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看着大陆崛起,台湾人有普遍的自卑。
- 百科
- 2019-08-21
- 98热度
- 0评论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作者|龙应台
本期小编为您推荐:
《野火集》
《目送》
《亲爱的安德烈》
《孩子,你慢慢来》
作为一个大众名人,龙应台和李敖、柏杨等台湾作家,都是作为自由主义的旗手而扬名立万的。
其成名作《野火集》,发表于1984年,一个月印刷24次,印行100版,在2000万人的台湾岛卖出了20万册,知识分子中几乎是人手一本。她曾说: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 。沉默不是美德,是耻辱。
她的梦想是:“希望中国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她的呐喊,就像一把匕首捅向国民党的威权政府。
这种充满力量的文字,才是龙应台的声誉来源。
社会评价:
龙应台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评家和优秀的文化建设者。(余秋雨、新华网评)
龙应台是才学并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为其实都取决于自己的真性情,她同样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来揭示我们社会的病情。(人民网、铁道网评)
龙应台不仅仅是一名将野火烧向专制的斗士,她出现的时机也是一种优势,也是一个容易被误读的指针,龙应台从一开始就放弃有利地势,选择站在一个孤立位置,不仅批评政府,更多的是尖锐的刺向每一个人的内心。(搜狐评)
书摘1、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2、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试图掩盖粉饰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3、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4、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5、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 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地呻吟的人瞄准了再 辗过一次。我们的子女坐在教室里,让毒气给轰倒。我们的朋友喝了伪酒而 失明。我们的兄弟,被车撞断了腿,每天拄着拐杖,一跛一跛上学校。而我 们自己,心平气和地吃喝各色各样的化学毒素,呼吸污浊的空气,在横行霸 道的车辆间仓皇怯懦地苟活,要糟到什么程度你才会大吃一惊?
6、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蝉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
7、如果要维持一点基本的人的尊严,我们就不得不仰靠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这个社会秩序不仅要求我们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还要求我们制止别人做害人利己的事。你自己不做恶事只尽了一半责任,另一半的责任是,你不能姑息,容忍别人来破坏这个社会秩序。
8、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
▼
No. 2《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著)
—● 无书荐语●—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书摘
1、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
2、人生就是一连串你慢慢接受爱、你慢慢学习爱、和你慢慢失去爱的过程。
3、慢慢来却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
4、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5、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6、这个世界,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
▼
No. 3《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著)
—● 无书荐语●—
《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插图第2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龙应台新版笔记安德烈授权发表的照片华人世界各地读者的感动来信。
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书摘
1、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2、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3、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4、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5、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6、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7、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
No. 4《目送》
龙应台(著)
—● 无书荐语●—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书摘
1、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4、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5、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6、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7、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文字特色: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笔锋常带情感 揭露社会疾病
龙应台作品集《野火集》《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
小编推荐:125元/套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