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来的才叫艺术家,比如尔冬升

曹骏加上尔冬升的微信了。这事也火了一把。五年前我参加电影频道的电影之夜,当时记得有很多大牌到场,吴亦凡彭于晏之类的不说了,主持人介绍每一个人的时候台下都有粉丝狂喊,场面非常热闹。不说明星,介绍到马云爸爸的时候都有人呐喊,虽然他主投的那部戏最后收场挺尴尬的,但有钱是真的好,不然随后也不会又来一部各路大咖参演的短片。介绍到尔冬升的时候,台下有些短暂的沉默和小尴尬。坐在我旁边的女孩还在问她的同伴:“这人是谁啊?”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扭头跟她说:“他叫尔冬升,是个很著名的演员和导演。”
当然,是曾经。确实对于年轻一些的观众来说,尔冬升不是太熟悉的“厂牌”。可能他一直比较低调,比不上流量时代的人物,辉煌和粉丝都逐渐老去,但起码也会以监制、导演之类的面目时不时地出现一下。像他那个年代的明星,在内地一般只有60-80后这个区间内有认知度,恰好那也是内地录像厅时代最火的时候,不光是他,四大天王和周润发、林青霞和张曼玉、钟楚红等也是大家通过录像带知道的。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伴随着那一代人的回忆的演员们,曾经那么辉煌。
01 新时代交给下一代 老一辈追忆的只有荣光
作为70后,我很荣幸地看到过刘德华和成龙年轻时的样子,那时的小伙们,嫩得一掐一兜水,而年轻一代对他们的印象恐怕一开始就是“最勤奋的、最拼的大叔”之类,入眼就是满脸褶子。所以有一次我带小朋友翻看以前的电影时,有人惊呼:“啊!原来他这么年轻啊!”我就喜欢看你那没见过世面大惊小怪的样子。
同样的,很少有人知道尔冬升还跟张曼玉谈过恋爱,那些陈年旧事,花边新闻,一点不比现在的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件件拎出来,也都很黄很暴力,或是很傻很天真。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在那个年代留下的经典。人都是喜欢厚古薄今的,不会有人知道那一年张学友出道时在街上被人嘲笑;那一年的梁家辉在片场被人骂到哭;那一年张国荣演唱会还被观众扔过帽子;那一年的尔冬升跟刘青云实在是傻傻分不清楚。那时香港电影和电影人的火爆甚至影响到了韩国,彼时韩国人连穿戴发型都在模仿香港人的做派,当然,那时的韩国电影依然是审查制,憋红了眼的异国同行们几乎是膜拜地看着各路港台明星来半岛淘金。
据路边社报道,那时一个三流香港电影人都能在韩国轻易把到妹,不像现在,反过来了。如今蕞尔小国的电影业发展令人叹为观止,而整个香港的电影院加起来都只有八十几家。早在回归前,只有个别有远见的港台艺人和相关从业者看准了内地市场,早早地过来占坑,而更多的同行们还在沉浸于过去的辉煌,甚至到今天都还在迷信过去的耍宝套路,却不知道他们的孙子辈都开始玩抖音了。我就曾参加过一个电影剧本研讨会,主持的是香港老电影人,与会的“主力”也是一群那边的老电影人,套路和包袱笑料充斥着满满的上世纪80年代的气味,那时已是2018年。过去的荣光交给过去,现在的辉煌要重新铸就。
02 厚古薄今不好 新人也会熬成老人
像曹骏这样的青年演员只能说不尴不尬,否则也不会跑上来让一群资深老前辈当评委。演艺圈现实就现实在:一旦你长期没有好作品,很可能就会淡出大众的视野。如今蓄意搞营销和八卦炒作那套渐渐行不通了。所以有危机感的人会尽可能多地在综艺上亮相,混脸熟以外再多混一些好的资源,能搞出些话题更好,比干巴巴地发宣传稿更能吸粉。应该说识货的人还是懂得判断的,知道谁根底深厚,谁徒有虚名。在香港和内地浸淫数十年的尔冬升,先不说是否在观众中还存留印象,但在行业内肯定是一个资深的电影人了。
要戏有戏拍,要资金有资金。很多手头有钱的金主都是他的平辈甚至是晚辈,人也不错,只要本子不是太烂基本都能给挂个监制的头衔好方便在资方那边说故事。像他们那样的老一代艺人除了个别学历极高家底殷实的,大多都是苦出身,懂得互相扶持的道理。再者,香港的演艺圈有很多江湖习气,过世的演员午马就曾明里暗里扶持过无数晚辈。应该说他们比如今一代要务实一些,知道什么是“行方便”,也懂得“提携后辈”。有时候很奇怪,论学历和专业度,内地演员肯定比香港演员高,但论实在,除了两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差太大以外,更多的是苦出身的人更懂得“出来讨碗饭吃不容易”。所以我们这边搞学术派,他们那边讲“吃饭”,我们学术过头了就会被人骂,他们吃饭吃到顶就成了老前辈。这也是我这些年见过的很多两岸三地的演员们后得出的评判。
03 熬死所有人你就是艺术家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四个同行坐在一起对骂,结果今天出车祸死一个,明天枪毙一个,后天生病再死一个,熬死其他三个你就是艺术家,因为你有话语权。确实,连周润发都奔70了,当年比他强的邓光荣早已作古。郭富城娶个名媛都会跟着潘玮柏一起躺枪,连带被笑“老草被嫩牛啃了”。年轻一代的主流们,很少有人知道他当年的“中分汉奸头”在内地的大中小学里很是流行了一阵。还剩下来的……真不多,包括已经转为幕后的尔冬升,谁能想到他年轻时那股英气,比狄龙也不遑多让,而后者都跑去演《乡村爱情》了,他还在坚守着主战场,有人评价过他导演的作品,例如《新宿事件》就是属于他的阴冷江湖,这个老前辈,演戏演得好,导演也导得好。这也是他那一代电影人的特性:管我在干什么,我吃饱了就玩,边玩边赚钱。
在同一条时间线上,内地的明星们也早都在新世纪里逐步地通过商业包装展现出应有的价值。但老前辈还是老前辈,一举一动虽然让人心酸风光不再或年纪愈长,就像刘德华的褶子和古天乐拉皮拉到绷直的脸,虽然尴尬,但谁又能否定他们的艺术成就呢?有一天,黄渤、孙红雷、徐峥等等也会成为艺术家,有一天,宋佳和李冰冰也会开始“雍容慈祥”,现在不行,岁数没到,他们只能叫“优秀演员”。圈子里只要不是丑闻搞得太臭或是触犯了法律的倒霉蛋,这个人能有几个幸运的作品,碰巧又赶上了好时候,基本上跟内地的原创歌手一样,一个角色就能吃一辈子了。剩下的就是交给上天,看看在同时代里一起混的人谁比谁先走,或是谁还能老而弥坚一把。但千万不要想着“两开花”,容易玩脱了。毕竟,前人还没走,吃相不能太难看。如果有一天曹骏也会被人要了微信再上一趟热搜,那他肯定是个“艺术家”。~END~
往期回顾:
谭胖:“网红脸”艺人生存指南
谭胖:改名算命、请神赠符,占领娱乐圈的“高人”们
谭胖:如何识别文娱“混圈婊”和“大神”
谭胖:“我骂你怎么了?”,骂足20分钟的黑人在哪里?
谭胖:彩礼、房价、户口、三观……谁为9200万单身狗买单?
“妈的,最烦装逼的人” ——为何纪念9年前那英的脏话
欢迎你在文章下留言
也可以打开“靠你了谭胖”
直接给我发微信。

除了这里,
还有以上方式可以找到谭胖
欢迎搜索并关注,
都可以给我留言。
在你能看到的任何地方,
我都愿意成为你
靠得住的谭胖。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