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我的初中生活关键词)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这个题目源自振振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看到振振写的短短才两个月的初中生活,勾起了我将近30年前的回忆———1990-1993年,我的初中生活。
当年我从村里的小学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被两三公里外的镇上初中录取,成绩据说是排名第二,第一名是个矮个子的女生。入学那天是母亲和我各骑一辆自行车,母亲还托着半袋子小麦,去学校食堂里换饭票和馒头票(我们那叫馍票)。报到过程很快,也就是大家到指定的两个教室之一,跟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打个招呼,然后先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等根据排队时高矮个再排座位。母亲走的时候,我记得是给了我五块钱零花用。
由于一开始的时候,天不冷,而且村里同行的有好几个,所以我并没有选择在学校吃,而是跟大家伙一样,一放学就回家吃,这样每天就有好几个来回,大清早骑过去,上早读和一节课,然后回家吃早饭,然后再匆匆去学校上几节课,中午放学再重复一遍,一直到傍晚下课再骑车回家。
那时候村里通镇上的路还是土路,晴天是尘土满天飞、雨天是泥泞遍地起。加上我学骑自行车也是五年级(那时候小学五年)没办法了才不得不学,所以临阵磨枪的效果就是我的车技很是一般,所以路上通常骑的很慢,经常陷进尘土堆里或者泥泞地里,导致很多小伙伴都笑话我太墨迹。
关于上学路上的故事,还记得,每每起床时分,离开温暖的被窝、趿拉着冰凉的鞋、推着除了铃不响全都响的自行车,去邻户叫上同学一起,骑上车,奔波在清晨破晓的路上……要是偶尔赶上天冷,时间早的话,大家还会在路边中途停下来,找附近的麦秸垛拽一堆麦秸秆来烤火,清冷的早晨,面对浓浓的火焰,几个小伙伴围蹲一起,伸手取暖,那种滋味真的是一种享受。
当然骑车子的过程,比较郁闷的是车子出问题,比如胎爆或者掉链子。前者就麻烦了,只能自认倒霉推着走了。胎爆对于我一点都不怕,因为我的父亲很擅长补胎,通常三两分钟就搞定,而且基本上还不用像现在的修车师傅光用水找漏气处都得找半天。要是遇到了掉链子,就好办一些,找一片较平整的地停下,去路边的地里找根比较硬实的木棍,把一头慢慢地挑起链条,然后小心地摞于中心的轴承,这时再用另一只手轻轻旋转脚踏板,如果运气好的话,通常一遍就能搞定,否则就要多次了。有时候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是,连续掉链子,上好了再掉,再上好再掉。这种情况下,有些调皮的伙伴就偷偷地对着链条撒上一泡,据说就解决了,只是我没有尝试过。
这种骑车子上下学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当我好歹吃完饭匆匆到学校,别的离家近的同学早已经把作业写完了,而我根本没时间写,很多时候都是早晨、中午的作业来不及写,全堆到晚上一起写。所以,第一次几何考试,我得了69分,这个分数我记得非常清,因为这个分数对于当时心气颇高的我来讲实在是难以接受的,当然更没法跟家里交待。
天渐渐变冷,我也逐渐觉得这种骑车子的方式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在父母的争取下再加上正好有个别的巧合,我便开始了在镇上姑姑家住的生活,姑姑家离学校走路四五分钟,这真真是太方便了。从此,我基本上一周回家一次,后来紧张的时候,两三周才回家一次。
由于我性格较为内向,我在姑姑家住,但不愿在他家吃饭,所以就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学校,然后到晚上上完自习九十点钟才回去睡觉。只有有时候晚上实在饿了才张嘴问姑要点吃的。或者中午在路上碰见姑,被她喊回家吃顿好的。
距离的问题解决之后,加上我从小听话,喜欢学习,其实说白了就是死学,成绩逐步上去了,基本稳定下来了。那时候我们年级初一初二的时候都是两个班,一开始还有一两个女同学可以较量一下,谁知其中一个不知啥时候开始谈起了恋爱,成绩便下来了,我便逐步确立了第一的位置。虽然不能保证每一科都是第一,但是总成绩铁定是第一。记得那时候,全镇的初中举办竞赛,我的语文/代数/几何基本都是第一,英语第二,其它副科也基本上都能拿到前十名的名次,总成绩基本上都是第一。成绩上来了,老师很喜欢,自己呢也总是信心满满,就这样一直到初三毕业。
印象里,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女老师,年纪轻轻的。语文老师家就在学校里,一直当我们的班主任,尽管很严,但是班上的很多调皮捣蛋的,根本也管不了。那时候的调皮捣蛋的,大都是镇上的,相比于农村的,有天然的优越感,我们都私下里称他们为“街滑dei”,其实就是痞子的意思。班里一共五六十个学生,其中至少得有七八个这样的学生,经常性地在课堂上捣乱,课下呢也不安稳,惹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经常头大。尤为严重的是,如果白天里老师批评了他们,晚上他们可能会去偷偷地在老师住的地方弄一些小恶作剧,气的老师们第二天在课堂上大发雷霆。
当然,这类学生对我还算比较好的,都很客气,多少可能因为学习好的缘故吧。只有一点例外,那就是叫我的名字“wangzhan gui”,大概是受了前总设计师的四川口音的缘故吧。每每喊我总是以异样的口吻拉着洋腔怪调让我很是郁闷,但后来就习以为常了。近年来,每每回到老家,在镇上还会偶尔碰见一两个当时的这些同学,不过,早已经物是人非、为人子/人夫/人父,为生活而奔波着,偶尔聊上一两句,其中蕴含的全是深深的同窗情谊了,而过往的那些事早已烟飞云散了。
现在经常提到校园霸凌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我们初中那时候应该也有,只是不严重。我记得有那么一次,我去学校很早,天还没有全亮,教室没有全开,在楼道里路过别的教室时候,偶尔听见训斥声,接下来还瞥见亮亮的短刀的样子,当时直接吓坏了,赶快跑到自己教室那边去了。没几天学校开大会,大意是以欺负同学、索取饭票等原因严肃处理了个别同学,此后似乎没再有大的类似事情发生。
那时候老师们对我都非常好,尤其是数学老师,两口子都是教数学的,只是不在一个学校。他们家就在学校里面,经常两口子一起给我开小灶,我的很多数学思维都是那时候形成的。我记得每次考试,如果我考的不是满分,比如得了90分,老师就会在我卷子上写上“这是最高分,别泄气”之类的话语,我知道老师是怕我心气高、受打击……那份恩情啊,浓得实在无法割舍。
前些天振振说地理不太好学,我便跟他讲我当时的地理老师,一个高个子头顶稍微秃的老教师,他的女儿那时候在我们年级另外一个班。他的课非常棒,每次上课铃声一响,他就一手拿着地球仪、一手拿着书本或者三角板之类的教具健步如飞迈入课堂,在黑板上凭着感觉画各类地形图、省份图,而且惟妙惟肖、逼真得很呢。我上面所说的一位“街滑dei”同学大体就是因为这个爱上了地理,其它科都不行,一上地理就来了精神,后来还参加了学科竞赛取得了好名次。
老师们的喜欢也联动着校领导的赏识,记得那时候的校长是一位腿脚不太方便的老教师,但是非常非常严厉,几乎没见他笑过,很多学校看见他就害怕,但每次见到我,总是笑呵呵的,临近填志愿那时候,老校长还特地把我叫过去,说他不建议我报考中专(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工作),一定要上高中、考大学……后来,据说老校长去了别的地方任职,再后来就没有了消息。
在学校里小有名气之后,我做了两件说不上是光彩的事。一是老师引荐我去参加个知识竞答比赛,一个学校仨人一组。我当时有些大意 总觉得就是背诵背诵罢了,谁知到了后是抢答,我不很擅长,经常慢一拍,好不容易抢着了还经常答错,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振振在抢答这方面似乎有点仿我。另一件事是,学校里有个女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面临辍学,我脑子一热,把积攒下来藏在被褥下面的20元钱一下子交给了学校管这一块的老师,当时他不收,我扔下就跑,以为这下这个活雷锋当定了。然后没几天,学校里开大会,其中有一项就是对我捐款的表扬,什么学习好、思想又好,在自己家庭不富的情况下还掏出20元钱捐给同学,号召大家学习之类……,当然,那时候20块钱不算少了,而且我一直没敢跟父母说。只是啊,也过了没几天,老师又找我,20太多了,怎么都不能让你捐,又把20元原封不动地还我了……
那时候,见识短,了解的高中就俩,一个是学校对面的县四中,离得近但是学校很差。再一个就是县城的一中,那是我们县最好的高中。自己得意于自己的成绩,从来没把对面的四中放在眼里,一心只想考一中,所以那时候我的很多书的扉页都写着诸如“草衣难编,但我坚信…”之类的话,其中的“草衣”指的就是“曹县一中”的“曹一”。
我的情商很低,又只看重学习,没有太多的铁哥们。同班的liu算一个,那时候他学习一般,但对我很好,经常在同学面前护着我。只是后来由于长的太帅谈起了恋爱,我看不惯,经常劝他把精力放学习上,后来就渐渐淡了些。高中他没有考上,后来就联系少多了。邻班的zhang算一个,他是唯一一个毕业时送我毕业纪念礼物的哥们,尽管家也是镇上的,但为人和气、而且帅呆了,和我这个天生的老黑鬼,竟然投缘,也是一种窃喜。后来,北京偶遇,再后来离京赴济,一直联系着。
七月的中考过后,我如愿进入了县一中,也标识着三年初中生活的结束。现在每每回老家,路过原来学校的那个地方,尽管早已物非景异、时过境迁,但那1000多日子里的过往,那些教书育我的老师们、那些和蔼正直的领导们、那些那时候没有感觉现在想来泪眼朦胧的同学们、那路边的五毛钱就能吃饱的小店、那校门外珍藏我温暖记忆的书摊、那马路对面可以随意大声朗读的茂密的树林……回不去的日子、留不住的过往,我的初中三年的生活,就这样,一点一点在记忆里定格乃至永驻……
附:振振的“我的初中生活“

 

我的初中生活关键词
初三(3)班 梁芷微 指导老师:谭芬
阅读,尝试,成长,这是14岁的我对我已经过去大半的初中生活定下的三个关键词。
阅读是我初中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我平静、悲伤还是喜悦时,我都可以在书籍的世界中,独自旅行。在那里面,我邂逅过与我有相同经历或思想的人物们,他们为我的初中时光增添了一抹亮色:有时我可以和我的伙伴们,在午后的阳光下,去讨论水浒好汉的江湖情怀;或者是在房间里,独自品尝他们推荐的:北野与陈念之间的美好情感.......不得不说,这是我初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后,是在精神上有满足感,知识给了我力量。但只有阅读,是不够的。
尝试,我的第二个关键词。在阅读那找不到的东西,全部都在这里。许多事我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开始的:如何去成为一名好班长;上课好好去听,看能不能听得懂;与那个同学好好相处并成为朋友......幸运的是,每一次的尝试都有了不太差的结果:与同学们相处的好像还不错;上课恰好听懂的那一题,出现在了考试的卷子上。这正是我在初中时光这本大书中写下的一字一句。正是这一次次的尝试,让我的每一天,过得都如此丰富。
尝试,在我的实际行动方面,为我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经验,让我的收获,越来越多。阅读丰富的精神,尝试收获到的经验,加在一起,便是我成长的最佳配方。
生命的成长不正是如此吗?从精神上到实践上,一步一步更充实、更丰富、更成熟,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那个懵懂天真的小女孩到如今现在有着独立思想的少女,三年时光里,我所经历的一切,不就是人们口中的成长吗?
初中生活中的我啊,正是这阅读与尝试之中,一步步的成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