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卢沟桥烽火》(那年卢沟桥战火曳空 吾辈不忘英雄)
- 名著读后感
- 2020-03-10
- 192热度
- 0评论
六年级下《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现在的孩子们是知之甚少的。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细致描画了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因此,学生读此文,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敌寇的狡猾凶恶,守军的英雄顽强,还要深入感悟本文精妙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条理清晰,是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应引导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首先要注意课文特别提到了哪些时间段,其次搞清楚每个时间段各发生了什么事情,再就是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是指导复述时也要按这个顺序条理分明地说。
本课的重点段是二至五小节,作者抓住敌我双方的言行来细致描写,通过对比来突出敌我双方的特点,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
孩子们在学习时要反复品读,圈画重点词句,想象战斗画面,体会人物情感、作者情感及文章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畅谈读后感受。
推荐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郭 楠
朗读者
苍梧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市“郭楠小学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市首届“港城名师”,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连云港市模范班主任,连云港市十佳辅导员,连云港市爱岗敬业好教师,连云港市巾帼建功先进人。曾获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小学语文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市“333工程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小学语文网络教研大赛”二等奖等,有三十余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出品:连云港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连云港发布
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小记者中心
专业指导:朱卫文 李蕾
录音:涂丽丽 李帅 田震
协调:刘钧 穆海宁 赵阳 韩丽娜 杨智 张晓敏 樊晓姝 于海洋
编辑:梁红燕
总值班:王雪峰
那年卢沟桥战火曳空 吾辈不忘英雄
纪念七七
站立肃立
我用诗行敬礼
写下卢沟桥
写下多难的家国
流淌着先辈的鲜血
可爱的中华可爱的中国
我是你那穿越风霜的宝剑,
日日想着我的假想敌,
天行健自强不息,
青春闪闪亮剑国雪。
今天巳是风清云淡
82年炮火隆隆,
将军急战死,
壮士死如归,
“卢沟桥!卢沟桥!
国家存亡在此桥!
这是《卢沟桥歌》歌词
至此山河破碎
七七事变弹坑遗址永远见证那段屈辱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生化实验
………
苦难的中国人民
在惨绝人寰的摧残中饱受煎熬
在罄竹难书的兽行中倍受磨难
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痛
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800余万劳工被强掳
这一幕幕场景,
我们不能忘记,
黄浦江边,硝烟四起
吴淞口上,血色弥漫
台儿庄的浴血巷战和夜袭
57名敢死队身上全部都绑满了手榴弹
手握着大刀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残墙断壁 黄土变黑
战后台儿庄又建立了一所中学,
曾经的一届学生说,
为了能有一个土操场,
所有的学生都开始挖土填坑,
可是随随便便用铁锹敲下去,
都能够挖出白骨
无不见证这里的惨烈。
无川不成军
他们脚穿草鞋,
身背斗笠
走向战场,
苹果般半青半红的面孔
身后是燃烧的熊熊烈火,
可他的眼神坚毅,面无惧色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中,
珍藏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以白布为底,
上面一个巨大的“死”字赫然在目。
“赐旗一面,死后裹身”
李家钰亲自题写条幅:
“男儿欲报国恩重,
死到沙场是善终“
他身居高位不安慕荣华
张自忠曾参加徐州会战等战役
1940年与日军作战时不幸牺牲
他曾写下鼓舞士气的抗战书信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
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抗日英雄杨靖宇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
最后壮烈牺牲
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
发现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师长饶国华慷慨说:
“我此去,为国而战,
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
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
尸山血海,向死前进
以命卫国 埋骨青山
经历过战争的国民
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贵
英雄出我辈,
江湖岁月催;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们唱《国士无双》
征兵MV《国士无双》超燃!
征兵歌曲《国士无双》,是一首激励广大适龄青年响应时代号召,投身强军实践,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力量的励志歌曲。
主创人员之一、军旅诗人邓攀介绍,“国士无双”指国家独一无二的人才。这首歌曲用国士无双作为歌名,是要表现出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对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兵员的强烈期待和深切召唤,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对应征青年、应征大学生群体的更高标准和更新要求,也是每一个跨入军营的有志青年应有的执着追求和昂扬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