理的作为就是无为,真理的无为就是真理的作为。跟着真理的作为而为,真理是标准,标准没有错误,所以,就不需要治理,就等于自己治理自己了。

其他网友回答

无为是老子的中心思想。无为,也是成道后,阴阳五行圆融归一的一种状态,自然而然,返璞归真。无为是感觉不出来有为。

无为是减少妄为,少些妄念,为道日减,从而,由内体会到天地阴阳五行运化的规律和玄妙,生慧。哪些可以做为,有为到无为过程的准则呢?上善若水。水德。

行为可从,修德经入手,上德不德,不以为德。这是无为外在的准绳。

无为不光是外在行为,更多指的是内在,无为与佛家讲静,空,与儒家定,安,法出同源,可以互为印证。

人最难的是让大脑停止妄念和纷乱的思考。

佛家的念念不断,一念不乱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