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警惕!孩子身上有这5个表现,多半是出现厌学情绪了!

来源 | 教师E家(ID:jiaoshiEjia)
当孩子上学后,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好成绩。但是在求学道路上,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厌学情绪。一旦孩子有厌学情绪,就会对学习丧失热情,没有学习动力,这样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的厌学情绪。当孩子身上有这几个表现时,多半就是出现厌学情绪了。1失败合理化现在的孩子找起借口来简直就是“专家”。他们一张嘴就是借口,做什么事情、犯什么错误都有托词,特别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在学习上,当孩子为自己的失败与不足找借口时,家长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一定要警惕。这是孩子厌学的表现。有些孩子经常会这样说,就不应该让我做这种题,这种题已经超纲了等等。让自己的失败变得合理化,来安抚自己的受挫感,让自己避免强烈的内心冲突。
回避现实,想尽办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孩子的这种自我安慰心理,往往就是厌学情绪产生的前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多和孩子沟通,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只要孩子建立起自信,才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2不想去上学在孩子的求学道路上,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每天一到上学时间,孩子总会说:“我不想去上学了!”甚至孩子还会大哭大闹,为了不去上学而不配合家长的洗脸刷牙穿衣服等。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十分头疼,甚至会打骂孩子。其实,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是厌学的表现。一说到上学,他就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和不愉快,会出现诸如:焦虑、厌恶等不良情绪。当孩子出现这种厌学表现,而家长没有做到正确引导的话,将不利于孩子接下来的学习。所以,家长一定要多陪孩子聊天,打开孩子的心结,让孩子明白“学生”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当孩子说起上学这件事时,家长应当多听孩子的述说,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谈论他上学过程中的有趣的事情,以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进而使其自觉自愿的提出走进学校的意愿。
3害怕考试其实,好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考试焦虑症的表现。一听到考试,就莫名其妙地开始焦虑、坐卧不宁、还有的目光呆滞、精力不集中等等。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有的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有的是来自同学们的压力,有的是自我期望值太高……其中还有一种原因,被大多人忽略了,那就是厌学情绪。一旦孩子有厌学情绪的产生,也会害怕考试,面对考试他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和不愉快。甚至孩子还会出现抵触考试、逃避考试的行为表现。考试恐惧会引起大脑对学习的抑制,对考试成绩的威胁很大,也很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和孩子好好沟通,引导孩子对待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可以告诉孩子,一次考试的成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更不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下一次不要再犯就行了。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害怕考试,对学习也会越来越有信心。4做作业马虎应对很多家长都会提到,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很随便,作业应付了事。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吼也吼过,骂也骂过,连哄带骗的话也说了无数。但是,孩子往往好上不到一一两天,又打回了原形。有些家长会问孩子,为什么应付作业?有些孩子往往就会一脸无辜地说,作业多啊,老师明天要检查,只能快点做。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当孩子经常出现这种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厌学了。所以他们在做作业时,往往是投机取巧,能混则混,应付交差。当发现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首先不要让孩子把作业当做一种必须任务,一种执行命令来做,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家长就要做好督促检查,但开始时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而是一步步来。最后,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专心读自己的书,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5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患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另一个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读书无用。这类孩子常常会说这样的话:“李嘉诚没有上过大学,还不是照样成了华人首富!”“乔布斯中途退学,他还不是照样成富翁!”“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照样给别人打工!”于是,这类孩子认为读书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这种错误的认知,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抗拒,不再努力,心安理得的混日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当孩子出现这种表现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过来。告诉孩子,努力读书,不一定能能大富大贵,却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告诉孩子,努力读书,不一定会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会拓展生命的宽度。总之,要告诉孩子,努力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只有孩子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才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厌学,已经成为了现在家庭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的问题上,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遇事多思考,多理解孩子。最后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厌学情绪,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END —
版权说明:本文经「教师E家」(ID:jiaoshiEjia)授权转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是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教育交流平台!教师E家 为用户提供教育资讯,教学心得,教育时事分析,愿您在教育路上不再忧心~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zhaopin8008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你点的在看,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