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案
  “中学语文同步教学”——您的专属教学特助!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并置顶后,可随时后台编辑发送课文名称获取名优教学设计及名师课展。
  随时随地,获你所需!
  【编者按】本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扣住“明快”一词来深入文本,进而在分析木兰形象的同时品析写法,这样的切入点值得细细品味,似乎仅是抓住这“明快”一词,便让木兰洒脱、果敢的形象浮于眼前。
  一、文本分析:
  《木兰诗》之所以被千古传诵,是因为诗中着力塑造了一个心系家人、勇赴国难、机智善战的少女形象。但这些形象之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木兰对家人的眷恋之情。即使在紧张的行军途中,在面对天子的高官厚禄时,木兰都没有忘记对亲人的思念。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称木兰为“明快人”,此诗为“明快文”,其实木兰最主要的明快就是在她在替父从军时、推辞封赏时的明快决定,出现在战友前的骄傲表现。
  学习此诗,可以先从结构入手,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思路及详略,从而对木兰的基本形象有一个总体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文中出现的反复、互文等句进行解读强调,将之与全诗的内容联系起来。接下来,扣住“明快”一词,针对对明快的不同解释,让学生在文中找到对形象的描写,从而让他们对木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最后,可以结合相关的诗歌,做一些适当的延伸,从而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理清结构、分析诗歌的详略与修辞手法,从整体上品读木兰的形象特点。
  2.紧扣诗歌描写的主要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全面品析木兰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一首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诗》,诗中塑造的木兰形象被不同时代的人歌咏,最终甚至飘洋过海,被迪斯尼拍成著名的动画片。那么,木兰的形象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能被西方文化所接收呢?让我们寻根溯源,从原诗中发现木兰形象的魅力。
  2.整体把握,品析修辞:
  (通读全诗,概括相关段落的内容,并用四字短语概括)
  提示:
  ①第1节从机杼声引出的是木兰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决定替父从军)
  第2节开头重复了“所思”“所忆”,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反复,强调木兰思绪之深)
  ②第2节开头列举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
  互文: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指木兰在各个集市去购买骏马及各种装备)
  为什么要到各个集市去?(说明木兰准备的充分,同时要到各个集市去买也说明买的人很多,表现出战前形势的紧张)
  后面写木兰奔赴前线,只用了两昼夜就到达了前线,这是什么手法?(夸张)为什么要使用这一手法?(表现战争形势紧急)
  但即使在紧急的形势中,木兰依然不忘什么?用什么手法体现?(反复,“不闻爷娘唤女声”。虽说不闻,其实是想闻,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③中间写木兰的战场生活,用三组句子,分别从三个角度来写。
  第一组用什么手法来写?呼应了什么内容?(夸张,呼应上文飞赴战场的情景)
  第二组节选了战争中的什么场景?(夜晚军营)为什么月光让人觉得寒冷?(与朔气对应,同时也表现出军营的凄冷)由此可以联想,白天的战斗什么样?(惨烈)
  第三组句子总结了争战,这里当然也有夸张,但主要用了互文的手法,如何理解这一句子?(经过长期的频繁的战斗,参战的将军与壮士有的英勇牺牲,有的凯旋而归)
  凯旋者中就有木兰,能在如此惨烈的长期战争中回来,说明木兰还是什么样的人?(智勇双全)
  ④在见天子一节,为什么写出天子赏赐之多?(一方面突出木兰的功劳之大,一方面也表现她对亲人的思念)
  ⑤亲人相见,同样用了排比手法,为什么?(从不同角度表现亲人对木兰的思念)
  “出郭相扶将”说明什么?(父母年老,相扶持着走路,但仍然要走出外城来迎接)
  阿姊为什么要“理红妆”?(用最隆重的礼节来迎接妹妹)
  小弟当年为什么没有从军?(年龄太小,现在已经长大,可以支撑门户)
  后面还有两组互文句,如何解读?(“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每间房门,坐在每间房里的床上。表现木兰归家的欣喜。“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头发贴花黄)木兰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恢复少女的打扮?(虽然木兰是一位战士,但内心还是一位少女)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自豪骄傲)
  ⑥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雄兔、雌兔做比喻?(雄兔、雌兔静下来时容易分辨,但跑起来无法分辨,说明跑起来不分先后,雄兔并不一定比雌兔快,也就是说只要有机会,女子绝不会比男子差)
  总结:
  (1-2)决定从军
  (3)奔赴战场
  (4)十年征战
  (5-6)辞官还乡
  (7)设喻赞美
  3.分析详细,把握形象。
  在诗歌中,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木兰决定从军时的思索,奔赴战争的准备与路程,与亲人团聚时及恢复女儿装扮的欣喜;略写了十年征战)
  为什么如此安排?
  提示:诗人在塑造木兰形象时,是将她当作一位战士来写,还是一位女儿来写?(女儿,突出的是她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正是对亲人的这种深情,让她敢于挺身而出,替父从军)
  这样的形象,更贴近生活,容易被大家接收。
  4.把握写作特点,品析人物形象。
  (依照提示,细读诗歌)
  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如此评价这首诗:“句多而不厌其冗累者,以其词句明快也。试问女儿木兰是何等心性,‘明快’二字尽之矣。非如此明快人,不能就此千古奇业也;非如此明快文,不能拟此千古奇女也。”
  “明快”一词,有三种解释:①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②开朗直爽。③明亮;明朗。
  请大家结合诗歌的内容,说说“明快”如何在诗中体现?
  提示:
  ①全诗主要以叙述为主,语句紧凑,只有几处用了排比?(三处,奔赴战场前的准备,表现战场形势的紧张及木兰准备的充分;归家时亲人的迎接,表现亲人的思念;木兰恢复少女的装扮,表现她内心的欣喜)这三处排比突出了木兰的形象,强调了她与亲人之间的深情,因此不显得堆砌,与其它紧凑的内容相互配合。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想到父亲从军的难题,思考了很久,但做出决定就直截了当,斩钉截铁。
  ③木兰受到丰厚的奖赏,只一句话“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同样干脆,没有迟疑。
  ④木兰见到战友,“不知木兰是女郎”,充满了自豪之情,说明她的胸襟明朗坦然。
  ⑤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里表现的是否与木兰的形象相矛盾?(赴国难也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庭。心中对家庭的眷恋,就会敢于为家为国牺牲)
  这同样也是一种明快的意愿。
  五、拓展:
  木兰只是文学形象,历史上有无这样的女将军?
  明末的秦良玉是历史真正被皇帝册封的女总兵。崇祯皇帝曾写诗赠她:“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秦良玉生于明末,虽然足智多谋,但也无力改变明亡的趋势,但她依然以自己的奋战树立了一代巾帼英雄的风采。
  作者简介:
  徐志耀,南京市弘光中学语文教师。曾四次在市赛课及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三次在区相关比赛中获一等奖。在《语通》《中语参》《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等各级刊物上发教学论文、散文数十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
  作者:青青子衿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展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学应重视发扬诗歌教学传统。本课从古诗词教学的原则出发,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探讨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二)教材分析
  《木兰诗》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爱国感情,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爱国情感之美。这篇课文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木兰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各种修辞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文言水平还比较低,诗歌积累也有限,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主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七年级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侧重从鉴赏技巧、审美培养等多方面加强训练。
  (四)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民歌情味。
  【教学难点】探究阅读,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策略
  以“读”为中心,设计了初读诗歌,正字正音;默读诗歌,梳理情节;诵读诗歌,读出韵味;细读诗歌,品味形象四个环节,采取自由读、范读、默读、齐读、赛读、品读、熟读成诵等不同的形式,以多样的朗读搭建理解的桥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诗句,走近作者,理解感情,以读促解,以读见情,以读悟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ppt设计
  教学过程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在我国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着两朵奇花,被人们誉为“乐府双璧”。这两朵奇花历经千年而不凋谢,至今仍熠熠生辉,散发着芬芳。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朵吗?一朵是《孔雀东南飞》,另一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歌《木兰诗》。
  一、 初读感知,正字正音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这首诗,我想听到你最美的声音,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解决疑难,正字正音。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金柝(tuò) 鞍鞯(jiān) 戎(rónɡ)机 辔(pèi)头 溅溅(jiān)胡骑(jì) 著(zhuó)我旧时裳 策勋十二转(zhuǎn) 霍霍(huò)
  3、指名朗读,共同纠错。
  二、 默读诗歌,梳理情节
  同学们的读音都很准确,吐字清晰,嗓音也很洪亮,可是要读好一首诗,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得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要建立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之上的。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全诗,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看看这首千古传诵的《木兰诗》写了哪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还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三、 诵读诗歌,读出韵味
  这首诗的情节脉络非常清晰。了解了基本情节,我们再读起来,是不是就更有情感了?不过,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小方法,掌握了它,能读得更有韵味,更有感情。
  1、方法点拨:
  (1)读准节奏、停连,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
  (2)以内容为依据,揣摩情境,读出诗歌的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
  所谓“停” ,即停顿:
  五字句,二/三;七字句,二/二/三;九字句,二/四/三。
  例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所谓“连” ,即连续:字与字之间,上下句之间停顿但不断裂,保持语气的连续性。
  例如: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老师出示文中段落,分析朗读要点,学生任选其一朗读。
  展示第1、第2小节及朗读指导,请同学朗读。
  展示第3小节,请同学们试着揣摩情境,读出诗歌的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个别同学展示精彩朗读。
  “东市……长鞭”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也就是上下句的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写木兰到各处街市置办鞍马等战具,语调要由轻缓到重急,既紧张又有序。
  “旦辞……鸣啾啾”,写木兰辞别了爹娘,奔赴沙场,亲切熟悉的唤女声变成了陌生凄厉的流水声、马嘶声,两相对比,反映出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语气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和悲壮豪迈的气氛。
  3、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朗读方法的重要作用。
  4、选取经典段落,男女生竞赛朗读。
  点拨:前者写木兰征战沙场,要读得悲凉雄壮,读出木兰的英武之气;后者写木兰归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要读得轻松欢乐,要读出木兰的活泼可爱;最后一句要笑读,读出喜剧效果来。
  木兰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它还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木兰,的确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下面就让我们细读诗歌,品味木兰的形象。
  四、 细读诗歌,品味形象
  1、圈点勾画,概括形象。
  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关于木兰心里所想,口中所说,亲身所做、所经历的句子,思考透过这些句子你了解到木兰是怎样的人。仿照示例说一段话,概括木兰的形象。
  例: 我找到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人生经历,知道了木兰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而能胜利归来,由此,我感受到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奇女子。
  (总结板书)
  勤劳,孝顺,活泼,爱美——女儿情
  英勇机智,武艺高强,不慕名利——英雄气
  同学们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很准确,很到位。她不仅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更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她既有男儿的英雄气概,又有女儿的娇美情怀,可以说,形象塑造血肉丰满、真切动人,这也是千百年来木兰形象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2、解读人物,创意表达。
  接下来我们四人一组,分别扮演木兰姐姐、木兰父亲、木兰战友、天子,每人依据自己的角色,写一段文字,分别赞美木兰。
  示例:
  木兰姐姐:好一个木兰,织机前,你辛勤劳作,见军帖,你替父从军,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男子的责任,把孝悌和国家大义铭记在心间。
  例1:木兰父亲:好一个木兰,大敌当前,征兵对象是我,木兰体贴我年纪大了,把一切艰难危险自己挑起来,替父从军,你的一片孝心可鉴日月;敢于担当,你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
  例2: 木兰战友:好一个木兰,生活苦,战斗多,时间长,战况烈,木兰,你为国杀敌,豪气薄云天,英勇善战,武艺高又强啊!
  例3:天子:好一个木兰,驰骋疆场十余年,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却不慕名利,真是难得啊。
  例4: 木兰姐姐:好一个木兰,十年了,你终于回来了,重着女儿装,你还是那个热爱生活、美丽可爱、女儿情态十足的木兰。
  例5: 木兰战友:好一个木兰,你女扮男装十多年,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被发现,你是多么机智谨慎,又是多么勇敢坚强啊。(幻灯13)
  同学们写的真好,情感真挚,用词准确,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3、原创诗歌,木兰情。
  木兰情
  作者:青青子衿
  红妆卸了,
  花容隐在身世的背面,
  骑高头大马,
  从父亲翻旧的兵书里走出,
  从此披甲执刃,
  戎马度关山。
  十年征战,命走刀锋,
  铁蹄踏破黄河畔,
  血吐出片片飞花,
  回首处,
  刁斗声声,敌兵纷散,
  梦里不觉月光寒。
  归来时,村落老了,
  父亲的背影站成了树。
  说什么策勋十二转,
  今只愿,
  云鬓花黄旧衫,
  复我往日容颜。
  五、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幻灯14)
  《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一首永恒的经典。请同学们课下进一步赏析诗歌并背诵这首诗,因为背诵是向经典最好的致敬!
  1、背诵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乐府民歌
  勤劳孝顺 英勇机智
  女儿情 武艺高强 英雄气
  活泼爱美 不慕名利
  教学后记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这堂课我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着力打造“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形态。
  我注重诗歌朗读,安排了读的四个环节,初读诗歌,正字正音;默读诗歌,梳理情节;诵读诗歌,读出韵味;细读诗歌,品味形象,使整节课徜徉于诗意之中。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我采用了分组竞赛与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对木兰的形象进行多角度立体解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凝聚情感,释放个性。教师的引领、点拨、纠正与学生的参与、思考、表达相得益彰,收放自如,环环相扣,课堂在合作展示中推进,在交流互动中收获,在收获中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