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开展的自我对话与实践
- 百科
- 2020-10-10
- 93热度
- 0评论
在《对话》中开展的自我对话与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对话》中开展的自我对话与实践
长沙市明达中学 任艳
今天我想分享的一本书是曹勇军、傅丹灵两位老师所著的《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准确来说,我是谈谈我通过阅读这本书而获得的教学灵感。这本书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而展开:一是中美写作教学的传统、现状和趋势,二是中美写作教材、计划和评价,三是美国写作教学的新趋势、新探索和新思维,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本书的探索是以写作教学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展开的,并不追求研究的全貌和系统,而更注重面对真问题、回归真写作,立足我们的写作教学实际,对目前的写作教学的改革是有所助益的。
同样的困境,同样的希冀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道出了长久以来我们写作教学的困境:
传统写作教学教师感兴趣的是学生已写好的作文,至于完成作品的过程,教师并不关心,教师的评语也往往比较笼统,学生读后置在一旁,不再理会。这种教法的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得不到教师足够的指导,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不大。
真是一语中的!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平时给学生布置当堂作文的时候,似乎就是这样做的,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已经写好的作文,而并不关心完成作品的过程。所以常常导致学生写作时历经千辛万苦还写不成样;我改作文时内心痛苦万分而收获寥寥。
通过两位教授对于中美写作教学的探讨,我似乎在一片烟雾弥漫的山间找到了一束光,也许迎着光前进,我能找到突破口,走出迷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书中有介绍过程写作的基本要领大概有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写作修改;第二是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环境;第三,是替代传统大课的微型课;第四是教师面授。
这四个点按我的理解可能要改顺序:第一是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环境;第二,是替代传统大课的微型课;第三,注重写作修改;第四是教师面授。
首先是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环境。中美两国的写作教学时间是有区别的。美国的学生写作能力差,原因之一是没有足够的写作量,美国小学作文一般要求500字,高中作文要求1000字。而中国的的课程标准规定每学期初中至少写7篇作文,高中至少写6篇,还有练笔。每篇长度初中时600字,高中时800字。一般两周一次课堂作文。再则就是写作环境,中国学生的作文最忠实的读者是语文老师,只有优秀的作品才有可能在班上被当做范文的来读给其他同学听;而美国的改革者提倡写作教师把课堂建设成相互支持发的写作学习环境,学生需要互动交流,不仅相互学习,而且成为彼此的读者。
从文中我得到了许多教学灵感并且总结出了些许自己的经验。
、保证写作时间——多练多写。“多练多写”是我认为写出好文章的不二法门,曹勇军教授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国文化注重内省,喜欢一个人闷头想闷头练,温故而知新,缺少西方文化“谈论而知新”“交流而知新”的互动和碰撞的文化习惯。诚然,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安安静静单独完成写作,而我的经验告诉我,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上来必然要多练多写,北师大张秋玲教授说:“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读的深化和运用,读与写的融合也是一名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不仅是学生要读,教师也要多读,创作者要多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有了真情实感,有了丰富的语言才有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营造写作环境——在合作中写作。我想,光有读和写仍然不够,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好的写作环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是可以大胆尝试和加强的,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读者,在彼此的交流和互动中成为帮助和支持对方成长的作者。
、布置写作任务——大小结合。除了多读多练,创造好的写作环境外,布置给学生的写作任务也是需要创新的,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整篇写作,不少于800字,有时候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内容可写,或者能够写得精彩的内容实在不多,写不下去时他们会变得消极,所以我尝试让学生每个月用一个主题来写作,先是片段写,修改,最终得出成品,每个段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文字,每个片段都是千锤百炼过后的作品,最后形成一整篇的文章,这样大小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保有对写作的热情,让老师的写作指导更为有针对性。
第二,替代传统大课的微型课。微型课有什么好?学生写作能力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提高的,如果把写作当成是篮球比赛的话,那么老师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他们观察学生写作,提供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微型课每次只专注一个问题,给个提醒或建议,帮助学生处理当前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基于实情,有时候一节课下来,没办法指导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我改良了微型课的呈现方式——录制微型课。我曾经录制过一个说明文写作的微型课,在准备阶段我收集了学生在说明文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将其作为授课的重点,以学生的文章为范例来,逐步给他们提供改进建议,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争取在这十分钟的课程里将说明文写作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最后以清单形式将要点呈现出来。这样的微型课可以供学生反复观看,能起到及时帮助他们的作用。
(我在说明文微课录制时制定的写作清单):
第三,注重写作修改。傅教授在书中提到了过程写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热身或者预写作来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的主题和内容;2.写多分草稿来组织发展思路;3.编辑文字,解决写作语言规范的问题;4.修饰润色完成作品。而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写作者往往在几个阶段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因此要写多分草稿,这是整个过程写作的核心,是学生最需要帮助和引导的地方,也是传统写作教学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而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的就是写作修改。好的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才写出了流传至今的《红楼梦》。学生的作品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是千锤百炼之后的作品相对而言会是更优秀的。
之前我在写说明文写作单元教学案例的时候,也尝试了一番利用清单来不断的修改文章,学生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跟书中的做法十分类似,但是中美的情况毕竟不同,所以我也针对学情在理论上做出了一些调整,以便于我们的操作:首先,通过教材文本的学习和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的主题和内容;其次,从多个文本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清单;然后根据清单写作;最后,修饰润色完成作品。在修饰润色完成作品这个阶段应该是花时间比较多的,我会不断引导学生按照清单的要求来写作和修改作品,对于基础相对落后的学生满足基本清单即可,对于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们朝发展清单迈进,对于写作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我会让他们满足基本清单和发展清单后,在此基础上还能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四是教师面授。什么是面授?当学生在课堂写作有困难时,教师会走向寻求帮助的学生,花2——3分钟的时间,根据对每个学生和他们写作进程的了解,提出具体建议。一对一面授是个性化的,教师建议也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指导更为精准、到位。
如何面授?我注意的是“结果写作”,我的“面授”就是面对学生的作文成品,和学生一起“面批面改”。当我批改作文时,学生很有可能已经忘记了当时在写作时遇到的困境,或者不太记得为什么选择某种表达方式呈现在文章中。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反思:如果我在学生写作前能够预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做写作指导时将之作为重点来讲;学生写作过程中如果我能够多走到学生中去,细心观察他们,发现他们的困难,鼓励他们举手提问,我再引导他们想到解决之道,通过我的面授来帮他们一一解决问题,那么学生面对写作也许困难会少很多,而我遇到的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我往后备课、授课的宝贵财富。甚至,在学生修改作文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可以介入,引导学生突破瓶颈。教师的适时面授,也是学生写作进步的重要一环。
满怀激情,未来可期
我再回顾去年开始接触“过程写作”后,我的一次次大胆尝试以过程写作为抓手,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时,我班上的学生作文低分段的明显少了(我教了一个普通班,班上有8个体育生,基础比较薄弱,语文是其加分项,所以必须重视作文,虽然高考的作文分数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模拟考试作文分数从刚进高三的平均34分到最后一次模考平均41分,而班上整体的作文平均分在普通班中是遥遥领先的,有了明显的进步)。究其原因,应该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有显著进步的教学成果。
我用清单式写作的模式,尝试用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教学生写作,他们可以对照清单来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知道这篇文章怎么写,甚至对如何写好这一类的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把写作的量降下一点,把作文的质提高一点。
当然这个对于老师的基本功要求会比较高,我需要不断的琢磨,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写作指导课,过程是比较不容易的,但是结果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