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父母千万别这样批评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本期知识音频

你曾经对孩子说过下面这些话吗?
“你把我搞疯了!”
“你犯什么傻了啊?”
“你真是个笨蛋!”
“你最好……否则……!”
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收拾整齐,出门上学;或者,急于让孩子上桌吃饭。于是,我们所说或所做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到对孩子心理的长远影响。
相反,优质父母总是尽量用爱的语言和行为来和孩子交流,即使有时他们不认同孩子所说的或所做的,也对孩子有极大的耐心。
这种原则可以称为“孩子归孩子,行为归行为”。
孩子做了某种行为,不代表他就一定是这样的孩子。行为是一种选择,而孩子是可塑之材。
前面那些毒舌的指责语句,“你把我搞疯了!”用了谴责、“你真是个笨蛋!”是羞辱、“你最好……否则……!”是威胁,很多家长以此激发孩子行为的改变。
在几乎每种情况下,孩子的问题不外乎是,孩子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然而,谴责、羞辱或威胁,最终会适得其反;
因为这些方法不是聚焦于真正的问题,即孩子的行为,而是在暗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些方法只会破坏亲子关系。
使用谴责性的语句,就是把事情归结为是孩子犯下的错,但错误会发生,还可能因为父母自己的认知、情绪、先前的经验以及期望。
使用羞辱性的语言,传递出了这样一层意思:孩子是有缺陷的,但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帮助孩子塑造一种更积极的人生。
使用威胁施压的语言,如果你能通过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听话,那么,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威胁父母呢?
记住,孩子所犯的错误,有很多只是看上去是错误,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孩子自我探索的结果,或者只是孩子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相反,我们可以让孩子明白,做出一个坏的选择或者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人,只不过是表明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能够学会更好地做出选择。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语句练习:
“我不喜欢那种行为。”
“当你做某件事情时,我不喜欢它, 因为某种具体的原因。”
“对你来说,这样是不对的,因为……”
比如,当你走进客厅,发现你6 岁的孩子,正在把你最喜欢的沙发靠垫用剪刀剪成碎片,你很可能会大吼,“你在做什么傻事?”
但是,要记住,孩子的行为几乎总是在试图满足短浅的欲望和需求,比如,吸引你的注意,获得知识(如果我这么做,会发生什么?),或者创造某种参与行为(这么做肯定很好玩)。
稍微冷静一下,做个深呼吸,然后,对孩子所说的话一定要专注在其行为上,而不是人格上:
“破坏一件不属于你的东西,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真的很生气。我知道,剪刀很好玩。但同时,那些靠垫是我的,现在,它们没法修补好了。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要剪我的靠垫呢?”
一旦你了解了他们的目的,下一次你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当然,如果运用得当,你还可以就行为的后果向孩子提出严正的警告。

你 已 经 比 别 人 多 学 了 395个 知 识 点
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已经有超过 35000 人坚持打卡!
点击下方『打卡』按钮,了解打卡

anchor | 主播 沙漠之狐
沙漠之狐,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爱配音的小透明。用声音传递情感,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新浪微博:@狐狸爱CUC,微信公众号:笙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