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名将是哪些(我国历史十大名将)

网友提问:

你心目中的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是谁?

优质回答: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将星璀璨。以下十人是我心目中最强悍的将领。

第一,姜子牙。

姜子牙帮助周朝推翻商朝的伟大军事将领。姜子牙年届80的时候率5万周军远征商朝,在牧野,亲率3000虎贲攻打70万商军。打得对方血流漂杵,浮尸数十万。姜子牙最让人佩服的是80岁以后又生了好多个儿子,并且一直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时间的时候多去钓钓鱼吧,养生!

第二,孙武。

率领吴国军队打败了强楚,并将其灭国。最难能可贵的是,孙武在取得了以上战绩后全身而退,出三江、入五湖,从此消失的踪迹,只留下《孙子兵法》13篇。此书在中外交流之中,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了各国军人膜拜的兵家圣典。

三,吴起。

吴起一生不论率领多么弱的军队,都没有败绩,他率领弱小的鲁军打败过强大的齐军,率领楚军。击败了他亲手训练的魏武卒。直到孙膑出世前,半个多世纪内,这是魏武卒唯一的一次失败。吴起死后,魏武卒又一次横行天下。

第四,孙膑。

据说是孙武的后人,著名的军事家。在军事上,孙膑能够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打败了另一位名将庞涓率领的无敌魏武卒,帮助齐国实现了崛起,并留下《孙膑兵法》。

第五,白起。

在整个战斗生涯中指挥秦军斩杀了100多万六国军人,所以又被称为人屠!不要以为当时的六国有多弱,在当时即便最弱的燕国也能吊打东胡,向东拓地千里。可惜,这些优秀的军人在白起面前如螳臂挡车不值一提!

第六,霍去病

霍去病第一战就率800骑兵长途奔袭数百里突袭匈奴,斩首敌军2000余人,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这就是冠军这个词的来历!霍去病最大的战功是封狼居胥,将匈奴人的祭天圣地变成汉朝的国土!

第七,卫青

和霍去病不同,卫青出身骑奴,所以行事极为沉稳,他打仗也是一样,卫青每次出战不仅斩首无数,还俘获大量牛羊等牲畜。如果汉朝的将军都是卫青这样的将领,那么打仗将会让国库越来越充盈!

第八,马援

铜柱毁,交趾灭!这是马援远征越南后所立铜柱上的警语。目的是告诉越南民众不得反叛汉朝。马援一生南征北战,最后马革裹尸,成为历史上将领们的楷模。

第九,李靖

大唐无敌的象征,李靖打仗神出鬼没,敌军还没等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败了。所以,到唐朝后期,李靖逐渐被民间神话,成了保卫一方平安的神仙。曾经写下多部兵书,可惜大多已经失传!

第十,岳飞

南宋第一名将,在南宋初年金兵最猖獗的时候,率领岳家军和金兵浴血奋战。不仅击退了金兵,还收复了大片国土。就在岳飞马上要收复开封的时候,12道金牌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十大名将中最憋屈的一位!

以上!

其他网友回答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是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孙膑、霍去病、郭子仪、徐达、曾国藩、粟裕。这所以这么选,是有道理的,下面详述。

一、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当属第一位名将,他是春秋时齐国乐安人,是既有领兵实践又有兵学理论的杰出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他被尊称为“兵圣”。中国古代兵学受西方军事理论家的赞赏,孙武的贡献是最大的,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历经三千多年,其影响力仍未减退,在当代还影响到商界,孙子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他的兵书不仅成为西方军事院校的教科书,而且是西方商学院的重要参考书。孙武有实际的军事经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楚国国都郢城,几乎是将楚国灭了。史书记载的著名的“吴宫教战”故事,即是孙武的练兵典例:他操练180娇贵的后宫美女,斩杀两位宠妃,杀鸡儆猴,令行禁止。演绎军事统帅“君命有所不受”和“军令如山”的兵学精神,这精彩故事广为流传。

二、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是战国初期卫国人,他经历过战国激烈的战争年代,曾在鲁、魏、楚任官,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的兵学著作《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楚国任官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吴起战绩辉煌,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时,吴起奉命率军赴前线抗敌,他以示弱惑敌的妙计麻痹齐军,而后奇袭齐军,齐军顿时溃败,鲁军大获全胜。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吴起率魏军攻取秦国河西临晋、元里,修成屯兵,次年,率兵攻至秦国腹地郑,迫使秦军退守洛水,吴起率军为魏国占领了原属于秦国的整个河西地区,设西河郡,他任西河郡守。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阴晋,吴起率弱师五万,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创造了少胜多辉煌战例,史称“阴晋之战”,魏国因此而成战国初期的强国。后来,吴起投楚,帮助楚悼王推进大改革,提升楚国综合国力,使楚国扩展疆域,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赵,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梁门,驻军林中,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使赵国能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携手大败魏军。吴起与孙武一样,是皆有实践与理论的军事大家。

三、白起(?—公元前257年)有“杀神”的称号,据说在长平之战中,他坑杀赵军45万战俘,当然,后来有评论认为他只是不得已地“奉命行事”。白起确实比较狠,这与他长期的战争经历可能有关,其实,将白起称为“战神”更妥当,他在沙场征战37年,经历大小战争七十余起,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杀敌百万,从军事上为秦国统一积蓄实力。他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军事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有杰出的军事成就,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他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使楚国再也没有实力与秦对抗;长平一战,完胜赵军,创造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例,被认为是古代的经典战役之一。白起在各大战役中的指挥方略,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战前分析仔细,战略制定得当,战术上灵活奇妙,进攻时雷厉风行,或各个击破(如伊阙之战),或直捣敌营(如鄢郢之战),或长途奔袭(如华阳之战),或以佯败诱敌(如长平之战),其军事指挥艺术,至今仍被广为赞誉。

四、韩信(?—前196年), 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韩信的军事韬略,萧何治国方略,张良的御敌谋略,助刘邦成就大汉帝国,韩、萧、张并列为汉初三杰,韩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刘邦评价韩信时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被后人奉称为“战神”。韩信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十分精彩的战例: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中,刘邦项羽的较量中,韩信为刘邦献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刘邦成功崛起;在刘邦扩大版图时,韩信以其卓越军事才能,为刘邦平定魏国,击败代、赵,降服燕国;汉四年,在与楚汉关键性战争中,韩信率兵击齐,攻下临淄,特别是乘机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次年,韩信又率军围歼楚军,于垓下大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韩信被认为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名将,其灵活奇妙的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称道,要数中国战争史上最善将领,韩信必列其一,他创造了战争史上多次战争杰作,堪称经典。

五、孙膑虽生卒年月不详,但可以肯定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系孙武后裔,齐国阿、鄄地区人。据传,孙膑与庞涓同师从于鬼谷子,按理说也是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同门师兄弟。关于孙膑的一个精彩故事是智胜他的师兄弟庞涓,从师学艺时,孙膑之才胜于庞涓,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为制约孙膑,庞涓将孙膑骗至魏国,以毒计将孙膑割去膝盖骨,孙膑知庞涓陷害他之后,用计装疯逃至齐国,成为田忌门客。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就是表明孙膑的超人智谋。孙膑后来被荐给齐威王,被拜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赵攻魏属国卫,庞涓奉魏惠王之名,率军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出兵救赵。孙膑巧用妙计,针对魏国强兵在外,魏都大梁空虚,先是率军攻平陵,示敌以弱,尔后强兵直捣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孙膑乘机在途中伏击魏军,大败魏军,战胜庞涓。周显王二十七年,魏军不甘失败,庞涓率军攻韩,韩求救于齐,孙膑率军救韩,率军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韩之军时,孙膑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庞涓上当,率轻车锐卒追赶,齐军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于马陵设伏,大败魏军,逼庞涓自尽,并掳了魏太子申。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孙膑兵法》,表现孙膑的军事思想,他在军事战略上重“势”,提出持久战理论,重视歼灭战,重视战争中车垒的作用,重视阵法研究,肯定战争有规可循,是很值得重视的兵学理论。

六、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最厉害之处在于作为汉族的年轻将军,以奇兵来大胜最善长于马上厮杀的匈奴人。匈奴骑兵快,而霍去病的骑兵更快,以快制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两次率军进攻匈奴,一次歼敌四万,一次杀敌七万多人,两次战役皆大获全胜,成功夺取河西地区,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此次战役开始时,霍去病年仅十九岁,他被汉武帝任命骠骑将军,这两次战役,他战功显赫,曾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可惜的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霍去病病卒,年仅22岁,汉朝痛失一位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年轻将军。汉武帝悲痛不已,他为霍去病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七、郭子仪(697年-781年)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武举出身,安史之乱的关键时期,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他率军大败史思明。后升为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在平安史之乱时,获战争方面首功,晋升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郭子仪与回纥结盟,瓦解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进犯关中的叛乱,维护唐王朝的稳定和统一。郭子仪常年征战,屡建奇功,八十多岁仍征战于沙场,八十四岁才退伍,八十五岁辞世。郭子仪以其军事实践,精彩注释了古代兵学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

八、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著名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明王朝建立过程中,徐达军功卓著,明朝最强大的敌人,几乎皆是由徐达率军击败的,他大败陈友谅,灭了张士诚,终结了元朝的统治。徐达堪称明朝开国第一军功明臣,但他为人谨慎,从不显耀军功,他很善于治军,在军队中威望极高。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时,便徐达领兵北伐,寻元军主力决战,徐达以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屡败元军,仅两个多月时间便攻陷了元大都。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徐达率军成功收复了中原王朝丢失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使燕云十六州回到华夏民族的治理版图中,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九、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有多重身份,是清朝著名汉臣、理学家、文学家,更是军事理论家,亦是兵学的实践者,在满人统治下,他作为清王朝的汉族大臣,能独创湘军,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湘军的军事统帅,这非同寻常,而曾国藩在重重困难下,干的非常出色,他称为古代杰出将领,是当之无愧的。

曾国藩治军的第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儒学入兵学,提倡忠君卫道报国,以儒家学说治军,他以忠孝仁义治军,在选将、募兵、练兵、出征的过程中,皆以儒家理学为宗旨,他将儒家理论贯穿于军事理论中,使湘军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因而也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曾国藩是古代文人带兵的典范,他有一套颇具特色的治军方略。首先,他主张“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认为治军时选将是第一要务,“行军之道,择将为先。”其次,他十分注重选将时以德才兼备为准,并将德放在首位,他认为:德乃“忠义血性”。他仔细解释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再次,他将清朝的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使湘军大大不同于清王朝的绿营兵。他重视在乡农中招募兵员,不喜欢在市民中招募,他规定,“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凡无保者,概不招募。曾国藩对绿营编制进行本质上的改革。湘军的编制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湘军之始,营以上不再设官,各营全辖于曾国藩一人。其后营数增多,才有统领和分统的称谓。此外,曾国藩坚持将必亲选、兵必自找、层层节制的建军原则,改变了绿营中“兵与兵不相知,兵与将不相习”的弊病,这强化了军队的凝聚力,但却也造成私家军的形成,开创“兵为将有”的先例,近现代中国的军阀拥兵割据或受到了曾国藩募兵制的影响。

曾国藩最成功的军事事迹当属他战败太平军之后的“急流勇退”,清王朝军队在他攻下南京后,对他形成合围之势,防备他有不臣之心,曾国藩对兔死狗烹的历史典例十分了解,他很有针对性地采取巧妙的应对措施,裁减湘军,让湘军最精锐的部队吉字营的统帅,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回家养病,奏请停解福建江西等地的厘金援湘,恢复停顿多年的科举考试,重修文庙,整顿秦淮河,让两岸商务恢复经营等,明确向清王朝表示他没有造反之心,在建立奇功之后,成功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

军事思想影响非常大,在他之后的湘、淮将领皆以曾国藩为楷模,连后来的黄兴、蔡锷等也对曾国藩治军方略推崇备至,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张西体中用的张之洞、袁世凯等,在用西法编练新军时,还积极采纳了曾国藩治军的一些方法。蒋介石高度推崇曾国藩,以他为师,要求国军将领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曾国藩、胡林翼)”。毛泽东也很欣赏曾国藩治军方略,重视对他的治军方法进行扬弃。

十、粟裕(1907-198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他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名将,称粟裕为名将,是因为他在人民军队中很有代表性,他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首位,但他不是元帅,军衔不是最高一级,他的资历也不是最老的,但他战功卓著,所取得的辉煌军事成绩不逊于其他名将。他率领的不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军事生涯让许多名将为他点赞,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让国内外许多将领叹服。

粟裕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参加井冈山反“围剿”战斗,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粟裕皆经历过。长征时,粟裕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进行艰苦的游击战,并积累了战斗经验。抗日战争期间,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等。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华中地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都是由粟裕主要指挥的,如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其中,抗战时期,1944年3月,粟裕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解放战争时期,在孟良崮战役,歼灭蒋介石的“御林军”、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还歼灭了其附属第83师一个团,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使国军名将张灵甫战死,蒋介石痛哭,毛泽东称赞说,粟裕歼灭了整编第74师,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还有一个是他毛泽东。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解放军66万,加上地方部队40万,对抗国民党军队80多万,粟裕指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取得了辉煌胜利。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特大战役,也是解放战争的经典战役。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刘伯承元帅评价粟裕:“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陈毅元帅赞扬粟裕指挥的战役说:“我华东野战军在最近宿北、鲁南、鲁中三次战役中刚刚创造了一个空前大胜利,就被下一个更大胜利打破了记录。空前之后又来一个空前,接着还有另一个空前。……这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叶剑英元帅赞粟裕说:“你是全党、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战将,打了很多的胜仗,对革命战争贡献很大,又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你的军事才华令我们大家钦佩。”朱老总赞扬粟裕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粟裕同志决心果断,不轻易改变决心,特别能领会统帅部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意图,善于捕捉战机。”粟裕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等,1984年2月5日逝世。一代名将,名垂千古,光耀中国战争史。

其他网友回答

1、姜子牙

2、孙膑

3、白起

4、王翦

5、项羽

6、韩信

7、霍去病

8、班超

9、李靖

10、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