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典故?(逍遥津典故)
- 知识
- 2023-01-07
- 32热度
- 0评论
逍遥津典故?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硬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又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
逍遥津之战与淝水之战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逍遥津之战,是公元215年,曹魏将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逍遥津孙权脱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1.不是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孙权玩政治,驭人,制衡之术的确有他一套。但是要他带兵,还是算了吧。
2.勇气,战术是唯一的信仰!逍遥津之战,孙权号称十万大军。而张辽却凭借着八百铁骑,杀得孙权大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幸亏江东将领周泰,蒋钦拼死守护,孙权才不至于被活捉。
总结:孙权不适合带兵打仗,张辽的确是一员猛将。
有关孙权的三个小故事题目?
和孙权有关的故事有: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赤壁之战由周瑜主导,夷陵之战由陆逊主导,孙权都是大后方。
唯一的亲自上战场是合肥之战。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魏将张辽等守合肥。孙权攻之,被张辽突击,孙权人马皆披靡。孙权撤退时,又被张辽突击,再次兵败。俗称逍遥津之战。
孙权一生一共6次攻打合肥,均以失败告终。
三国志逍遥津之战原文?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将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一些东吴军人被俘。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俗称逍遥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流传了“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逍遥津之战吴军伤亡?
逍遥津之战吴军的伤亡是吴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将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一些东吴军人被俘。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俗称逍遥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流传了“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经此一役下一句?
下一句:张辽止啼。
出自逍遥津之战。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又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逍遥津之战曹魏败了会怎样?
曹魏败了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东吴取胜也只不过是在长江以北取得一个据点而已。
在逍遥津之战前,东吴的战略重点主要放在淮扬、徐州方向。但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显要,曹魏在此驻有重兵。且徐州地处苏北平原,地形一马平川,利于曹魏骑兵部队作战。
而东吴向以水军作战见长,骑兵力量则远非曹魏对手,故对于东吴来说,徐州难攻更难守。而在淮扬合肥方向就算取胜,也无法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