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包粽子作文(过端午,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
六一我和妈妈去超市,看到好多人在买粽子,我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多人买粽子,妈妈说明天是端午节,妈妈问我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端午节的由来。我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是出国的一位大臣,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国王又不听他的建议,去抵抗秦国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他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 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妈妈说咱回家包粽子好吗?我很爽快地说:“好,咱包八宝粽子吧”。
包粽子的过程:第一,先把、糯米、红豆、葡萄干、花生、绿豆、豇豆、芸豆、玉米粒泡半个小时。这是把粽叶洗洗,造好捆粽子的线。
第二步,包粽子时先把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握成锥形,然后放进泡好的粽子馅,再把粽叶对折过来把馅包严用线捆住,一定要捆紧了。因为煮的时候,米受热会膨胀。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个小时就好了。
我感觉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卖的还好吃,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自己感觉好吗。
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吃粽子的习俗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 南亚地区。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爱国诗人屈原而展开,传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
今天妈妈就要教我包粽子!
妈妈今天六点就起来买粽叶、泡糯米了,到我起来时妈妈已近把材料准备好了妈妈拿起两片粽叶重叠一部分,再把它卷成漏斗形保证不会漏,再塞一点糯米进去再放一颗蜜枣和一些花生,然后再用糯米 填满,再由白线给它捆起来,一个小粽子就成了。看着妈妈手里小巧琳珑的粽子,我很是羡慕,想着那我包的是什么样的呢?
终于该我包了,我也像妈妈那样把两片粽叶重叠一部分,再卷成漏斗状,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进了粽叶里,可因为我的手松了一下粽叶里的糯米全掉了出来,地上脏兮兮的,“失败不怕重要的是坚持 ,再来!”妈妈鼓励我,第二遍我终于越过了那个坎,第三步就该放东西了我挑了一大块蜜枣放了进去,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时候,包不严好多糯米都洒了出来,妈妈教导我说:“ 在粽叶里面放东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会潵出来”“殴”我点了点头,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终于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看着不怎墨阳,但很好吃。
端午节包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 ,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 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听爷爷奶奶说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跟我国古代屈原跳江的故事有关,作为纪念,我们每年都要过端午节。
因为这是个特殊的节日,我知道大家每年这个时候要包粽子、吃粽子,所以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主动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子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再准备好红枣、鸡蛋、肉等做为陷,将自己喜欢的味道和陷搭配合适,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叶子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然后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粳米红枣等,折叠起来包出棱角,做成 四角或三角的形状。最后在粽叶的外面缠上粽叶条或做衣服的线,终于把一个完整的粽子做成了。
我最开心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的洋相:听说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 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 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包粽子
“包粽子喽!包粽子喽!”好开心呀,今天是端午节,是我日日盼望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我可以包很多好吃的粽子,做很多可爱的香包。这不,妈妈正准备着包粽子的材料呢!
因为我从来没有亲自包过粽子,所以非常地激动。妈妈把材料端到桌子上。我一看:有粽叶、江米、蜜枣、绿豆和花生。我看着这可爱的粮食宝宝,马上就被包起来蒸熟进入我们的肚子里,我心 里实在有些不忍。
包粽子开始喽!妈妈问我:“童童,你第一次包粽子用不用我教你呀?”我想了想:我很不喜欢那粽子的样子,要不我就来个创新,自己想包成什么样,就包成什么样吧!于是我对妈妈说:“不用 了,我自己包。”说完我便拿起粽叶开始忙活起来。
我想了一个不错的包法,就是包成一个毛笔型的粽子。我先把粽叶横着放在桌上,然后均匀地洒上江米,旁边再放上一个可爱的蜜枣宝宝。然后我拿起粽叶的一边向另一边卷,再把两头的口封上。 最后我拿起线绳,准备把它缠起来,可是那淘气的江米就是不听话,总是钻出来,我想可能是它们不想“洗桑拿”的缘故吧!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拴”好。我的第一个粽子可算包好了! 我骄傲地看了看妈妈,哇!这么快,从开始到现在,她都已经包了四个了!于是我加足马力,拼命地包。过了两个小时,我们终于把粽叶和江米给包完了。最后,我们把它们放进锅里让它们“洗个桑拿 ”。
两小时后……
两小时后,一股芬芳扑鼻的粽子香味,飘进了我的鼻子。我急切地打开锅盖,找出我包的毛笔粽子,剥开一尝,啊!好美妙啊!而且那种味道与其它粽子都不一样,因为,那里包含了我的用心、我 的劳动、我的智慧。
这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使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
端午节包粽子
眼下,正是荷花盛开之际,又到了中国的传统日子——端午节。端午节,说粽子,粽子可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端午节包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 人屈原而流传的。
这不,我们家包起了粽子,妈妈买了粽叶、葡萄干、紫薯、蜜枣……妈妈把买好的粽叶在锅里煮了一会,一打开锅盖,一股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妈妈端着一盆糯米,对我说:“要不要包粽子?” 我迫不及待的催着妈妈:“妈妈,快点。妈妈,快点。”
妈妈拿起两片粽叶,放在手心上,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型,妈妈抓了一把米放在粽叶里,折起来。最后,妈妈拿线把粽子缠了起来。一个粽子大功告成。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我拿两片粽叶,放在 手心上,卷起来,抓一把米,放在粽叶上我刚一折,这个粽叶底下就破了一个大洞,米直往外漏。我第一个粽子失败了。
最后,在妈妈的“良苦用心”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异域风情”的粽子。可煮熟后,那个粽子却只剩下一点馅,我们都乐了。看着那碧绿碧绿的粽叶,翠色欲滴,看着就很好吃。吃着自己包的粽 子,就是好吃!
这个端午节,过得好开心,希望下一次的端午节还能这样过。
端午节包粽子
马上要到端午节了,菜市场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买粽叶、买糯米、买大枣,卖葡萄干生意特别火红,好不热闹。
到了端午节。一大早,家里就开始忙东忙西,游手好闲的我来到妈妈身边,看到了妈妈熟练的包着一个个粽子,不禁想自己包个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 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然后用小勺把花生、 大红枣、糯米填了进去。最后笨手笨脚的用线绳把粽子牢牢的捆绑起来。不过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的很难看,但是这也是我辛勤劳动的结果啊,我看着粽子满意的笑了。妈妈告诉我,早在两千多年以前 ,屈原投江身亡,当时人们非常伤心,所以把粽子扔下江去,以免鱼虾伤害了屈原的尸体。
我把粽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香气四溢,我以为粽子已经熟了,可是妈妈说时间还不到呢,让我耐心等待。又过了十多分钟,满屋子都飘着粽子的浓香,我简直就要垂涎三尺了。
粽子终于好了,我把棕叶剥开, 黄灿灿的糯米闪闪发光哩!一个大红枣在中央微笑,如同一个可爱的姑娘似的。一口咬下去,软软的、润润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无穷啊!
端午节之包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说起粽子,就是到了我奶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去年,奶奶已经泡好了粽叶,粽叶大约要两天两夜就泡好了,我感觉时间太长了,上午,爷爷带我去集市上买来一些糯米和一些干枣,泡上三四小时就可以了。但对我来说,时间太漫长了,因为奶奶 说要叫我包粽子下午,奶奶在糯米中加上了红小豆,又加了糖精。奶奶说:“茜茜,我告诉你,粽子要放东西是要适量地放。如果放多了红小豆,就只能吃到红小豆的味道,就吃不到糯米的清香了。如 果放多了糖精,粽子就变苦了,不好吃了。”我不由得用佩服的眼神看了看奶奶。
奶奶在桌子上包起粽子来,粽子是三角形的。奶奶首先用蒲叶弄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把糯米裹进去,卷成个形状。再用塑料绳子把三角形系好,一个粽子就算是做好了。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一个粽子。第一次,放的糯米太多,全都撒了。第二次形状没包好,漏了出来。第三次,我小心翼翼地放东西,小心翼翼的包着,终于成功了。我把成功之作给奶奶看,奶奶 对我说:“茜茜,不赖呀,做的还有模有样的。”我听过这句话后,就好像吃了蜜一样。
我永远忘不了这天,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我最爱的是包粽子。
以前每年我都是包粽子,今年终于可以包粽子了。姥姥听到我要包粽子的消息,赶快准备好材料,带到我家来了。
姥姥从袋子里拿出了红枣,糯米,芦苇叶。姥姥先拿起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锥形,然后先放一半米,放进一个枣,再把米填满,把多余的叶子盖下来,然后用线捆上。
我想,原来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先拿来三片粽叶,可卷来卷去就是卷不成圆锥,最后还是姥姥帮了我一把,把它卷好。然后放进一半米,再放入一棵枣,可突然发现米怎么没了。我一看下面,有一 个洞,米全都漏了。我捏住洞,继续填米,然后把多余的粽叶盖下来,用绳子捆上就放在一边,谁知我只捆了上边下边全散了。我有拿来四片粽叶,把它卷成锥形,用手捏住底下,先放一半米,放一颗 枣,再放满米,把多余粽叶盖上,用两根绳子捆得紧紧的,终于包了出来。
最后一步煮粽子,过了一个小时我第一个跑过去拿起我包的那个,大口吃了下去,嗯!真好吃。这件事让我懂得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成功。
端午节包粽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家的端午节可是充实温馨的呦!
一大早,妈妈便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包粽子吧!”我和哥哥异口同声的说:“好呀!好呀!”在奶奶做准备工作时,妈妈便叽里呱啦讲了一大堆要点。终于包粽子的材料端上来了! 有糯米、粽叶、粽绳。妈妈说:“一定要把粽子包扎的严严实实,这样才好吃。”我拿起一片粽叶,把它折成一个角,再在角里放上糯米,再放几个蜜枣。哇嘎嘎,真是天助我也!快大功告成了!这点 小事怎么能难道聪明的我呢?可是,当我想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娃娃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的往外跳,这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找奶奶帮忙嘛!在奶奶的帮助下终于把粽叶盖好了! 最后一步,扎粽绳,我把棕绳绕着粽子转了几圈,终于第一个粽子诞生了!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但是和妈妈的一比,真是天壤之别呀!妈妈包的有角有楞,犹如凯旋归来的大将军,而我包的不仅是 一个三角形,而且肚子也扁扁的,想打了败仗的士兵——无精打采!哎……包粽子还真是一门手艺活呀!
今年的端午节,我过的既开心又有意义,因为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我再次感受到了妈妈对家人浓浓的爱!

 

过端午,包粽子作文
那清香的苇叶,那红枣和着黄米的甜丝丝的味道从灶间溢出,弥漫在乡村的大街小巷,我深深吸了一口,那是妈妈的味道!
——题记
那一年,我猛地蹿高,正像现在上中学的儿子,瘦弱单薄,全是玩耍的心思;那一年,姥娘略显苍老,正如日渐老去的妈妈,手脚还算利索;那一年,我家搬到了村西的新居,低矮的葵花杆篱笆墙外,池塘里蛙鸣声彻夜不息;那一年,有位有着诗一样名字叫白玉香的老师,教了一首很平淡的民歌《包粽子》。阳武奔流,时光如水,带走许多美好的记忆,唯有当年包粽子的场景久离不弃,一如门前的老榆,年年听我喃喃低语。
天长不过五月,午间的日头也开始毒辣起来了。节令进入了芒种时节,阳武河十八村水地里的小麦进入了灌浆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期间,在抢收小麦的同时,还要在收割后的麦地抢种赶茬作物,比如油葵、豆类……此时是乡亲们抢收抢种和田间管理最为繁忙的时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三夏”大忙时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吃上一个粽,又锄二分五”。乡亲们还真有创造力,一二三四五,就往嘴上数。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还没进五月,家家的婶子大娘们就开始忙乎起来,早早打听集镇门市或邻近坡湾哪家的黄米软,人托人联系,最好能买到原平子干一带产的粽叶,又新鲜又有味。派出去量回黄米的叔还没进家门,就被巷子口的婶子大娘们围住验货,又问价钱,又要看黄米的成色,看有无杂质,是否掺杂了旧米,早买回黄米的人家还要回家抓一把出来比比。卖主老实,粜米也是粜人,一旦以次充好或掺杂掺假,买卖不会长久,那些长了刀子一般利嘴的婶子大娘,除了数落自家男人量黄米眼窝不好外,对黄米的评价也像长了翅膀,不到日落就传遍十里八乡,让卖米的店铺或个人尝尝失信的厉害!
买粽叶就不劳驾叔叔大爷了,得婶子大娘们亲自上阵。一些有腿的(会骑自行车)的婶子大娘们到集镇上去买粽叶,一来挑选的余地大些,二来价钱也可能便宜毛数八分,土里刨食的乡亲生活不易,穷日子难过,娶一个会过光景的女人,能把紧巴的日子过得松闲些。大部分乡亲还是等流动商贩到村来卖,其实很多卖粽叶的都是本县河东子干一带的农民,自产自销,庄稼人的口头禅,“自产的东西,不用花钱买,多贴的些辛苦。”他们常常在做完买卖后,又抓出一把作为添头,送给买主。几年下来,不仅有了稳定的客源,也交下了朋友。妈妈不会骑自行车,就和巷子里的婶子大娘们每年等上门卖粽叶的来。
俗话说,吃米还得带颗沙子哩!这粽子里要是包进一粒半颗的沙子进去,还真不敢让人恭维。五月的天,还说热就热起来了,妈妈和婶子大娘们就端上簸箕坐在巷子口挑米。早些年有位摄影师将这一镜头拍摄下来,获得一家省级媒体“最温暖时光”摄影奖。她们常常一边挑米,谈论着米的成色和饱满度,推断着今年的年景丰歉,一边向身边的孩子们讲起这过端午节的故事来。
相传,出身楚国贵族的屈原,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打捞他,将粽子扔入水中让鱼虾有食可吃,不致打扰亡者的安宁。人们虽然没有打捞起屈原,却打捞起一个节日。于是,才有了包粽子和划龙舟竞渡,才有了端午的习俗。
端午的传说,还发生在伍子胥的身上。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直臣,因谗被弃,死后还被夫差扔入河底,不得入土为安。他的贤能和冤屈让后人感喟,因而在端午加以纪念。而孝女曹娥的传说则更加悲惨,为了寻找父亲入河而溺的尸体,她于五月初五投江,以身殉父,得以成全孝道。
蝉鸣四起的时候,天地充实、万物丰满的盛夏,正在烈烈的阳光下向我们走来。初三早上,妈妈把坛子里的红枣全倒出来,仔细剔除掉有虫眼或霉变、干瘪的,泡在清水中,蜗居了一冬的红枣,顿时有了精神,脸上泛起了红晕。前几日提前约好的街坊也早早前来帮忙,泡黄米、泡豆子、泡粽叶、泡粽条,前期工作陆续展开。
要包出好吃的粽子,除了馅料的调制外,粽叶处理也很关键。先把买来的新鲜粽叶洗净,把粽叶泡在水盆里,用干净的布从粽叶头往叶尖尾方向顺着擦洗下去,这样洗很方便,而且洗得更干净一些。洗好的粽叶不要沥净水分,要让其表面沾点水。同时也把上年备好的马莲草或金针叶早些用清水泡上。
现在条件好了,家家有冰箱了,把洗好的粽叶装进袋子放进冰箱冷冻室内,至少要冻上一夜,等需要用的时候再提前拿出来,把冷冻的粽叶放在盆里,让其自动解化。等水化得差不多了,你会发现叶子也柔软了,然后剪掉粽叶头,把粽叶泡在清水里,用它包粽子就可以了,随用随取!这种方法包起来方便,煮出的粽子有粽叶的原汁原味、清香甜蜜的味道!
等黄米或糯米、红枣、豆子等馅料泡好后,妈妈就和前来帮忙的婶子大娘正式开始包粽子了。二奶奶人生得精奇,手也快,包的粽子又快又好看,和她那双三寸金莲一样,得到乡邻的美誉。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观看,也有学着包的。主要分四步,第一步选2、3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一半即可;第二步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第三步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黄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黄米把红枣盖住,黄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第四步折叠粽叶使粽叶把黄米全部包住。用泡好的马莲草或金针叶缠绕粽子4―5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时候方便解开,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就这样做成了。有想吃豆子等馅料的,包好后插一根茭皮皮作记号,煮熟后好区分开来!
要想吃上可口的粽子,包好的同时还得煮好,否则粽子会煮破,米会漏出,影响粽子的品相。锅底铺上一把茭箭箭,上面铺上厚厚的一层粽叶,以防糊锅,将粽子围圈整齐放好,注意粽子间挤得要紧一些,以免煮得炸开。上面放上箕箅,压上一块大石头,加水盖严锅盖。先用小火煮到米熟,等米馅粘在一起后,灶火内加上硬柴,温火煮沸1小时后,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蒸煮过程中要不断添水保持原有水位,煮熟后,闷在锅里,香气四溢,满街满巷。第二天早上才出锅,那个香甜,那个软溜,那个筋道,难以用语言描述!
五月被认为是毒月,五月初五这一日更是毒日,暑气上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齐出。所谓五毒,不仅身有剧毒,还偏偏形貌丑陋。除了这些自然的毒物,端午,更是邪灵作祟之时,鬼魅并出,为害人间。古时的端午日,人们饮雄黄酒防蛇,熏艾草驱虫,同时,人们也佩戴虎符,镇邪祛魅,孩子手和腿上系上用五彩线做的辟索。端午节吃过粽子后,扔到小河或车辙内,把一年的霉运带走。蛇怕雄黄酒的说法,给人最形象的记忆便是传统剧目《白蛇传》:许仙受法海指使,劝白娘子饮下雄黄酒,结果现出原形——粽子飘香的同时,是烈日下大地上的辛勤劳作。繁忙的乡间五月,人们只是在匆匆地吞下一个香甜的粽子后,便立即转身投入到忙碌的农事中。
粽子作为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从乡间到城市,哪一家端午节的餐桌上能离了花色繁多,口味各异的粽子,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灵魂”。
炊烟袅袅,粽香氤氲,常回家看看,那是亲人的召唤,那是妈妈的味道!
图片由作者提供
特约作者简介:
聂建国,男,1974年5月生,原平市西镇乡三吉村人。1995年毕业于原平农校,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乡镇农科工作人员。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兼职作一个能抒写心灵感悟的作家,至今好梦难成。曾在原平市双惠种业工作十年,足迹遍布原平300多个村庄,深爱原平父老乡亲,关注乡村风俗民情,熟谙百姓酸甜苦辣,抒写农家鸡毛蒜皮,别称“原平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