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经常打败仗的将军 历史上没有打过败仗的名将

网友提问: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一直打败仗,但是名气却很大的武将?

优质回答:

历史上名气很大,却一直打败仗的名将恐怕非西汉名将李广莫属。

李广在当时就有名将之称。当初,汉文帝见到李广后感叹,可惜,你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代,如果在高皇帝时代,万户侯岂足道哉。

到了景帝时期,爆发吴楚七国之乱,李广大显用武之地,立功夺旗。后来,李广捍卫大汉边疆,匈奴对他十分畏惧,李广军队驻扎在那里,匈奴就不敢去那里掳掠。所以,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武帝以前,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基本上以防御作战为主。到了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增强,开始转守为攻。此时,李广的战绩却乏善可陈,虽然他在战场上仍然勇武非常,但却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全军覆没。

马邑之谋。这是武帝谋划的对匈奴的一次大规模伏击,调动三十万大军,分别由韩安国、公孙贺、王恢、李广四名将军分别率领,在马邑城外埋伏。但由于匈奴单于到城外起疑,捉到一名汉军尉官,逼问之下,这名尉官交代了汉军的全部计划。单于立即下令撤军。这次伏击包括李广在内的四名将军全部毫无所获。

四年后,汉武帝安排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名将军,每人一万骑兵分别出击匈奴。四名将军除了卫青到达龙城,斩杀几百人外,一个比一个惨。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李广碰上匈奴大部队,直接被匈奴俘虏。

这次李广脱困表现十分出色,有智有勇。因为有伤,李广被安置在两马之间,用网兜兜着。李广躺在网兜中装死,他斜着眼睛看到有一个匈奴少年骑了一匹好马,于是突然跃起,夺了少年马匹,骑着往南逃跑,半道遇到了他的残部,就带领他们一同入塞。这时,匈奴的几百追兵赶来,李广就用夺来的弓箭射杀匈奴追兵,最终保护着众人逃脱。虽然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改变不了战败的命运。因为损失太大,回到长安后,李广被判死刑。不过幸亏汉朝可以拿钱赎罪,李广得以逃得一命。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兒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元朔四年,李广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当时跟随卫青的将领,大多因为斩杀敌军首级达到条件,被封侯。只有李广的军队没有功劳。两年后,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与他会合。结果李广被四万匈奴骑兵包围。此战李广临危不惧,同样表现出色。他先命自己儿子李敢率领几十名骑兵突击匈奴,坚定军心。然后,命士兵结成圆阵迎敌。但毕竟寡不敌众,在匈奴的箭雨下,李广军队伤亡惨重,箭也快用完了。这时,李广命令士兵们拉满弓,不要发射,自己用大黄弩弓射杀匈奴副将,一连射杀好几人,逼退了匈奴。但他们一直到第二天张骞的援军赶到才脱困。这次,李广因为功罪相抵,没有被追究。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后来,卫青、霍去病等人大规模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行出征。但是武帝认为李广年龄大了,一直没有答应。直到元狩四年,武帝才答应李广,让他任前将军,跟随卫青出塞,但却告诫卫青李广年纪大、命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交战。既有武帝的命令,同样也有私心,想要自己好友公孙敖立功,于是让公孙敖跟随自己正面迎敌单于,让李广与赵食其会合从东路出发。李广坚决反对这一命令,卫青让长史直接写文书,命令李广行动。此战,卫青成功击败单于,李广却迷路了,没有按时与卫青会合。战后,卫青责令李广幕府人员去受审对质。李广说,将士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了。我亲自去受审对质。到了卫青的幕府,李广却不再愿面对刀笔吏责问这样的侮辱,拔刀自杀。

自古至今,无人否定李广名将的身份,但李广在对匈奴作战中,要么一无所获,要么遇到远超过自己的匈奴军队,不管战场上表现得多么精彩纷呈、艰苦卓绝,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也就有了“李广难封”的千年感叹。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中“常败将军”,一生总打败仗,却每次战败都能斩杀敌军大将

导语:胜败乃兵家常事,虽然有理,但无论是哪位将军都是不愿意打败仗的,因为战败小则影响士气,大则危及全局。但是三国有一人堪称三国中的常败将军,他的军旅生涯几乎就是只有一个字“败”,他同时又非常幸运,尽管每战必败,但每次战败都能斩杀敌军一员大将,进而挽回一败涂地的局面。

此人名叫黄祖。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人,但对其事迹的了解却很朦胧,三国里他一出场,就充当着江东孙家的背景,先后被孙氏三代人给虐地非常惨,同时他也让孙家付出了惨重代价。虽然他面对江东孙氏的战绩是全败,却也斩杀了对方三员大将,能在江东猛虎的连连攻击下镇守江夏将近20年,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实他的实力并不弱。

黄祖出身江夏豪族,表面上看他与刘表是主从关系,但在那个时代他们这种主从关系更像是欧洲的大领主和小领主的关系一样,他其实就是江夏地面上的宗主,而正因如此,他在抵御孙氏政权时才会那么地积极。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黄祖硬是抵御了江东孙氏父子三代17年。

中平六年时,孙坚开始讨伐董卓,虽然多次取得大胜,但是讨董联军内部瓦解,开始互相攻伐,他在夺取洛阳,获得玉玺之后也变得锐意尽失,回军依附于袁术。两年后他在袁术的指令下进攻荆州,黄祖率军与其在樊城附近交战,但是一触即溃,率军退回了襄阳,孙坚趁机包围了刘表。后来黄祖出城聚集军队再次与孙坚交战,还是大败,然后一路逃进了山林中。孙坚一面围城,一面亲自率部进山围剿,但在山中中伏,被黄祖的士兵给射杀,襄阳之围遂解。

黄祖虽然连败两阵却没有溃退,还能够绝地反击,一举击杀敌军主将,可见其军事素养是很高的。此战之后,黄祖与孙家算是结下了世仇。孙策那时候只有十几岁,军队全部给袁术吞并了。三年后,二十岁的孙策要回了父亲部曲,用了仅仅5年时间他就夺取了江东全境。进而转战庐江,击败了刘勋,然后进攻沙羡,在这里他击退了黄祖的军队,但未能杀掉他,而他的手下大将徐琨也在此战中阵亡,孙策本想继续进攻江夏,可不久之后他就被刺杀了。

孙权继位后,继承了兄长为父报仇的遗志,先后四次与黄祖交战,一步步夺取了江夏在长江南岸的土地,但是孙权方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公元203年,孙权首次讨伐黄祖,双方的舰队在长江中交战,黄祖再次败退,江东军岂能放过,大将凌操追在了最前面,不料被甘宁射杀,黄祖也再次逃过一劫。公元207年,被惹急的孙权决定彻底解决这个祸患,他派遣全部精锐,由吕蒙、凌统等人率领下进攻江夏,先是在长江中击溃了江夏水军的两艘艨艟巨舰,然后趁势攻下了夏口,并进行了屠城,而黄祖这次终于在逃跑时被追上斩杀。

结语:黄祖的一生总是在打败仗,这并不全是因为他的能力所致,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对手江东孙氏个个都是人中豪杰,他能坚守这么多年已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软弱的上司刘表,每次黄祖被围他能没有及时派出援军,实际上黄祖是一直以一郡之力在和江东六郡抗衡。而黄祖本人的性格也是桀骜不驯的,比如他曾一怒之下杀掉了弥衡、对救过自己的甘宁也看不上,最终导致与部下离心离德

其他网友回答

排第一位的应当是时运不济的李广,李广是名将之后,这一辈子都很倒霉,景帝搞休养生息,他没大用场,好容易七国之乱,机会来了,李广夺了叛军的旗帜,立了首功,一战成名,但是一点政治头脑没有,人家霍去病也不过嘴上没毛的楞头青,武帝赏赐都会推辞: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李广连自己的主子是谁都没有分清楚,讨伐的是七国之乱,怕的就是诸候造反,他却私下接受了梁孝王的封赏,赢是赢了,却从此不得景帝赏识。

到了武帝时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他骑马射箭之术非常厉害,与匈奴人作战,因为个人勇武而出名,李广曾率领100个骑兵追击匈奴3个射雕手,而遭遇匈奴数千骑兵,依靠谋略而躲过一劫。但是打仗几乎没赢过。

李广参与了对匈奴首次伏击战-马邑之谋,但无功而返,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匈奴,李广、卫青、公叔敖、公孙贺各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击,最终的结果是卫青获取胜利,俘虏700人,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叔敖阵亡7000人,带着3000残兵败将逃回,而李广则是全军覆没,连李广本人也被匈奴人给俘虏了。凭着机智,他装死夺马逃回来了。

公元前123年,李广率军跟随卫青一起出击匈奴,这一战李广也没有功劳。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出击,遭遇了匈奴单于四万骑兵的包围,这一战李广的军队全军覆没,但也杀伤不少匈奴人,李广是功过相抵。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大战,嫌李广有些“霉”,没让他去,他自己积极要求参战,李广率军从东路迂回与卫青合围夹击匈奴,结果李广又迷路,致使卫青单独迎战匈奴,幸亏卫青以少胜多,大败匈奴,但李广贻误战机按律要问罪,羞愤自杀。

李广参与几乎所有的大型战役,没有打赢过一次,几乎都是失败,与他一同参与战争的公叔敖、公孙贺、苏建、李息、李沮、赵信、李蔡、张次公、张骞全部因功封侯,但是李广没有,跟随卫青作战的将军有9人被封侯,有14人从副将或者校尉的官职升为将军,所有升官封爵的这些人中,都没有李广。

但是他个人武力超强,身先士卒,抵御匈奴十几年从来都是冲在第一线,他是典型的虽败犹荣。

排第二的应当是吕布:吕布与李广在个人武力方面有些类似,都是骑马射箭之术高明,打仗非常差,他在小说里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有点言过其实。打仗几乎没有赢过。

吕布投靠董卓后,打了两场战役,一是阳人之战,被孙坚打得大败,第二是洛阳之战,孙坚攻入洛阳时,吕布负责断后,吕布再一次被孙坚打败。

董卓被杀后,吕布负责守长安城,结果长安城只守了8天就被攻破,吕布战败逃走

他被陈宫迎立到兖州后,占尽的优势,整个兖州一共有80座城池,有77座投靠了陈宫与吕布,仍然忠于曹操的只有三座城池,77比3,吕布与陈宫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2年的兖州之战,曹操还是打败了吕布,把吕布赶出了兖州。

下邳之战,曹操联合刘备一起打败吕布,这是吕布最后一战,还是败了,吕布一生中几乎都在打败仗,唯一打赢的战役就是与黑山军的作战,黑山军是农民起义家,装备很差,吕布联合袁绍率领手下一起打败了黑山军,除此之外,吕布再无胜绩。三英战吕布也是小说虚构的。

在正面战场上作战的话,吕布战绩太差了,说他是常败将军并不为过。

排名第三的应当是张飞。

三国演义里曹操追着刘备不放,从新野追到江陵,一路强行军。发现刘备跑到江夏,不顾贾诩程昱等人反对继续打。

刘备的力量最弱,前期兵少的时候经常败,带头大哥都败,小弟就更没有什么说的了,长板坡喝退追兵虽猛,也是打败了逃跑。他断后掩护刘备撤退,其实是在自己过了当阳板后,下令砍掉了桥,阻止曹兵追击,小说写喝退曹,也是夸张写法。

张飞大意失徐州,把这一重要的城池给丢了。刘关张三人只能选择依附于吕布,也即驻扎在小沛了。

凉州作战,刘备令马超、张飞、吴兰、雷铜、任夔等攻武都郡,屯于下辨,目的是伺机攻击攻击雍州,同时牵制曹操方面军力。结果张飞分兵固山,导致下辨之战失利,凉州作战计划彻底失败。

就连死,张飞也是死在了自己部下之手,给敌人送了人头。

终身成就奖应当给赵括,一败成名。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一生只指挥了一场大战:长平之战,赵括代替廉颇,改守为攻,最终兵败。赵括也被秦军射死,四十万赵兵被坑。给历史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典型的一败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