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春雷:如果厦门失去了海……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凝视清代的地图,我有时想,如果筼筜湾与五缘湾联通,厦门岛一分为二,东西海域潮汐激荡,风樯往来,那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思明北路与厦禾路交汇处有块石头,刻着“浮屿”二字,周围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通衢,每次经过,都让我生起一点沧海桑田的感慨。厦门凡带有“屿”、“浦”、“埭”、“江”的地名,基本与海有关,很多都化身为陆了。沧海横流,那些地名提醒我们,古代的厦门岛腹地也是一派海茫茫,潮水一直奔涌到凤屿、乌石浦和江头。凝视清代的地图,我有时想,如果筼筜湾与五缘湾联通,厦门岛一分为二,东西海域潮汐激荡,风樯往来,那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可惜历史最后往另一个方向走了。1971年筼筜海堤落成,造出了万亩“大寨田”,只是还没来得及种水稻,就“种”上了一幢幢湖景公寓——10余平方公里的筼筜海湾变成了1.5平方公里的内湖。在一次次围垦中,厦门岛,一个犬牙交错、岸线曲折的岛屿,逐渐变得珠圆玉润(我有个朋友恶毒地形容像一块摊开的大饼)。我向专业人士请教,厦门岛目前还有多少天然岸线?他说有两处,五通附近一小段,胡里山炮台一小段。
这让我吃惊。那么,厦门湾的大陆海岸线呢?我知道马銮湾、杏林湾、东坑湾都成了库湾,大嶝变成半岛,东屿、丙洲屿已成内陆,环厦门湾一圈不是码头港口,就是长堤大坝,岸线轮廓越来越柔顺平直。那天出海,一位渔政工作人员指着海沧一小段基岩海岸告诉我:“那是鳌冠村,你找天然岸线,这是西海域唯一的一处了。”
我知道厦门海域的岸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想到这么大。我想,一个由人工岸线构成的海湾,到底是海呢?还是一个库湾?或者只是一个巨大的游泳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一个人工的海,但我更怀念自然海岸线:海浪扑打着礁石,沙滩金黄,生机盎然的滩涂,红树林连山浮海……
在我看来,厦门的海出了不少问题,天然岸线大量消失只是其中之一,值得关注的还有海域面积缩小、纳潮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大、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多年生活在厦门,我已经习惯了灰蓝色的厦门湾,总以为大海都是这样;偶尔出门,发现大连、青岛、北海的海深邃湛蓝,那才是大海的本色,心中一阵失落。
闽南地区的出海口凡三变。宋元时代的泉州后渚港,明后期的漳州海澄月港,均因航道淤塞而先后废弃,才轮得到厦门港清代崛起。厦门以港立市,厦门港号称我国最优秀的深水港,不冻不淤,但如今也要经常清淤疏浚航道了。九龙江每年带来大约350万吨的泥沙,因为水动力不足,半封闭的西海域淤积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理,闽南地区或许要寻找另外的出海口了。
福建山多地少,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历代均鼓励围海造田;建造高集海堤改善交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也无可厚非。新世纪以来,生态主义观念兴起,我们认识到,海洋生态也是一种不可逆的宝贵资源,应该珍惜。厦门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是一座回荡着天风海涛的岛城。如果失去了海,厦门将黯然失色,沦为一座普通城市。
每天都有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过度开发,厦门海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修复海洋生态,还厦门一个健康的海,已经刻不容缓。
写于2014年7月4日
往期导读:
萧春雷:茶籽油将像茶叶一样改变世界
萧春雷:小与慢 岛城厦门的慵懒气质
萧春雷:闽茶千年变迁
萧春雷力作:闽中神灵及造神者
萧春雷:客家,一个族群的诞生与觉醒
作者简介:萧春雷,泰宁人,1964年生,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等。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