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境(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含义)

网友提问: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怎样一种意境?

优质回答:

春末夏初,正是南方的梅雨时节,绵绵细雨下了一夜,天亮了,巷子深处飘来杏花的叫卖声。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南方的旧屋前街后河,天刚亮便能听到各种叫卖声,也有卖花的,不是杏花,而是栀子花和白兰花,买几朵,穿上细棉线挂在纽扣上,很香,也可以挂在蚊帐上。

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多岁,一生宦海沉浮,感慨这世态人情就像半透明的纱一样,回想这一生自己矢志不渝地怀着一腔报国的理想,而到头来终是报国无门。伴着细细的雨声,诗人彻夜未眠,直到天亮听到小巷里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

陆游爱写“寄梦诗”,如“”夜阑卧听风吹雪,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怀激烈。

这首诗看似描写江南春雨初霁的美好景象,而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诗人满心的惆怅,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粉饰太平。想到自己未酬的壮志,诗人只有一声叹息。

回过头来回答您的问题,这两句诗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这是诗人借夜雨来表达满心的惆怅。

其他网友回答

“小楼听春雨,深巷卖杏花”,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情画被宋代诗人陆游点墨开来。作为巳经六十二岁的老者,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乍样的呢?

能阅读全诗,便知其内涵骨子里的意境犹深且不一般,虽表面上有明快的节奏,但其内在的复杂性却意有所指。其原诗《临安春夜霁》如下:

世味年末簿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我住在小楼里一夜未眠听到了春雨的淅淅沥沥,心里想着这深巷子明天早晨还有叫卖杏花的声音么?!

由此观之,显然“杏花雨”在陆游的脑中留下了印迹。他将“春雨”和“杏花”分开写,陈述的是两件事,但由“听”来到叫“卖”,立意深远且空间也无限。

如此费神,那到底有何意境?

01:为何“听春雨”?

了解一下,此诗的创作背景,便知其二。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诗人奉诏入京,受职严州知州。他在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就暂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

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心情很喜悦,不知皇帝何时来,又不敢大意。在如此情况下,而三月的江南偏又春雨多多。于是,在这闲歇的夜晚里,他所能听到的只能是春雨声。

同时,在古代的人们也偏爱听春雨,有诗句为证:“欹枕闻春雨,闭门见绿阴”(仇远《题扇》)。另外,陆游也特别爱听春雨,也有诗句可查验:“拥被听春雨,残灯一点春”(《春雨》)。

02:何为“卖杏花”?

世人常说“杏花雨”,那是因为一夜春雨过,次日杏花开。

这里的“杏花”,应该是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各样的花”。也许古代就有种花并从事卖花的产业,他们(她们)贩卖杏花,一是别人花钱买赠与人的,一是可能有酿造杏花酒厂家收购,但最多的可能是贵族人家的妇人、小姐买去当装饰品或化妆品。

有市场,就有需求。“卖杏花”正当三月“听春雨”的时候。有“杏花消息雨声中”(宋代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也有宋代.王元鼎《正宫.醉太平》曰:“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03:独自单列,此诗句的意境?

“小楼一夜听春雨”,重点在“一夜”,说明诗人在企盼觐见皇帝时心里状态。一夜未眠,该因兴致所致,“听春雨”只是应景,是托词,真实内含是期待着皇帝来带给他的恩泽。

“深巷明朝卖杏花”,本来,诗人在今夜无眠之时“听春雨”,那“明朝卖杏花”是设问加了肯定的语气。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觐见了皇帝,明早上有“卖杏花”的叫声恭贺。

固此,不难发现诗人将“春雨”和“杏花”融合,达到一种境界,那就是等之及来的皇恩。

04:贯通全诗,此诗句的意境?

总揽全诗,此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点晴之笔,也是唯一一句能代表喜悦心情的感受。据说,此诗句后来传入宫内,深受孝宗的称赞,渐而广为传诵至今。

但观幽深而狭窄的巷子里的“卖杏花”,又多了一份忧愁感,所以“小楼一夜”就是惆怅得睡不着的煎熬。

绵绵春雨愁煞人。诗人在家休闲五年后,虽然说再次赴京应诏,事实上己没有了年轻时的志狂,有的仅是对仕途的倾折认知。六十二岁了,国事家愁伴随雨声、在杏花叫卖中涌上心头,很郁闷也难解。

一言以蔽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虽用了简洁明快的字眼,但意境含落寞情怀,某种意义上讲,对窗悠然自得,对巷愁思不解。

其他网友回答

庭院两天看落红,大街每日闻香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其他网友回答

春雨潇潇润杏花,

才识售与帝王家。

龙颜未睹知何事,

且饮眼前一盏茶。

其他网友回答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是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语言清新生动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常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此时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可是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但春天并不美丽,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引不起多少留恋。他在南宋王朝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