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律诗和绝句溯源和艺术风格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绝句的起源及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绝句的起源?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汉魏时代的诗,以四句为全篇的很少,故没有必要把四句的诗定一个诗体名词,即四句一绝还没有成为规格。但在较长的诗篇里,四句一绝的创作方法已自然形成。
到晋宋以后,由于民间歌谣的影响,诗人喜欢模仿四句的民歌,就大量出现了五言四句的小诗。齐梁以后,四句一绝成为诗的规格,并给以"绝"的名称。在南朝时代,"断句"、"短句"与"绝(句)"都曾用以指代五言四句诗。
先看一首诗:
玉笥山
萧子云
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
鸟啼春昼桃花拆,独步溪头采碧茸。
作者萧子云,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这首诗已完全符合绝句要求。
再看一首:
和侃法师三绝诗二
庾信
客游经岁月,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秋分俱渡河。
这是北周庾信的作品,他的诗集里有《和侃法师三绝》《听歌一绝》两首五言四句诗。庾信和徐陵是同时人,不过一在北朝,一在南朝,可见绝句在南北朝就已定名、定型了。
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推广到七言,是唐代及以后的事。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发展情况而言,五言绝句成长在先。初唐四杰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湜等人,已经写出了大量情景交融、音节和婉并具有一定个性色彩的优美篇什。到盛唐,一大批名家出现。李白、王维、崔国辅构成了盛唐五绝的三鼎足,致使这一诗体日后的发展也很少能超出其范围。
七言绝句起自南朝乐府歌行。初唐时七绝数量很少,艺术上也不够成熟。进入盛唐之后,七绝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
宋元时代,通行把"绝句"称为"截句"。他们以为"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一半。宋代以来人们所熟知的绝句,近体风貌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元明的诗论家有绝句乃"截律"之说。
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以近体诗的格律为标准,绝句又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合乎近体诗的格律标准的,称为律绝。和律绝相对的是古绝,一般用来指称近体诗的格律还没有定型之前的绝句。
唐初随着律体的定型,绝句也开始格律化,五七言律绝的写作越来越普遍,成为唐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诗体。古绝不讲究平仄,押韵也是可平可仄。律绝要求平仄。
先看这首诗: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像这种虽然押平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有三平尾、三仄尾的绝句,我们称它为古绝。
再看首:
三绝句其二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这首押的是仄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像这种不符合替对粘、押仄声韵的诗也属于古绝。
我们接着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像这种符合替对粘要求,又押平声韵,韵字在同一韵部里的绝句,我们叫它律绝。
后人把唐以来有严格格律的绝句名为律绝,唐以前的没有严格格律的名为古绝,他们之间的过渡名为拗绝,其发展顺序为,首先是古绝,其次拗绝,再次律绝。
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不讲究平仄格律的称“古绝”。有人说既然古绝不讲究平仄格律,那么古绝好写多了,其实不然,古绝有古绝的要求,一般人没达到一定的水准是写不好的。
好了,就讲到这,下一讲《七绝的写法》,请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
(部分资料搜集于网络)
主讲 华言
  

律诗和绝句溯源和艺术风格区别
一般来讲,很多人把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简单地归为八句与四句的关系。清人赵翼认为绝句既是截句,他说“绝句,截句也。如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半首;前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后半首;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前后四句也。”不过,这种说法很快被其他诗词大家否定了,比如胡应麟在《诗家·内编》说:“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歌之变也。谓截近体首尾或中二联者,恐不足凭。五言绝起两京,其时未有五言律。七言绝起四杰,其时未有七言律也。”而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对胡应麟的观点表示赞同。
绝句一词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乃至更早。绝句的绝,义为断绝,是相对「联句」之联并举的。所谓联句,是古人雅集时共同作诗,每人一韵或数韵相联而成一篇,叫做联句。至南北朝,规矩由每人一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发展为四句两韵,且风气日盛。《宋书》里记载,谢晦临刑受戮时,还要与侄子谢世基联句成诗,一人四句,作完才上黄泉路。
叔叔我先说: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
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妥了,贤侄咱们可以上路了。
多人创作叫联句,自个写自个的不要别人接,便叫绝句。例子很多:梁简文帝萧纲有《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咏灯笼绝句》;北朝的庾信有《和侃法师三绝》、《听歌一绝》等。这个时候,近体诗即格律诗还八字没一撇呢,所以赵翼的“截句说”是站不住脚的。
入唐以后,近体诗大兴,受此影响,绝句也开始了入律进程,但属于双轨并行——律绝、古绝同时存在。律诗的律字就是格律,乃近体诗区别古体诗的基本标志。律诗的发源应追溯到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这是在四声基础上建立的新诗体,故又称新体诗。初唐,广义上的五律开始出现,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历经盛唐而体制大成。
如何理解绝句和律诗艺术风格上的差别呢?
五绝,是绝句最原始的样子,有着最纯正的古体诗血统,其特色是自然古朴,注重整体氛围。千古名句中往往无甚机巧,但浑然天成不可逾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王维《鹿柴》
七绝:血统更偏向近体诗。其特色在于流畅而颖锐,它是一把匕首、一位刺客。铺陈、转折、抖包袱,都要在四句之内完成,一击不中,则为失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五律:五律是古体到近体的接引者。五律的五言体式使它很接近古体的风味,而作为律诗的两联对仗,也可以从魏晋五古里找到骈俪传统。但另一方面,格律对字句的规度,同样使它具备了五言古体所不常有的凝肃精炼。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李白《送友人》
七律:七律的成长基本在格律环境中进行,故而有着最纯正的近体血统。七言多于五言,律诗长于绝句的特色,使得它在有限的篇幅内,拥有最多的变化。
七律中,杜甫《登高》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真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风格上更是苍凉阔达,气势浑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综上所述,后世诗人,倘若擅长绝句,我们可以夸他有才情,有天分,却不必夸他有功力。但如果一位诗人律诗作得工整漂亮稳重,那必定于诗功力精深,是牛人。
(参考书目:王力《诗词格律》、肖丽《诗词自由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