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 运城记事(2)
- 百科
- 2021-01-17
- 92热度
- 0评论
盐
运城,盐运之城。
上午九点,一个面积百平方公里“绿波荡漾、烟波浩渺”的七彩盐湖出现在我们面前。此时的中条山安静如刚出土的壁画,山脉的线条无一处多余,只有一丝往事的倒影泼墨一样落在盐湖里,溅到长堤上。道士高僧,世俗人物,走兽飞禽,无一不备。湖边的茼蒿长在一块块细小的黑石里。太阳从东方照过来,没有鸟儿,我们来时,它们低眉退身而去。
盐湖边上始建于唐代的池神庙,运城盐湖又称盐池、银湖、鹾海,自古盛产食盐。据载,史上盐湖的产量,曾长期占全国产量的重额。由历代官方管辖的运盐之城,由是得名。皇家敕建的池神庙,最早兴于唐,自宋、元以后累有重修维缮。庙中的十七通古碑,记录了历代修庙之举。池神庙中就供奉着这三位大神,池神、风神、日神是盐湖富庶的代表,也成为千古帝王所祭拜的对象。
“南风三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传说这是上古舜帝在池神庙俯瞰盐湖中堆积如山的食盐,用自制的五弦琴,弹唱的南风诗歌》。
想那高岗之上,千红万紫,走兽飞禽于中条山中,凉亭上琴声响起,百姓安好,诸侯宾服,皇家之极贵,禹帝冠带长袍而歌,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这美颂的色彩,好看,又让人感动。古代帝王真是体恤百姓。这是禹帝的大气魄。司马迁说:“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我喜欢“穆穆”二字。
池神庙里碑帖林立,看到元稹留有:“去日野狐泉上柳,紫牙初绽拂眉低。秋来寥落惊风雨,叶满空林踏作泥。”是他写给这里的吧?
我喜欢“狐泉”,加一“野”字。
盐湖阡陌,盐堤细长。一块块盐池似巨大的水田,如江南水乡的柔美而安静。静得仿佛让人听到盐的生长,盐缓缓升起的呼吸。九月的盐池,在晨光的照耀下,盐花闪烁,盐粒晶莹、透彻、白玉。我想,冬天下雪的时候,分不清什么是盐什么是雪,应该是另外一番风景吧。到处是盐山、盐树和盐花,你吸一口气,盐顺着你的鼻腔,让你的心里的旧时光有了一丝咸意。
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天气转凉,我必有喜色。
爱斐儿说,“我父亲曾经在这里上班。”
我说,“我高祖父曾任川东盐运史。”
“真好。”
真好。因为亲人们曾经与盐有关。她一定不知道,我对她的友谊近了一层。其实我一直是一个缺盐的孩子。
一个老人在城南村,在破旧的厨房里忙碌,做一些不能够叫菜的菜。她举起空空的盐罐,对院坝玩纸飞机的小女孩说:“快,去干婶娘家借点盐。”
秋日的小山村,一个端着小盐罐的女孩走在细长的田坎,水田好大,依旧是温和的阳光,让你想象阳光下的肉和猪油,或者萝卜汤。爷爷说过,如果你感觉到饿,你看看水田上的阳光就好。
她穿过竹林,走过一条小溪,翻过一座小山坡,远远看见几棵柚子树。近了。狗吠叫起来。乡村的狗并非让人泰然自若,除非手里握有石头或者兵器。
“够了么?”
她端着小盐罐不愿意拿开。白金一样的盐在一个白金一样的勺子里又撒下几粒来。
金铃子2018年9月25日20:07:43
运城记(1)
金铃子:潍坊漫记(1)
金铃子:潍坊漫记(3) 石榴
金铃子:潍坊漫记(4) 李清照
飞过天空的鸟(外一)
我仰望着我 (诗五首)
金铃子诗 致白鹭(外六)
金铃子:写小诗,做小人
金铃子:在兴隆,气不愤(外三)
金铃子七月之诗:抄袭和复制,已不可能(外七)
金铃子:夏辞,诀别书(1---5章 )
金铃子:一月之诗(10首)
诗可以谈(9)——散文诗
诗歌的小情小调
诗可以谈(8)——关于灵感
金铃子:风格是个可怕的东西
金铃子:诗可以谈(6)——长诗
金铃子:诗可以谈(5)——诗歌之道
金铃子:诗可以谈(2)—关于好诗
金铃子:诗可以谈(3)关于评论
点击走进无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