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

网友提问:

又是一年戊戌年,戊戌变法120周年,你怎么看待戊戌变法?

优质回答:

回答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戊戌变法又称为戊戌维新,因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之所以会出现戊戌变法,一是当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大有亡国亡种的趋势:二是随着洋务运动等活动的开战,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已开始觉醒;三是甲午战争的爆发,此为戊戌变法发生的直接导火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面对曾经属国日本的挑衅下,大清国惨败,维新变法呼声由此掀起。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原名祖始,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其初受业于名儒朱次琦,通晓经史,颇好陆王心学,早年曾在香港游学,因而与只知孔儒的读书人不一样,对于学习西方并不持抵制态度,早在1888年康有为就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只有对政治体系改良才能富国制夷,随着甲午战争清廷的战败,1895年5月2日,以康有为为首的一千三百多举人,联名上书,即公车上书,要求拒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随后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富国、练兵、养民、教士等主张,由此变法派进入光绪帝眼中,1895年8月,康有为联合陈炽、文廷式在北京组建强学会以及创办《中外纪闻》,在各地鼓吹变法维新,一时间变法之声响彻各省。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又上书光绪帝,言之列强“瓜分豆剖,渐露机牙”,随后光绪帝召见其入宫,详谈其变法主张,借此机会康有为对荣禄等人的保守大肆驳斥,其维新变法之思想正和光绪帝意,1898年1月,康有为应召上疏“统筹全局”,详细提出了其变法该张,一为“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为“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为“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在三大主张下,对清廷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提出了改革计划。

光绪帝

由于维新变法派的主张颇和光绪帝的心意,因而于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毅然宣布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持续一百零三天,百日维新因而得名,在一百零三天的时间内,维新变法派在经济上提出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私人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办矿山等;文化上提出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要求废八股,开办京师大学堂,兴办西学,鼓励留学;政治上提出裁销冗官,精简官方机构;军事上提出裁减旧军等。

戊戌六君子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变法派在以“变”为改革核心,提出了“能变则全,变则亡”,在变为中央思想下,虽在顽固派的干涉下改革失败,但其变法思想与改革措施,在当时愚昧不堪的中国起到了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作用,维新派虽失败,但却激化了国民的觉醒,间接的成为了清朝的掘墓人。

参考资料:

[1]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J].中华文化论坛,2002(01):56-61.

[2]周积明.变革的新工具─—略说戊戌时期的学堂、学会、报纸[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1-5.

[3]闵杰.戊戌学会考[J].近代史研究,1995(03):39-76.

[4]刘大年.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2(04):133-163.

[5]陈半思:《戊戌变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其他网友回答

1898年是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发动的一次维新变法活动。

甲午战争以后的几年里,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所以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

变法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予政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因此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为了进行改革,他们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运动大大便利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在保护清朝封建统治前提下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维新派的阶级局限和中国时代的实际,决定了他们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运动在十分狭小范围之内进行。因此他们找不到真正打破反动势力的力量源泉,而只能向反动势力妥协,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把全部变法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发的一纸谕令上。结果不堪封建顽固派一击而惨败。这就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