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傅建华:乾州怀古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西北●大秦文学》2020年120期▍总885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乾州怀古
文/傅建华
01
河里范村HELIFANCUN
在灵源镇河里范村,倚泔河岸边,有一古村落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先民居住的地方。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几位文友去河里范村,抚摸
远古的风吹皱的历史褶痕。
阳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张橘黄的宣纸,乾县从岁月深处走来的阡陌沃野,像一个个鲜活的象形文字,恣意挥洒出一幅苍劲典雅的历史卷轴。
在乾州这条岁月沉淀的河床上,有太多的历史遗贝。我们穿过佛留村,玄奘诵经礼佛的梵音直击耳鼓。
当我们还在一声木鱼里谛听唐朝经卷的时候,一条暗印似的丝绸之路横亘眼际。我们的思绪又被一枚流沙拨动,被一串驼铃弹响。
河里范村不大,一排排大瓦房,是关中平原典型的现代民居。它的蓝砖红瓦,像蹲着一排殷实健硕的关中汉子。但它的骨骼和面庞,无疑是古人结草为庐的拓本。
河里范村北面,有一深约两丈的土壕,是黄土地切开的一道口子。关中大地上,这样的土壕随处可见,它是大地衣襟上的口袋,每个土壕里都装着历史,装着黄土地掏心掏肺的馈赠。

走进土壕,就走进了旷远,走进了仰韶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印着不同花纹的陶片,在阳光下熠熠灼目,俯首可拾。
土壕厚墙一样的土壁,刀劈斧削一样直立。它是黄土地的剖面,把黄土几千年,几万年的蕴藏,一览无余地展露出来。它更像一幅长卷,几千年前古代人用智慧装帧的卷轴。
土壁上的彩陶残片,有的微露一斑,依稀可见;有的摇摇欲坠,展露无遗。这些陶器残片,色彩艳丽,形态各异。有的其型如筒,有的状如鼎立。
土壁上有两处,土壤呈灰褐色,是典型的考古学上的"灰坑",古人掩埋垃圾和遗弃物的遗存。
很显然,这里是一个古人类生活的村落。

据《中国文物报》等媒体报道,2005年3月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里范遗址进行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现的遗址范围达440多平方米,古人类活动时期为仰韶文化早、晚期和龙山时代早期三个时期。
这说明,古人类在河里范村遗址活动了4000多年。这个遗址,最近的,距今也4000多年了。
我们同行的,都捡拾了几枚陶器残片。我们把4000多年前捧在手里,阅读被岁月尘封的往事。
此时,我突然想起一首诗,1960年郭沫若先生在半坡遗址参观考察写的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所遗憾的,半坡遗址彩陶文化,没有留下文字。
河里范遗址,也没有发现文字。
郭老先生对古遗址的文字如此企盼,应该和世界上很多学者对“文明古国"的争议有关。按照雅斯贝尔的定义:文字,金属冶炼术(青铜,铁),城市,宗教礼仪,是文明的标志。读余秋雨的书,他还提到了瓷器。所以,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文明史是3500年,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而不是我们说的"五千年文明史"。
我们的五千年是从轩辕开始的,也是《史记》纪事的开端,黄帝便被称为人文始祖。
乾县,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同步的。轩辕黄帝在乾县祭天,是载入《史记》,有史可考的。
轩辕在乾县的三个月,会不会到过河里范遗址?毕竟那时候人烟稀少,河里范距好畤村约10公里,黄帝考察民情,足之所至,也未尝不可。
河里范遗址遗存很多,期待有人从中找到文字。
一阵秋风掠过。风是历史的演奏家,也是古老的朗诵家,它在仰韶的玄黄釉彩 里吹奏长歌,在河里范遗址里朗读历史。
历史,不是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几千年前先民脂膏点燃的灯。我们用手掌抚摸这块土地,依然能触摸古人智慧的温暖!

02
好畤村HAOSICUN
四月,好畤村的田野,葱茏的绿溶进大地的肌肤。浩瀚的,溟濛的,层层叠叠的,蓬蓬勃勃的绿,铺陈着,甚至呼啸着。
这块田地,用绿色的辽阔,绿色的壮美,写意成绿意内敛的水墨。树,擎起绿色的旌幡,把一片片叶子摇曳成古韵悠远的风铃。
约四千七百年前,在这里的另一种绿色里,身材硕大的轩辕,筑坛祭天。
坛,就是土台子。轩辕黄帝曾寻真访隐,登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归途中,经今乾县境。
黄帝来到古乾州,登梁山环目四顾,五峰叠翠,秦岭堆秀 ,广陌凝碧,长天鸟翥。
那时的乾县大地,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浩瀚无垠的树木互相簇拥着,搀扶着。有的劲杆挺拔,有的斜枝逸出,有的匍匐匝地,有的依树缠绕。
黄帝逡巡其中,天空树木的枝条筛下一绺一绺光束。鸟儿表演似的,或欢跃枝头,或啁啾呢喃。树木缄默不语,哲人似地立着,挂满的苔丝像哲人的髯须,显露着树木的古老苍桑。树上的清露在晨曦里如噙着一颗颗金丹,沥下的每一颗,都渗进脚下不老的土壤。
黄帝触景生情,忆起广成子“必静必清"的道家之言,心室豁然洞开。
轩辕在这里祭天,住了三个月,这里曾留下了他祀天祈福的颂词,这里曾嵌进了他的漫步乡野的足迹。
乾州田野正在吐穗的麦子,都在从轩辕的足痕里向上拔节。
广成子活了1200岁,是道教始祖。《庄子》一书里,多处写及广成子。
古乾县的物丰水秀,古乾县的山形地貌,成就了人文始祖的对天长揖,焚香祭拜。
成就了中国礼祀文化的旗帜从乾县古老的大地升起。
古人的天,就是自然。黄帝在乾州祭天,已经把崇尚自然的思想,凿进乾州人的记忆里。
田埂上,一只蝴蝶翻阅野花的花蕊,像在翻阅一部典籍。乾州土壤里拱出的草,就是一枚书写历史的笔尖。
乾州的春天,叠印着湮远年代的春天。

黄帝不仅给乾州留下了一炉香,近五千多年来,乾州人的灵魂,都在那一樽香炉里淬火。
黄帝还给乾州留下了一座城。
约2300多年后,秦孝公从栎阳迁都咸阳后,在这里置县。乾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县治是以黄帝祭天取名的。
乾县叫好畤,远比乾县好,以天命名,比以陵命名,大气多了。
黄帝留下的,不仅仅是足迹,还有历史的背影。从那只香炉里放飞的,不仅仅是一缕缕青烟,还有乾县人灵魂的火凤凰!

编辑:哪里天涯
END
《西北 大秦文学》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1、散文、诗歌、小说、书画、摄影,文责自负。20日内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2、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赞赏金:赞赏金十元以下,作为本平台维护费用;十元以上,60%的赞赏金作为稿费,15日以内以微信红包形式返还给作者;投稿者需加微信FJH15909278889,以便联系。赞赏金以发稿之日起,七日内为限,七日后的赞赏金不再返还作者。
投稿邮箱:771030120@qq.com
3、凡本刊发表的作品,将择优编辑成《西北 大秦文学》期刊,不定期印刷出版。投稿作品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
《西北 大秦文学》编辑室
//西北大秦编委会名单//
【顾问】:莫言 阎纲 臧永清 李星 张立 亓宏刚 董鹏生王曙光 马可非张红利 周洁 刘小峰 屈永锋 鲁建超 吴树民 郑学武
【主编】:程 海
【常务副主编】:傅建华
【副 主 编】:郭淑萍 马建党 董蛟 曾威 许海涛 杜晓旺 李筱 周海峰 卢敏 南生桥 金永辉 李瑞辉 徐文强
【责任主编】:张翠贤 张希艳 杨朝阳
【散文评论】:杨辉峰 董军娥 董平张亚兰 倪涛 郭讲用
【诗 歌】:李俊凯 槐自强 刘科 孙斌 梁雪
【小 说】:王高产 秦 悦 马从容
【古 诗 词】:董世群
【书画摄影】:亓宏涛 李瑞辉
【朗 诵】:莫 非 许莉莉
【宣传推广】:白如冰 付国强 杨 沁 陈刚伟
【法律顾问】:梁 源 杨军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本刊声明】:
1、本刊所用图片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2、本刊所刊发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