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张彩琴:又是一年槐花季
- 知识
- 2021-06-26
- 132热度
- 0评论
喜欢“卢氏文苑”点击蓝字关注
又是一年槐花季
文/张彩琴
1
又到大美四月天,漫山遍野槐花开。
清晨,推开窗户,向北坡眺望,远远的一片白扑面而来,满坡的槐花如云似霞,正开得酣畅淋漓,芬芳灿烂。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槐花清香。
此时,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都进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候。浓烈的槐花风和着袅袅炊烟,飘过一个个小山村,如画田园,闻香十里,构成了卢氏特有的槐花季。
卢氏的刺槐—般在农历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进入盛花期,从花蕾初绽,到谢落结荚,大致在20天的时间内。槐花风飘过家乡的原野,自由山水,清清卢氏美丽如画廊。大路边,田地旁,沟岔里,一树树白色的槐花,挂满了枝头。在翠绿的枝桠间,随风摇曳,清新淡雅,舒爽宜人。刺槐茂密的地方,几乎是漫山雪白,非常醒目,养身养眼。槐花季,槐花风,成为卢氏山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近两年,由于全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叫响了“大美卢氏,深呼吸小城,青山绿水好空气”的生态旅游品牌,许多郑州、洛阳等地的城市人,慕名来到卢氏赴一场槐花的约会。大家携家带口来享受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全程旅行;享受高氧呼吸,处处风景的视觉盛宴;享受身心放松,休闲自由的心灵假期。
2
槐花清香,甘甜。槐树自然生长,无任何污染,槐花是天然的美食。在生活困难的时代,许多人用槐花做莱做饭,度过了那缺衣少食的艰难时光。槐花风飘过岁月的河,酸甜苦辣都是难忘的歌。
直到现在,每逢槐花季节,人们纷纷采集新鲜槐花,做蒸莱,做饺子。槐花的清香,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飘荡,唇齿留香,那香甜就一直甜进了人们的心里。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5人,劳动力少,常年缺粮少穿,从槐花开,到萝卜、白菜长成,槐花是家里的家常菜。老屋的场院边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洋槐树。春天,场院的第一抹新绿是从小槐树的幼苗长出来的,比杨树、榆树都要早,鹅黄色的卵型叶片,鲜嫩、碧绿,是孩子们吹叶笛的主要叶片。孩子们挑选比较肥大的嫩叶,放在嘴边轻轻吹动,就会发出各种好听的声音。于是春天的快乐讯息,就会在小山村的角角落落里传递。吹叶笛也是有技巧的,吹不好,或用劲不均衡,就会吹破嫩叶,或者发出“噗、噗、噗”,像放屁一样的声音,引得小伙伴们哄然大笑。
老家场院边的最高处,长着两棵不知年岁的老槐树,当时已经有农家的老海碗粗,枝桠稠密,树皮皲裂。老槐树在周围众多的小树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无声地俯视着脚下宁静的小村庄,诉说着老家的变迁和喜怒哀乐的烟火故事。
和小树不同,这两棵老槐树是先开花后长出叶子的。早春的时候,周围的柳树、杨柳、榆树都长出了鲜嫩的叶子,连崖边的酸枣树都冒出了新芽,只有老槐树静悄悄的,像冬天时一样干枯,没有一点返青的迹象。它正在调动着全身的力量,来蓄集能量,静待那花开一刻的绚烂裂变。
四月的某一天,两棵老槐树好像突然就睡醒了,密密麻麻的,开满了乳白色的花朵,层层叠叠,披上白色的云霞霓衣,引来一群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麻雀和长尾巴喜鹊也来凑热闹,站在高枝上叽叽喳喳的欢叫。有时,趁其不备,一只勤劳的蜜蜂就不幸成了乌鸦的腹中餐,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在槐树的枝头,一遍一遍地上演着。
槐花的采集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早,不能晚,只在一串一串的槐花半开未开之时采集最好吃。采得早,槐花还是花蕾,肉少。采得晚,花儿已经开成了败絮。
父亲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用带镰刀的长竹竿,钩下许多挂满槐花的树枝,我们从旁捋下槐花放在篮子里。于是,槐花的香味就在场院的四周扩散。母亲赶紧添水烧锅,用玉米面拌鲜槐花做上一大锅的蒸菜,那是我们姐弟,值得欢庆的节日。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老院子里,欢声笑语从破旧的餐桌旁开始流淌,烟熏火燎的土坯厨房,一时有了新意和生气。
3
现在每每回想起当年采摘槐花的趣事,总感觉有一股股的暖流在心底深处回旋,不幸和苦难,就像泥沙和杂质早已沉淀,留下的只剩美好与甘甜。
春天采摘槐花的时候,我总想着出去玩,表现的既笨拙又不耐烦,不是让槐刺扎破了手指头,就是被蜜蜂蜇住了手背,反正麻烦的事挺多。记得有一次,父亲从老槐树上钩下一大枝槐花,“嗵”的一声掉得急,上面的蜜蜂轰的四散。我跑得慢,被蜜蜂狠狠地蛰了两下,疼得大喊大叫,一会头上就起了个大包。当年农村的孩子大多处于放养状态,大的带小的,经常有蚊叮虫咬,都不甚当回事,母亲也只是拿来两瓣大蒜,在头上擦擦,疼得我龇牙咧嘴的,两三天才消肿。每当这时候,母亲就会无奈地叹口气,搬出她的口头禅:壹钱的活,俩钱的工,我来摘,你们玩去吧。当我带着弟弟妹妹蹦蹦跳跳地跑远了,场院里就只留下母亲孤零零的身影,被夕阳拖成忙碌的剪影。
那些年,没有冰箱和冷藏设备,槐花很难保鲜。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母亲总要摘几大箩筐槐花,用大锅蒸熟,在苇席子上晒干,储存起来,做糁子饭、甜面条时,发泡后凉拌下饭。晒干后的槐花,失去了清香和口感,像咀嚼破棉絮一样,难以下咽。我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面黄肌瘦,比较挑食,看见凉拌的干槐花就皱眉头。父亲总是半宠溺,半嗔怪地说,拣馋不肥,饿身蔫皮。
1996年冬天,父亲因病去世以后,母亲也离开老屋和我们一块生活。老家无人居住,场院边上的槐树无人问津,长成了一片不成才的杂树,花开花谢自逍遥。2013年春天,老槐树还没有开花的时候,村里拓展道路,两棵老槐树被砍掉了,和父亲一样,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从此,老槐树做为儿时童年记忆中最明晰的参照物,就一直在心里生长着,枝繁叶茂,昂首向天。每当槐花盛开的时节,这些琐琐碎碎的流年记忆就会被翻晒出来,在平凡的日子里发酵。
于是,我就清楚地看到,父亲提溜着旱烟袋,坐在老槐树下,明明灭灭的烟火,就在春夜里闪闪烁烁。父亲冗长的咳嗽声,带着浓重鼻音的喘息声,就真切地在我的耳边响着。父亲的音容笑貌越发地鲜活起来,恍惚之中我就觉得,父亲其实并没有走远,他一直在老槐树下坐着,看着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看着我们一个个走出老屋,渐行渐远。
4
每个家庭最简单家常饭菜,记录着这个家庭特有的人生况味。结婚后,同样的槐花我吃出了别样的味道,源于婆婆的一双巧手。婆婆能用简单的食材,做出美味佳肴的滋味。每当槐花盛开,婆婆用槐花包饺子,用野小蒜和槐花做蒸菜,做煎饼,每天变着花样,或清炒,或凉拌,槐花在婆婆的手中似乎魅力大涨,每吃一次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同样的槐花,同样的做法,我做不出婆婆那样好吃的味道,好像总缺点什么,没有当年那样的醇香。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缺了那种用麦秸火燃烧锅底冒出的缕缕烟火味,缺了那种用辘辘饥肠堆积起来对于食物的渴望吧。
如今,婆婆已经离开人世10多年了。虽然年年槐花开,却也物是人非。
又是一季槐花风。今夜,婆婆也许会入梦,教我如何做好槐花饼。
5
花儿就是蜜蜂的前世情人。你若盛放,它千里万里也会来赴你的盛会,每时每刻都在花丛中幽会,演绎不见不散,不离不弃的缠绵。每当槐花开,必有蜜蜂来,与槐花在花蕊间亲密地接吻,在卢氏的槐树上度过一个充实饱满而又甜美的蜜月期。
今年,槐花开得很好,不知老左是否也来卢氏赶花期。老左是个左撇子,不知本来姓左,还是人们调侃叫他老左,反正他答应得挺痛快。老左是四川南充的资深蜂农,年年来卢氏,在槐花集中的山坡前安营扎寨,和几十箱蜜蜂一起风餐露宿,沐风栉雨,只为离槐花更近一点。
老左身材短小,皮肤黝黑,五十多岁,脸上满是岁月的印记。去年买蜂蜜的时候,他说,他的蜂蜜质量好,销量也很好。因为卢氏的槐花蜂蜜,生长在自然的环境中,天然无虫害,色泽透亮、味道醇香、甜润可口,内含葡萄糖、果糖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物质,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卢氏的槐花蜂蜜己经获得国家地理产品认证,成为品牌食品,远销国外。
问起老左那一季的收入情况,他笑而不答。可是,透过防蜂帽子的薄纱,老左的黑脸泛起了红光。不答也是答案,有勤劳和付出,就会有收获与甜蜜。
6
在与老左半个小时的攀谈中,黑压压的蜜蜂进进出出,飞回来的,双脚裹满球状的花粉和花蜜,似乎不堪重负,飞得趔趔趄趄,跌跌撞撞;飞出去的,成群结队,一刻不停,勇往直前。忙忙碌碌的蜜蜂,让我想起了罗隐的《蜂》:“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为人辛苦,才有了蜜露的甘甜。
蜜蜂是最无私和团结的群体,面对天敌的骚扰,工蜂们前赴后继,慷慨赴死,捍卫族群的利益,即使面对灭顶之灾,也会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庞大的蜜蜂王国。
槐树何尝不是一样?
槐树的叶子富有营养,是牛羊喜食的食物,大集体时羊啃猪咬,当草喂猪养牛。槐树在八十年代以前,是农村人做家具盖房的主要建材。如今,槐树只能偶尔做檩条,做砧板,做枕木。但与槐树而言,这己经足够了。挺立时它顽强地抗击风雨,扎根泥土,年年绿染山坡,装扮荒野,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环境,花开花谢气自芳,以一颗树的形象为大自然争光添彩。就是有一天,它不幸被野火烧过,被雷电击中,也会在地下生根,春风吹又生。
7
又是一年槐花季。看着满山的槐树,满眼的槐花,听着嗡嗡嘤嘤的蜜蜂私语,我的思绪飘向远方,那槐树和蜜蜂和我们勤劳一生,奉献一生的父母,何其的相似。说不定父亲和婆婆也会变成故乡的两棵老槐树,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默默地看着我们呢。
编者推荐:槐花美,槐花香,槐花深处是故乡。槐花飘香的季节,作者通过赏槐花,吃槐花,忆起童年槐花事,展现了一幅家乡槐花铺天盖地的美丽画卷,抒发了自己思故乡念旧人浓厚的槐花情结,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文章忆苦思甜,怀念旧时光,讴歌新时代,希望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刘欣)
作者简介:张彩琴,1965年生,现在县粮食局工作,市级劳模。喜欢读书,热爱文学,愿意用文字的亮光点燃生活的激情,希望用文学的光芒燃放时代的精彩。
作者的相关文章:
●文苑是一块沃土
●小说:纱窗
●我的老师们
●年来年往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邦 宋海峰 李宏文
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执行主编:张淑清
副 主 编:卢 辉
责任编辑:张瑞张欣燕 程向楠
邹楠 刘欣 蔡春苗
本期校审:刘欣
本期编辑:程向楠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广告招商详询
微信号:cxn294010980
微信号:lsm1685786966
(欢迎加微信详谈)
关注卢氏文苑
点击“留言”
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新鲜槲叶已经下山
龙首槲包开始预订
咨询电话
1393985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