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人性本善 在人性问题上,儒家都肯定人性善

网友提问:

“人性本善”论,是否说明儒家从来不敢直视人性的弱点?有何依据?

优质回答:

艺术之所谓,感悟而已,又何来正邪?儒学之所谓,忠恕而已,又何来善恶?自破天荒的“十年探索”以后,致使伲华夏大地非彼即此、以偏概全之形而上的、魔鬼化的思维模式滥觞,甚悲。中国二字缘何而来?俺以为中庸之道逶迤至今,实乃中道国家略称罢了。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惟中华拒绝“古中国”头衔,恰正辉映了儒道释之经天纬地非同寻常。“人之初”性善哪能?性恶又哪能?此一早年轰轰烈烈批林批孔旧话题,未见社会进步毫厘,益见文明毁于一旦,如今不说也罢 —— 打工捞食,弗问世态炎凉,只求衣食温饱,谨向鄙夷艺术、唾弃儒学的探索者致敬。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并不是没有看到人性的恶,他们,包括后来的统治者,设计出一套严苛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就是为了限制和压抑人性的恶,当然也扼制了人的自由和大善。他们口头上宣扬人性之善,也算是一种舆论导向吧。

人性有恶,最大在于独占和残忍。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是“克己复礼”。己即上述私欲,礼及周朝的礼仪,应该是等级制下的一种行为规范吧。它在客观上抑制了大多数人的人性恶,但并未能限制顶层统治者的人性之恶,实际上是集中到了那里,即居恶推善也。

儒家只是一群学者,也仅是一种学说。在孔子时代,并无多大现世作为。从西汉起,才被统治者改造利用,成为重要统治工具。我们要将儒家本来的学说和被改造利用后的学说区别开来。

儒家制恶扬善的思想是明确的,也说明他们对“食色人之性也”这个来源于动物性的人性大恶是清楚的。至于执行的如何,主要的作用不在于学者和学说。

(原创借图)

其他网友回答

你这样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人性是善是恶你要好好去思考一下。在我们儒家思想里面,圣贤要表达的思想不是他们的发明创造,是来自于自然规律,来自于人本性的流露,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好坏的意思,它是纯净纯善的意思,就如一杯纯净的清水你加什么颜色它就显什么颜色。人是自然之子,人性也如同大自然那样无私的。所谓人性的弱点自私这些东西都是后天养成的烦恼习气,不是人本性里面的东西。这个有一点可以证明,就是人从来都是会被一些善良的高尚的事迹所感动,打开心扉。没有人他会因为谁干了恶事而感动吧,做了恶,内心始终不安宁,说明恶违背了本性,自然要受到良心的不容。

其他网友回答

人性本善,自我批评!人性本恶!人民监督!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从科学的进化论的学说看待人性的问题,儒家的性善论毫无科学依据,根本站不住脚。孟子以水之向下比喻人之向善,其实是不伦不类,用来比喻人之为恶同样有理。人是动物界的一员,虽高于其它动物,担仍是动物。因此,人类的本性,第一位的永远是兽性,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其中,会有动物性中的某种善性的成分,但和儒家所谓的人性的善,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和动物不同,人是社会化的产物,从人类进入社会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开始有了不同于动物兽性的新的属性,也就是人性,这时才是人性善的开始。与人的兽性相比,人性是第二位的,后天培养的。人性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弗洛伊德还提出了超我的概念,超凡入圣,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人是兽性和人性的混合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的人性会增大,兽性会减少,但两者永远都会同时存在。至于个体的人,每个人的善恶比例都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表现的善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人会有好坏之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有好人变坏,相反,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基于此,现代社会,必须实行法治,依法治国,惩罚坏人,防止好人变成坏人。这是社会治理的底线。法治,是社会安定的保障。法治是针对人两种属性的最有效的治理办法。如果按照儒家的主张,施行仁政,说服教育,不要法律,社会一定会越说服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