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 读后感+随笔)
- 名著读后感
- 2020-08-22
- 92热度
- 0评论
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你就只能活一次!
本次立信央企事业总部举办的首届读书征文比赛,已于8月20日开始陆续发布参赛文章,计划每个工作日发1篇(视具体情况调整),综合文章阅读量、点赞量及评论等活跃度,结合投票,评比出10名获奖者获得奖金——一等奖1名奖金500元,二等奖2名每名奖金300元,三等奖3名每名奖金200元,其他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快来为你喜欢的文章点赞、评论和转发吧《京华烟云》——浮生若梦
《京华烟云》是一本能够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必须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一小丑否?”林如斯的这段话说得极妙,初识《京华烟云》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通读之后,只记得当时自己一直耿耿于怀木兰不能和立夫在一起的遗憾。大学时,捧书复读,再次深陷其中,方知年少对林老书中所写所意的解读浅显的很。
林老原本是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才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就有了《京华烟云》,其以1900年—1938年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人心郁闷的北平城为背景,通过对姚、曾、牛三大家族中各类人物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性格演变、思维撞击和命运选取的描写,凸现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全书更像是一幅全景画作,恢宏壮观、一气呵成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如果让我把我看过的书排一个名次,《京华烟云》绝对夺得桂冠,它更是值得我一生反复品读的佳作,其文笔之细腻,用词之优美,思想之标新,内涵之丰富,人物惟妙惟肖,立意至深至奇,都让我乃称叹叫绝也,全书无处不流露一种道家思想,流露出老庄哲学思想,那是一种浑然天成,顺应天道,遵从自然,怡然随和的生活艺术。小说的开篇即为“道家女儿”。何为道?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小说中,木兰与荪亚订婚,傅先生主张男女婚配,用命型配合,他说木兰是金命,荪亚是水命,金入与水则金光闪烁。莫愁是土命,立夫是木命,土养木,木就滋长繁荣。这种理论正是道教中阴阳五行在自然界中的协调和统一。而牛财神治罪抄家,素云遭休弃都暗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或者干脆能够说,小说中所有的事情都贴合道家思想,因为事情发生了,变成自然,一切自有因果,每个阶段,只需享受过程,痛苦也罢,开心也好,享受其中,便是一种道义。
除了大道之意,我更爱书中林老对女性推崇,他以极美的手法刻画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身份高贵的,出生卑微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的;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尤以木兰为代表,他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林老笔下的木兰落落大方,聪慧贤能,拥有自己对生活的主见,还有让人钦羡她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她与曾荪亚的婚姻,似乎是名门大家的理所当然,但她却知道她自己所爱的是孔立夫,她由衷地羡慕妹妹莫愁,却照旧安然地过自己的日子,在礼教谨严的夫家克制地保留自己风雅的爱好,结婚之后,与丈夫在清晨去看荷花,收集荷花上的露珠来煮茶。有雅趣,近人情,是姚木兰最显著的特征,她的可爱在于她那现实中的不现实,一面顺从命运,一面又在这命运固定不变的大格局下点缀生活,浪漫地过日子,享受她的生活方式,而在后来,应对生活的变迁,应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后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应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文末,木兰一家在逃难途中看到道路上整齐地驶过一列军车,上面年轻血性的士兵高歌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它不加粉饰地呈现出中国的一切困境与纷扰,并用心地昭示着国家的期望。
林语堂的女儿曾评价《京华烟云》:“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确,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巨著。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因为小说里面的故事,真实得宛如人生,让人感觉不是在看一本书,而是在读生活。书中的件件史实,就是展现于舞台上的话剧,而剧后的背景,则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细读之,让你有登堂入室之觉,随你闲庭散步,领赏景致,叫你与里头的人物一齐过日子,一齐欢快,愤怒。读完全书,掩卷沉思,方觉“浮生若梦,或许,除了一句“此书只应天上有”外,再没有更恰当的语言了。
《京华烟云》 读后感+随笔
林语堂大约真的很喜欢红楼吧,处处都是红楼的影子。
红玉和黛玉
莫愁和宝钗
木兰和探春
王府花园和大观园
……
既相似,就忍不住比较,甚至有点偏执了,虽相像却远不如红楼,读到一半时甚至想弃了,红玉刚死,大家就全都觉得阿非和宝芬多么般配,红玉的死好像全都怪她自己一样,我不喜欢。宝芬的目的是去找埋在王府里的宝藏,目的虽不纯,人本身并不坏,然而明知王府花园是姚家的,不问自取视为偷,终究品格上降一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红玉就是这朵薄命的花儿,宝芬就是这株成荫的柳。
什么样的人,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都是未知数。好能有多好,坏能有多坏。甚至于这个人的好坏的评判,也不过是另一些人的好恶罢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银屏和体仁的爱情,不知道能不能称得上是爱情,或许只是相互依赖吧,总之觉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情投意合?银屏这个人,很难对其报以同情,虽然不能以出身看人品,但银屏这个人是全没有自知之明的,姚家对她不算宽厚吗?知恩图报方得善果,恩将仇报,贪婪无度,索取出来那通身的派头,为留体仁不惜与别人共享一个男人,将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小丑,那惹人艳羡的奢靡生活,也像是小丑头上戴花,终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体仁说:“人的忠诚还能不如狗吗?”看了只觉得可乐,世人都知道的道理,他那飘忽的性子,居然拿来怀疑。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应了书里那句话:“若是有钱人家的儿子都好,富人不就永远富,穷人不就永远穷了吗?天理循环。”
体仁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一点苦都吃不得,做什么事情都不长远,三分钟热度,说到底,他就是一棵墙头草呀,别人说好,他就认为好,别人稍微说一点不好,他就立马绕道。去留学也是一样,兴致勃勃的去了,别人一说国外瞧不起华人,说在那边生活的很辛苦,立马就把他爹给的钱在外地挥霍一空,打道回府了。戏剧性的死于骑马,结束了他搞笑的一生。
木兰有点像探春,是个妙人,如荪亚对她的称呼“妙想夫人”,“妙想家”。假如她幼时没有被拐,没有被曾家所救,她以后的人生,会不会全然不同。她嫁给荪亚,和曼娘的结拜,全都是因为这段渊源。理所当然的爱上孔立夫,顺理成章的嫁给荪亚。她平静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只向妹妹说她比自己有福。福祸本相倚,她若真嫁给了立夫,虽过的潇洒恣意,但恐撑不长久,立夫虽有才,却是一匹野马,若木兰嫁给他,大约会骑上去恣意撒欢;而莫愁,则会给这匹马套上缰绳。木兰是骑手,莫愁是车夫。莫愁和荪亚应该是知道木兰喜欢立夫的,只是对他们俩人都太过了解,知道不会因为这份喜欢遭遇背叛,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闭口不提。少年时的立夫说他红楼里最喜欢的人是探春,可命运还是将他的红线牵向了像宝钗的莫愁。
荪亚的个性是圆的,荪亚温和实际,中年时期看重金钱,对时新派头时髦女性的向往,所以去追求曹丽华,可能是中年危机到了吧,想再努力一下抓住年轻的尾巴。木兰的聪慧,姚老先生的睿智,悬崖勒马,及时将这份情感扼杀在萌芽状态。回忆起来也不过是一个笑谈。立夫是方的,他不会做对不起妻子的事情,连想都不会想,尽管如此,依旧觉得木兰嫁给荪亚会更幸福。金木水火土,想要成为一对好夫妻,或许五行相生比意气相投更重要。
锦儿和银屏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性子,跟着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丫头,或者说有个什么样的丫头,就有什么样的主子。锦儿是个有骨气的,颇有自知之明,眼界宽,看的开,福气自来。
红玉的丫头也像红楼里的紫鹃,为了红玉的死不理阿非,虽说红玉没有黛玉那么的可人疼,一样的性子,一样的遭遇,差不多的结局,比起黛玉,还是少点灵性。一个对对子对出“闲人观伶伶观人”的红玉为什么一定要死呢?她是没有宝芬那么健康惊艳,也没宝芬的聪慧和气派,但也不是没所谓的角色,阿非的伤心也简单带过,其余的人也只有些许遗憾,竟似完全没放在心上,好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让阿非和宝芬在一起,红玉是个敏感的小姑娘,感觉在大家眼中,像是阿非幸福婚姻的拦路虎一样。生活中这么选择好像也没错,只是放到小说里,就不由得希望能有超出生活情感本身的情感出现。
姚老先生真的是通达,他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应当怎么过日子。”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云游那十年,没有钱,也活的很快乐。豁达,通透,宽容,亲厚。这样一个神仙一样的人物,也有过放浪形骸的日子,和体仁不同,回头的很彻底,也许是某些只可意会的根基扎得稳吧,且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体仁的本质是棵墙头草,姚思安的本质是棵小树苗,虽然幼时看着差不多,但成长后,草依旧是草,树苗却扎根大地,向上延伸,枝繁叶茂,荫庇全家。
其实我没看明白,既然都看不上牛思道,为什么曾家要娶他家女儿当儿媳妇,曾家人虽然不像姚家人那么洞悉世事,也不至于傻到看不出来牛思道和素云是什么货色,怎么就允许她嫁进自己家门呢?经亚的人生,因为素云而变得分外不同。只是后来有些看不明白,已经是离婚的人了,和曾家应毫无关系,卖白粉也害死了不少人,加上本也没什么旧情可念,怎么就给救出来了呢?虽然后来有点点明事理了,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并不是所有的回头,都能抵消之前的罪。所以就她这个人的一生来说,已经算是好的归宿了。
姚太太是个不会教养儿子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姚家待两个女儿是极好的,但姚太太还是把最多的疼爱给了体仁,孩子的成长很神奇,也很随机,都说慈母多败儿,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未必都对;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恶,也不好说,总觉得冥冥之中天生的性格对后天养成什么样的人占很大的比重。姚太太的晚年是个悲剧,住着漂亮的王府花园,却被不值当的银屏这个心魔折磨的不能言语,神情恍惚,甚至不敢看银屏的孩子自己的孙子一眼。同样是儿子,阿非成长的比哥哥体仁要好很多,也许是木兰和莫愁对弟弟的影响吧。
很是反感华太太,不知道是不是生长环境不同的缘故,和书里的三观有时候真的是很难合上。华太太是本书中我最不喜欢的人物,聪明厉害的紧,掌控男人好像玩耍一般轻而易举,教唆银屏让体仁金屋藏娇,为了拴住体仁,与银屏共侍“一夫”,木兰结婚时看到了姚家的气派,银屏死后,又劝体仁与家庭和解,不至于财产落空。姚先生也佩服这个女人的聪明,甚至体仁死了之后还继续让她和家人来往。这正是我不可理解的地方,虽说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但一个人品如此搬不上台面的人,还是不愿与之为伍。怎么讲,佩服她,却不愿成为她。
莺莺和素云,华太太和银屏,她们之间的关系异曲同工,骨子里相似,才会不自觉向同类的高点靠近。
牛思道的儿子牛怀瑜和牛东瑜,青少年时仗着牛思道的势力欺男霸女,牛东瑜玩弄了一个商人之女,商人为了报复雇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妓女扮演尼姑,设下陷阱,牛东瑜大闹尼姑庵,终被正法。牛怀瑜不予置评吧,娶了个妓女莺莺当姨太太,下堂糟糠之妻,靠莺莺和当权者睡觉换取自己的高官厚禄,投靠日本人当汉奸。每一步都走的稳稳当当,每一步都走的都众叛亲离。
新旧对照,辞旧迎新,追求新是不错,最好还是有点旧的底蕴,盲目的追新,脚步是轻快了,但终究有点下盘不稳。书里女性角色很多,最喜欢的还是木兰和莫愁,丽莲这拨人时新派头很足,略显轻薄;黛云那拨人过于激进爱国,少了点人情味。各色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同的一套价值观,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那个时候的中国,就是如此。到底是老一代的迷惑,还是年轻一代的迷惑?实在不易确言。一切价值标准都告崩溃。老一代腐败无能,少一代反叛而欠教养。”
结尾收的很磅礴,军队军车军人,人潮汹涌人声鼎沸,唱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中国的根,中国的灵魂,盘结在一起,向下错综缠绕,向上高耸云霄。所有的人都混融在一起,向前进,向前进,走向中国的未来。
注:“#”后为本书摘录
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一小丑否?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儒家总认为自己对,道家则认为别家对,而自己也许会错。
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财富,在黑暗天空中放出烟火,看来是霞光万道,光彩耀目,结果最后只是烟消云散,黑灰飘落,地上留下些乌焦的泥巴烟花座子而已。
一个姑娘家受的教育越好,在家里就越有礼貌。若不然,念书有才学,反倒有害于人品。
不管古往今来,每个人的生活,一定会影响他周围的别人,尤其是家族的关系。
做官的越是对下级摆出威风严厉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在上级之前就越发畏缩,越发像个耗子一样。
内衣清白,外穿布衣,也胜似内衣污秽,外罩绸袍。
男人不注意女人的内在美,他们只看外表那层脂粉。
人的运气和个性息息相关。人若有福气,一缸清水变白银;若没福气,一缸白银变清水。
他们觉得自己的故事就像是永不改变的古老北京的一个刹那,是时光的手指自己写下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