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大秦帝国》

好书荐读|《大秦帝国》
花了整个2016年读完了整部《大秦帝国》,摘录书中桥段数不胜数,然而回头一看,竟然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段。这本长篇巨著,所涉及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个理念提出,都能毫不犹豫地写下800字以上的文章。
它所激起的热血和泼出的冷水一样多:它不断地引导你思考,然后再不断地打击你的结论,让你变的狐疑不决;它不断清晰地指出历史的走向,随即便戛然而止,果断地掉头踏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每看一章便合上书本细细回想各种转折点,只觉得胸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可能,历史的脉络被隐藏于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最后只能无奈地苦笑自嘲:迷失在历史的可能性中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但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反思,不是历史事实,而是看待历史的态度。
ps: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大秦帝国》电子书推送。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历史文学作品,某种意义上如同推理破案,某种意义上又如化石复原。史料所呈现出来的,是既定的结局,是已经尘封且夹杂着诸多“破坏”的作案现场,是已经风干了的种种骨骼。历史小说的使命,是复活历史的脚步,是复原人物的血肉。为此,就要依据被史料记录下来的种种结局,依据被风干的种种骨骼,推演出活化的历史。活化是什么?就是在逻辑推定的基础上剔出其渗透异物,修补其曾经遭受的破坏,弥补其联结断点,复活其被风干的血肉。
譬如,秦始皇没有皇后,秦二世也没有皇后,这是两千余年帝制中的唯一现象。为什么?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什么?隐藏着什么样的冲突与事件?这些,是历史家无法完成的。在发现确证的史料之前,历史学家可以不理睬这个为什么,而只相信这个结论。而历史小说不能,既然有这个重大的“现场遗存”,就必须推演出其联结断点,复活导致这一“遗存”的种种过程,否则不是历史小说。其中,推定事件是必然的。推定得如何,则既有作者的历史想象力,又必须有历史逻辑的根基。
努力地最大限度接近历史事实,我是自觉的,也是问心无愧的。
作者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拘泥于对繁杂细节的考究,而是对整个秦帝国历史进行了梳理,试图站在文明的角度上对秦国作出整体解析评判,竭力为饱受批判的“暴秦”正名。从秦孝公发出求贤令到商鞅变法(体制动力),从秦昭王任用李冰修建都江堰富国强民(丰衣足食),再到吕不韦执掌经济民生(凝聚国力),最终赢政才能统一华夏,作者历经6部11本小说展现出秦国荡气回肠的强大之路。秦国之胜道关键不在于“远交近攻”或者“割地侍秦”的具体方略,而是在于改革的勇气,能够毫不犹豫地摒弃陋俗,勇往直前,凡事以国家的“大政得失”为准,不论君王的“一己私德”。
然而秦国还是亡了。亡的是那么的无奈,充满戏剧性。伟大的秦帝国骤然消失,只留下了一座迅速远去的丰碑。有句话说,给时光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时光。诚如所言,聊以慰藉。
反思后人对这段历史的态度,作者如此写到:“大伪欺史,文明何堪?”字字振聋发聩。“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方面对统一帝国制度原封继承并全力维护,一方面却对秦帝国的文明功绩极力否定”。“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个创造了独立文明的民族,在后来的发展中极力贬低本民族原生文明的先例,更没有实际继承而理念否定的荒诞割裂先例。唯有我们,承受了先人的丰厚遗产,还要骂先人不是东西。此等咄咄怪事,发生于我们这个自认深有感恩传统的古老民族身上,岂非不可思议哉!”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失落的社会。我们的先人尚能在艰难的泥泞中燃起文明之光。倘若我们能够在历史中找到归属感,倘若我们能重新拾起这种面对大争之世而奋往直前的态度!
到底是历史的烟尘淤塞了遥远的文明之光,还是现实的纷扰遮蔽了我们的视野,抑或是我们飞入了历史的太空,再也不需要民族的根基?
kindle推
专注电子书的资源平台
http://www.kindlepush.com/
APP|kindle推V2.2.0在豌豆荚和应用宝等上线
如何找到原版英文电子书
除了kindle之外,你还宠爱哪些手机阅读软件?
中国首家支持全格式书籍推送到kindle的网站
想要参加读书会的小伙伴
请直接扫描下方读书会负责人的微信号,请标注读书会我们的群主大大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本期读书:《巨人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