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首辅张居正百科(万历首辅张居正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角色介绍?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男,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为内阁首辅。此时由于新任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幼,张居正得到其母李太后的信赖,开始独掌一切军政大事。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但他的财政措施带有强烈的敛财性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不过在严苛的考成法下,地方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不得不使用残酷的手段逼迫老百姓交税,造成死人无数、民怨不断的局面。

万历和张居正最后结局?

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582年张居正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1622年恢复名誉。

徐阶高拱张居正各当了多少年首辅?

徐阶6年,高拱1年,张居正10年

徐阶早期一直生活在严嵩的阴影之下,当然了,如果没有徐阶的话,也许严嵩会更加的嚣张跋扈,为恶更深。

严嵩退位之后,由徐阶担任内阁首辅。可以说对严嵩当政期间,形成的各种弊政、启用的大量奸臣之类的,进行清除,可以说是吏治清明。并且十分的爱惜人才,后来的高拱和张居正都是由徐阶举荐,才进入内阁的。并且兢兢业业,非常勤政,凡是皇帝交给的任务,,不睡觉都要完成。

而徐阶之所以退位,就是因为看不惯明穆宗的荒诞行为,多次进行劝诫,因此被明穆宗所不喜。导致徐阶对朝堂比较失望,就上疏请求退休,而明穆宗就顺势同意了。

徐阶在位期间,吏治清明,可以说为后来的“万历新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后再说高拱。

其实,在徐阶之后,还有一位内阁首辅,叫李春芳。但是,这个李春芳碌碌无为,凡事都被高拱压制,干了几年就自己退休了。而实际上,高拱在这一期间,就已经掌握首辅的权利了。

但是高拱这个人嚣张跋扈,掌权后就开始打击排除异己,等他真正当上了内阁首辅,就更加嚣张。一起崛起的同僚、从龙之臣都被他一一排挤、打压。

最后,高拱当上内阁首辅才一年,就被张居正给拉下马了。据说是张居正勾结太监冯保和李太后,将他拿下,但都不重要了。

再看看张居正。

张居正的老师之一其实就是徐阶,可以说张居正在当内阁首辅之前,得到了徐阶很大的帮助。而且,张居正的师兄师弟都可以说是他的天然的盟友。

张居正当内阁首辅的时候,明神宗才刚刚十岁,所以说明朝的各种政策都是由张居正决定的。再加上,张居正搬到了高拱之后,朝中无人能与他抗衡,也就没有人给他拉后腿。张居正在位期间,可以说进行了整种种改革,这才有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对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我就不说了,万历朝的老百姓,可以说是当时最富有的。最重要的是,张居正启用了像抗倭英雄戚继光之类的名将,抵御少数民族,并且在边境上进行“茶马互市”,开展贸易往来,保持了边疆的稳定。

至于,张居正死后的种种评价,都不能抹杀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

没有张居正的明神宗后期,黑暗腐败,才使得明朝走向灭亡。

万历首辅张居正武清伯结局?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以后,明神宗在武清伯等人的窜磋下,对张居正及其家人进残酷的清算。李伟也获得了其梦寐以求的武清侯爵位。

1585年,即万历十三年,贪财又吝啬的武清侯李伟去世,终年58岁。

万历为什么不废张居正?

明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是载誉青史的改革家,在十年首辅任内,扶持十岁幼帝推行新政,把混乱衰败的明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称“救时宰相”。然而,张居正死后一年,万历皇帝变卦,保守势力复辟。张家被削夺抄没,满门罹难,十年改革毁于一旦。历史何以如此荒唐,张居正新政何以失败?最近读到《改革家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似乎找到了某种明确的答案。对此,作者是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的。

帝王本性

张居正改革,最大受益者是万历皇帝。他老子隆庆皇帝撒手西去时留给十岁幼帝及其寡母李太后的,是入不敷出的财政,纷争不已的内阁。平民出身的李太后,全权委托张居正辅政,嘱他代行父母之教。如此,内有忠心耿耿的太监冯保,外有精干强势的首辅张居正,神宗才得以稳坐江山,安然享用太平光景。万历八年神宗十八岁亲政,张居正上疏乞休。神宗颁手敕说:张先生待辅政到三十岁,再作商量。第二年又表示,“十年之间,政理修明,勋绩显著,简在朕心。”他对张居正似乎是十分满意的。张居正也认为“十年之间,志同道合,言听计从。”他对皇帝也是充满信心的。

这般亲密的师生关系和友好合作,何以一朝反目,竟成寇仇?论者或以为这是神宗个人品性,或以为神宗受反对派怂恿,或以为张居正功高震主,这都不无道理,但未能触及根源。真正原因是,绝对权力造就的绝对私有,绝对不容他人分享。即使是扶危救时的忠臣良相,在“朕”的眼里也不过是召之即用,用完即弃的奴才。神宗年幼时,尚意识不到权力的作用,自有一种少年真情。

随着年龄增长,至上的皇权刺激他追求享乐的欲望。他既垂涎太监冯保聚敛的家财,又忌恨帝师兼首辅张居正的劝谏约束,贪婪残暴的帝王本性终使儿时真情泯灭。皇权面临社会危机时,为保全统治化解危机,可能支持改革,约束贪欲。一旦改革成功,危机缓解,贪婪本性又促其突破约束,废除改革。皇帝可以一言定法、一言废法的皇权专制时代,政以人举也能人亡政息,这是必然的结局。

臣子的君主观

万历继位时张居正多大?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于公元1572年继位,继位时只有十岁,这一年张居正四十七岁。

张居正就是在1572年与大太监冯保联合斗到内阁首辅高拱,张居正接替高拱任内阁首辅。

张居正任首辅十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使国家国库充盈,政体肃然。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才恢复名誉。

百家讲坛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功与过?

张居正的功是大于过的。

张居正的功体现在他当了内阁首辅后的改革,其一就是考成法,就是对官员严格考核,这样大大增加个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暮气昭昭的大明王朝焕发生机,国家机器又顺畅运转。其二就是针对国家赋税和关于民生的改革,一条鞭法,重新丈量土地,这个措施使得一些农民有了我自己的土地,缓和了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另外变相的缓和了社会矛盾,社会趋于安定,也增加个朝廷收入。其三军事上,任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守宣府大同,李成梁守辽东,这样北方边境就安定了,穆宗时期,在明蒙边境开通了茶马贸易,这样边境也安定多了。

以上是张居正的功,功在谋国。但是他的过也不少。其一,运用手段联合冯保,扳倒高拱,虽然官场上屡见不鲜,很多人都是这么上位的,但是总归不是那么光彩。其二,贪污受贿,作风奢华,小时候一直以为张居正是一个清洁廉明的大官,长大了才知道并不是如此,张老先生生活非常奢华,最有名的就是他那一室一厅的豪华轿子了。另外也接受官员的行贿,其中戚继光就给他行过贿。其三,独裁擅政,打击异己。张居正改革期间,全天下都是他的说了算,内阁阁员像张思维,申时行等就是他的跑腿的,除了独裁外,还打击前首辅高拱的人,以及高拱本人。其四,也是他死后遭清算的主因,就是对皇帝过于苛严,还有自己得志后不知收敛。他是小皇帝的老师,小皇帝很尊敬他,但是也很怕他,他对小皇帝没当皇帝看,而是一个学生,或者更近一点,当做儿子来看。这样他的行为多少就出格,小皇帝毕竟是皇帝,他的做法多少有点大逆不道,这也是小皇帝清算他的主要原因,其五就是夺情风波,犯了众怒,自己的学生都反对他,最后严厉镇压,对他日后清算也积累了人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