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认知盈余》

【金句】:
1. 别被网民玩坏了。
2. 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3. 自由时间是一种资源。
4. 只有积累了足够的价值,群体才会容忍治理。
5. 每个人微小的变化可以累积成巨大的结果,新的媒介工具正以空前的规模累积我们的创造和分享。
【书摘】:
1. 在机会和分享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便利的工具和新颖方式,发觉利用累计起的自由时间,则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与效应,称之为认知盈余。
2. 认知盈余的要素
① 工具:互联网
② 动机:从受众到参与者,内在动机能让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回报;个人动机:内在是自制与胜任感,外在为薪酬。
③ 机会:利用工具协作创造价值
④ 利用:打造慷慨的文化
创造价值:个人价值(分享)、公用价值(仅成员受益)、公共价值(与外界共享)、公民价值(改良社会)
3. 要知道电视两端的人地位是不平衡的,拥有电视、电台的人可以决定向终端者前的人说什么、展示什么,反之则不然。但是,电脑这些智能设备就不一样了,你既可以消费数字内容,也可以创造内容、分享内容。
4. 人们有喜欢参与、创造并分享的动机。
5. 虽然并不是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6. 动机分为两大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能让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回报:自治的愿望(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和有胜任感(能够胜任所做的的事)的愿望。社会动机能强化个人动机。
7. 人们除了消费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喜欢创造和分享。参与的感受是每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所共同具备的特征。
8. 认知盈余的应用:公用性并不去强调对社会的改变和责任,而公民性强调这个。
9. 工具赋予所有的东西一个可能性,没有这个东西做基础,认知盈余是不可能被开发的。
10. 数字化资源无需花费边际成本就可以无限复制,分享足够容易,人们很乐意分享。
11. 业务群体则对成员的内在动机有更大的依赖性。
12. 分享形式
个人分享:在拥有巨大潜在提供者和潜在用户的环境下,任何微小的价值的广度都是巨大的。
公用价值:在一个写作群体之间进行,成员有更多的交流,局限参与者内部。
公共价值:创造公共资源,广发交流。
公民价值:改良社会是他们的显著目标。
13. 人们对于自制和胜任感的追求要远远大于金钱的激励。
14. 要想把那些无聊的认知盈余变得有价值,我们需要有人刻意地去设计和创造这样的机遇。
15. 要相信分享,要相信慷慨,呀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存在感的愿望。
16. 新工具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任何人可以从之前社会形态推断出来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小。
【心得】:
自由时间是一种资源,利用好盈余时间,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学习,为自己输入知识、技能和优秀思想文化,促进自己成长;通过合适的媒介工具或渠道,抓住机会,输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