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现实意义(王阳明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启发?)

网友提问:

王阳明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启发?

优质回答: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提到心学的现实意义,咱们有必要先把王阳明创建心学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1.王阳明的一生及心学的问世

王阳明的一生,确实是励志的一生,是惊心动魄的一生,从他12岁立志做圣贤开始,一直到57岁去世,都没有消停过。他仕途坎坷,一直处于猜疑、诬陷、排挤、打击之中,他身处逆境,做圣贤初心不改;他两次剿匪,平宁王朱宸造反,聚乌合之众,他身处险境,力挽狂澜,屡建奇功,扶将倾之大厦。他格竹子,格兵法、格辞章、格经典,格释道二学,专心致志;深陷牢狱之灾,暗无天日,他身处困境,最终突破理学,他贬谪龙场,生死一念,身处绝境,但他端居澄默,胸中洒洒,堪破名利生死。终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自此,从17岁格竹到37岁悟道,历经20年,伟大的心学诞生!

2.心学的含义

心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3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有说四句话的,那就再加一个万物一体。心即理,理在心中,也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主要是相对于对外格物还是对内格心来说的。知行合一,是良知引导行动,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需要做的就是擦亮心镜,见出时常被欲望蒙蔽的良知。万物一体,心学讲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就是心无善恶,我与天地万物同为一体,而统领天地万物的就是我的心,心之本体是良知,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

3.心学的现实意义

心学,是普世哲学,讲的是万物一体,心是灵魂,而主宰心的是良知,是仁。什么是良知和仁呢?其实就一句话,谁领悟了,谁就能发达!那就是已欲达而先达人!

心学的用途:

一是让我们内心强大!

心学是解决焦虑、恐惧、困惑、迷茫、痛苦的良药!

行由不得,反求诸己。自给自足,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不能怨天尤人。想要的一切都在我们心中,只要内心强大了,一切都可求。正如,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二是让我们与时偕行。

人不能拘泥,要善于通权达变,到哪个山就要唱哪个歌,顺应时势,虽不及屈原之执,东坡之旷,但心通达即好,留得青山在,总也有柴。正如易经里的与时偕行,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与鱼警为伍。也符合老子的虚己应物,应物而不伤。

三是让我们正己化人,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格指的是探求,也就是通过探求万物的本源,来开启智慧。

但心学里讲的格物致知,格是正的意思。

也就是说,心学告诉我们,先正心,然后再格物,再行动,用知也就是良知来指导行动。

我们要先格心,让良心呈现出来,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那将无往而不利!

正己化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提管理,我们总是想着管别人,其实,内圣外王,我们要循着良知做事,推己及人,做好榜样,给部属赋能,时间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答。

阳明先生创立的“阳明心学”,对现实社会最大的启发,是它的“包容性”和“实用性”。

首先是“包容性”

由于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物”,万事万物皆在吾心,且“无善无恶”,这就决定了它是现在世界上最包容,心胸最博大宽广的一种思想。正因为有了阳明心学,中国的儒教才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束缚而具有了普世价值。他把儒家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我们在面对西方各种宗教思想时能够不卑不亢,在与世界各国交往时自信而从容。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这就是今天中国的大国气度,对內,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听取不同的意见,如对“方粉”和“反方粉”们的包容。对外,可以以泱泱大国的姿态,面对各种挑衅,应付和化解各种危机。因“文化自信”而“制度自信”,这底气,离不开阳明先生教给我们的“包容”。在这种气度面前,以美国政客为代表的西方“抹黑、甩锅”集团,现出了“跳梁小丑”的本色。

其次是“实用性”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按“三立”的标准:立言、立德、立功,前三位只是做到了“立言、立德”。孔子虽勉强做上了鲁国的“司寇”,也就是“外交部长”,只不过时间太短,除了参与鲁定公和齐景公的会盟之外,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可称道的“事功”。孟子生于战国,可谓“生不逢时”,他在各国四处游说,到处踫壁,本人和儒学一样不受时人待见。朱熹虽官至彰州知府,浙东巡抚,为人正派,为官清廉,但仍未跳出“立德”的范畴,并未有名垂青史的“事功”。

反观王阳明,创立“心学”,一部《传习录》和众多书信、表奏、诗文,是其“言”之大成;一生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淡泊名利,最后病逝于征途中,是其高“德”的有力佐证;以其“心学”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平南赣诸匪,擒宁王朱宸濠,广西镇乱,立不世之功,是其“阳明心学”实用性的最好诠释。

阳明心学传到日本之后,为历代士人所推崇,尤其是明治维新,从佐久间象山到吉田松荫、西乡隆盛、再到东乡平八郎,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信徒和实践者。他们的“事功”,也要归功于阳明心学。

近代中国,从曾囯藩到“康、梁”、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个个都是阳明学说的倾慕者和实践者。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阳明心学”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小到为人处事,大到建功立业,只要参透了“心学”并有意识地实践之,便可以“随心所欲”,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事业更顺利。

其他网友回答

启发肯定有。

证解出任何单一的事物和理论都是飘渺不稳的。

混沌中应有分明,分明中应存在混沌,否则,皆无。

法律、体制、道德、伦礼、文明、学术等皆不是单一体裁,如只求明确的单一,就混沌的一无是处。世间所有的一切应混沌在一起,越混沌才能越分明。

启发是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明确的单一,实际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混沌了。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的心学是把通常所理解的唯心与唯物和谐的结合在了一起!

或者说是想告诉你要用内心的力量来应对现实的生活!

心学其名并不代表唯心,但绝对强调内心的重要意义;不唯心也不代表唯物,但会以内心良知的绽放而去正确面对!

其实王阳明的心学结合了东西方哲学的思想精髓!它是东方宗教“一念间”里的“正念”表现,它是西方宗教的“意识转变”!

如果把太极图里的黑白分别代表现实生活与内心感受的话,那么王阳明的心学就是推动这两者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力量!

但是,如果简单把王阳明的心学视为唯心或者唯物,更或者主观噫断,那说明根本没有理解他想传递的智慧!

王阳明的心学用在现实生活中,假如你真的有所感悟,不敢说你能取得过人的成就,但一定会有“生活原来没有那么不可面对”的感觉!

《传习录》里有句话代表了他精神:此心具足 不假外求!但也恰恰因为这句话被扣上唯心的帽子!

我认为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内心深处获得强大的力量来面对外部现实生活,而并不需要只从外部现实生活得到或拥有什么东西来变的强大!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被那些不理解而又给他扣帽子的人所忽略:功夫需从事上磨!

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就是王阳明想表达的:内心深处可以提供强大的力量来应对现实生活,但唯有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才能加强内心的力量!

这个结论看似矛盾,其实一点都不!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结论,并加以实践的话,生活上你会在其中发现一个闪耀光芒的变化,一个僵化思维模式不容易发现的智慧——你对生活不再那么恐惧,生活中的问题不再那么无法应付。慢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心态越来越轻松,继而内心越来越强大,良性循环开始了!

你会深刻理解什么叫“境由心生 境由心转”的含义!

这个渐进的变化又会带来另一个好处:你更容易被智慧的能量所吸引,也更容易发现智慧的所在,或许你依然不那么聪明,但一定会变得睿智!

这种变化用西方的哲学形容就是:你摆脱了用旧有的思维模式思考生活的方式,转而用内心意识来感受生活!

用东方的宗教哲学形容就是:开悟!

开悟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之所以觉得高深是因为你惯有的思维模式不想让你进行这个转变,所以它会穷尽所能让你觉的自己做不到开悟!因为开悟意味着旧的思维模式的沦陷,那个虚假的自我的消亡!

开悟直白的描述就是:从内心深处升起并真正在生活中执行的“换一个活法”!

龙场悟道就是王阳明决定换一个活法的开始,并逐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心学”的伟大理论!

开悟虽然不深奥,但你也别指望熟读王阳明或者其它大师的理论就可以做到!

一个灵感、一个真理、一个伟大的智慧,当它们被文字表述出来时,它就可能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它们更多时候是一种不可描述的体会!因为每个人对这些字句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王阳明也好,其他大师也好,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只是照耀我们前行的明灯,借由他们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意识才是正确之道!

如此以来——

你的生命意识会越来越强大,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越来越明朗!

你会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做什么具体的事,但你眼前的整个世界却变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正好最近看了几本关于王阳明的书,也听了几个课程,借此机会再把心得梳理一下,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可以这样说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这句话是哈佛大学的杜维明说的。至于21世纪是不是王阳明的时代,咱们从头捋一捋就知道了。提到王阳明的现实意义,咱们有必要先把王阳明创建心学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一、 王阳明的一生及心学的问世

王阳明的一生,确实是励志的一生,是惊心动魄的一生,从他12岁立志做圣贤开始,一直到57岁去世,都没有消停过。他仕途坎坷,一直处于猜疑、诬陷、排挤、打击之中,他身处逆境,做圣贤初心不改;他他两次剿匪,平宁王朱宸濠造反,聚乌合之众,他身处险境,力挽狂澜,屡建奇功,扶将倾之大厦。

他格竹子,格兵法、格辞章、格经典,格释道二学,专心致志;深陷牢狱之灾,暗无天日,他身处困境,最终突破理学,他贬谪龙场,生死一念,身处绝境,但他端居澄默,胸中洒洒,堪破名利生死。终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自此,从17岁格竹到37岁悟道,历经20年,伟大的心学诞生!

二、心学的含义

心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3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有说四句话的,那就再加一个万物一体。

心即理,理在心中,也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主要是相对于对外格物还是对内格心来说的。知行合一,是良知引导行动,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需要做的就是擦亮心镜,见出时常被欲望蒙蔽的良知。万物一体,心学讲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就是心无善恶,我与天地万物同为一体,而统领天地万物的就是我的心,心之本体是良知,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

三、心学的现实意义

心学,是普世哲学,讲的是万物一体,心是灵魂,而主宰心的是良知,是仁。什么是良知和仁呢?其实就一句话,谁领悟了,谁就能发达!那就是已欲达而先达人!

心学的用途:

一是让我们内心强大!心学是解决焦虑、恐惧、困惑、迷茫、痛苦的良药!

行由不得,反求诸己。自给自足,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不能怨天尤人。想要的一切都在我们心中,只要内心强大了,一切都可求。正如,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二是让我们与时偕行。

人不能拘泥,要善于通权达变,到哪个山就要唱哪个歌,顺应时势,虽不及屈原之执,东坡之旷,但心通达即好,留得青山在,总也有柴。正如易经里的与时偕行,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与鱼鳖为伍。也符合老子的虚己应物,应物而不伤。

三是让我们正己化人,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格指的是探求,也就是通过探求万物的本源,来开启智慧。但心学里讲的格物致知,格是正的意思。也就是说,心学告诉我们,先正心,然后再格物,再行动,用知也就是良知来指导行动。我们要先格心,让良心呈现出来,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那将无往而不利!

正己化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提管理,我们总是想着管别人,其实,内圣外王,我们要循着良知做事,推己及人,做好榜样,给部属赋能,时间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是博雅古今创作人彬彬,喜欢王阳明和范蠡,如果您有好的思想和看法,咱们可以一起探讨和交流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阳明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启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