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有哪些方面 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内容

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学习能力是使它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真正原因。

有了足够的人工智能,它就可能通过吸取过去的经验来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实时响应,过去的经验包括对死区、干扰和使用模式等的了解。

这样,CR有可能赋予无线电设备根据频带可用性、位置和过去的经验来自主确定采用哪个频带的功能。

随着许多CR相关研究的展开,对CR技术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

最典型的一类是围绕Mitola博士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式推理的认知循环模型来展开研究,他们强调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CR实现的理想平台。

延伸阅读

无线电的基本情况?

无线电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THz(太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在各种射频规范书, 常见的有3KHz~3T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9KHz~3THz,10KHz~3THz。

无线电发展史是什么?

无线电台的发明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   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托马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线电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   1898年,马可尼在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霍尔街开办了世界上首家无线电工厂,雇佣了大约50人。   无线电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从短波到超短波,再到微波,从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从固定使用到移动使用等各个发展阶段,无线电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   还有俄国发明家波波夫,他在1901年声称就发明了无线电。无线电的发明:无线电的诞生九十几年前,“嘀、嘀、嘀”三声微弱而短促的讯号,通过电波传过2500公里的大西洋对岸,从此向世界宣布了无线电的诞生。那是1901年12月12日,扎营守候 。在位于加拿大东南角的纽芬兰(Newfoundland)讯号山(SignalHill)的马可尼,用气球和风筝驾设接收天线,终于接收到从英国西南角的宝窦(Poldhu),用大功率发射电台发送“S”字符的国际莫尔斯电码......。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跨过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这个实验向世人说明了无线电再也不是仅限于实验室的新奇东西,而是一种实用的通讯媒介。这一消息轰动了全球,激发了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浓厚兴趣,推动了业余无线电运动蓬勃发展。   虽然马可尼的试验结果令人相当振奋,可是当时一般人认为无线电行径类似光波,发射之后,绝对是呈直线前进,从英国到加拿大,再怎么说一定是无法完成直线的无线电通讯(因为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当时的科学理论更证明,从英国发射后的无线电波一定直驱太空,怎么可能达加拿大?可是从马可尼用简陋的无线电设备征服长距离通讯的试验记录看来,白天,讯号可以远达700英哩,晚间更远达2,000英哩以上,这些试验数据,使得以往的理论所推展出来的必然结果,开始发生动摇了。   与此同时KENNELLY君及HEAVISIDE君不约而同地分别提出了同样的看法:就是在地球大气层中有电子层的存在,它可以像镜子般,把无线电折射回地球,而不致于直奔太空,由于这种折射回返的讯号,使得远方的电台才得以互相通讯,这种对无线电波有如镜子般作用的电子层称做KENNELLYHEAVISIDE层,但现今一般称之为电离层(lonosphre),而短波之所以如此发达就是受了电离层之赐。   从一九二五年开始,许多科学家便开始进行电离层的探堪工作,经由向电离层发射无线电脉冲讯号,然后从电离层折反的回声(Echo)中,可以了解到电离层的自然现象,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就像是一把大伞涵盖了地球,而且随着白天或夜晚或季节的变化而变动,同时发现某些频率可以穿过电离层,而有些频率则以不同角度折返地表,虽然对电离层已经掀开了面纱而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使得短波的国际通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六十多年来,科学家均不放过任何继续研究电离层的机会,甚至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试验及最近的太空梭飞行,均设计有某些实验,以期能更进一步了解电离层,最近借超高速电脑的帮助,透过假设的模型最后希望能够像气象般,可以预测未来几天的电离层状况。   无线电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对各波段进行研究、运用的历史。首先被运用的是长波段,因为长波在地表激起的感生电流小、电波能量损失小,而且能够绕过障碍物。但长波的天线设备庞大、昂贵,通讯容量小,这促使人们寻求新的通讯波段。二十世纪20年代,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短波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1931年出现了电离层理论,电离层正象赫兹所说的镜子。它最适于反射短波。短波电台既经济又轻便,它在电讯和广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电离层受气象、太阳活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通信质量和可靠性下降,此外短波段容量也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短波段为3MHz~30MHz,按每个短波台占4KHz频带计算,仅能容纳几千个电台,每个国家只能分得很有限的电台数,电视台(8MHz)就更挤不下了。从二十世纪40年代开始,世界上发展了微波技术。微波已接近光频,它沿直线传播,而且能穿过电离层不被反射,所以微波需经中继站或通讯卫星将它反射后传播到预定的远方。无线电技术传入中国  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一日(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这是无线电报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自此,拉开了无线电报经由期刊传播的序幕。早期的无线电报技术传播主要以综合类期刊为主,多为介绍新鲜事物的文章,随后才出现了介绍原理的科技类论文,其中不乏最新的技术及发明的篇目。随着无线电报技术的发展,在期刊中传播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出现了诸多法令性的文章。从晚清后期期刊中传播的文章来看,已自成体系,为其今后专业期刊的出现以及学科建制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无线电的诞生九十几年前,“嘀、嘀、嘀”三声微弱而短促的讯号,通过电波传过2500公里的大西洋对岸,从此向世界宣布了无线电的诞生。那是1901年12月12日,扎营守候   无线电在位于加拿大东南角的纽芬兰(Newfoundland)讯号山(SignalHill)的马可尼,用气球和风筝驾设接收天线,终于接收到从英国西南角的宝窦(Poldhu),用大功率发射电台发送“S”字符的国际莫尔斯电码......。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跨过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这个实验向世人说明了无线电再也不是仅限于实验室的新奇东西,而是一种实用的通讯媒介。这一消息轰动了全球,激发了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浓厚兴趣,推动了业余无线电运动蓬勃发展。   虽然马可尼的试验结果令人相当振奋,可是当时一般人认为无线电行径类似光波,发射之后,绝对是呈直线前进,从英国到加拿大,再怎么说一定是无法完成直线的无线电通讯(因为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当时的科学理论更证明,从英国发射后的无线电波一定直驱太空,怎么可能达加拿大?可是从马可尼用简陋的无线电设备征服长距离通讯的试验记录看来,白天,讯号可以远达700英哩,晚间更远达2,000英哩以上,这些试验数据,使得以往的理论所推展出来的必然结果,开始发生动摇了。   与此同时KENNELLY君及HEAVISIDE君不约而同地分别提出了同样的看法:就是在地球大气层中有电子层的存在,它可以像镜子般,把无线电折射回地球,而不致于直奔太空,由于这种折射回返的讯号,使得远方的电台才得以互相通讯,这种对无线电波有如镜子般作用的电子层称做KENNELLYHEAVISIDE层,但现今一般称之为电离层(lonosphre),而短波之所以如此发达就是受了电离层之赐。   从一九二五年开始,许多科学家便开始进行电离层的探堪工作,经由向电离层发射无线电脉冲讯号,然后从电离层折反的回声(Echo)中,可以了解到电离层的自然现象,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就像是一把大伞涵盖了地球,而且随着白天或夜晚或季节的变化而变动,同时发现某些频率可以穿过电离层,而有些频率则以不同角度折返地表,虽然对电离层已经掀开了面纱而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使得短波的国际通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六十多年来,科学家均不放过任何继续研究电离层的机会,甚至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试验及最近的太空梭飞行,均设计有某些实验,以期能更进一步了解电离层,最近借超高速电脑的帮助,透过假设的模型最后希望能够像气象般,可以预测未来几天的电离层状况。   无线电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对各波段进行研究、运用的历史。首先被运用的是长波段,因为长波在地表激起的感生电流小、电波能量损失小,而且能够绕过障碍物。但长波的天线设备庞大、昂贵,通讯容量小,这促使人们寻求新的通讯波段。二十世纪20年代,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短波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1931年出现了电离层理论,电离层正象赫兹所说的镜子。它最适于反射短波。短波电台既经济又轻便,它在电讯和广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电离层受气象、太阳活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通信质量和可靠性下降,此外短波段容量也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短波段为3MHz~30MHz,按每个短波台占4KHz频带计算,仅能容纳几千个电台,每个国家只能分得很有限的电台数,电视台(8MHz)就更挤不下了。从二十世纪40年代开始,世界上发展了微波技术。微波已接近光频,它沿直线传播,而且能穿过电离层不被反射,所以微波需经中继站或通讯卫星将它反射后传播到预定的远方。无线电技术传入中国  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一日(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这是无线电报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自此,拉开了无线电报经由期刊传播的序幕。早期的无线电报技术传播主要以综合类期刊为主,多为介绍新鲜事物的文章,随后才出现了介绍原理的科技类论文,其中不乏最新的技术及发明的篇目。随着无线电报技术的发展,在期刊中传播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出现了诸多法令性的文章。从晚清后期期刊中传播的文章来看,已自成体系,为其今后专业期刊的出现以及学科建制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怎么学习无线电?

一、如果是毫无基础,那么没有别的办法,要好好补补。无线电基础:

电路

低频

高频

注意,选书的时候不要选大学的教材,选职高的,因为更通俗易懂些。

二、无线电的原理有个朦胧印象以后,就得学会元件识别,最后是小制作。外面不少无线电入门的书都有元件识别的内容。小制作选项可参考一下大学(职高)的课程设计,其涉及的内容一般都是基础而合理的。注意循序渐进,先选择最最简单的。一开始,最好选择套件,而不必自己单个购买元件。最后,应该上升到自己能设计、制作基本电路。在此过程,一是检验书本知识,二是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三、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向,好好发展了。

认知无线网络与认知无线电网络是不是一回事?

无线网络和无线电网络都是通过无线传播,但频段、频率等参数不同。

认知无线电方向就业怎么样啊?知情的前辈指点哈啊?

这个专业目前国内外都很热,国外已经从基础理论转向工程应用方面了,现在欧洲和北美很多科研组织都在展开相关应用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还主要围绕理论展开,以后必然向工程应用扩展。华为等大公司在认知无线电方面都有科研投入。可能你关心的就业指的是行业应用的前景。个人认为,认知无线电是未来无线通信的趋势,用心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