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到底是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孔子“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什么老了就变成了贼呢?

优质回答:

谢邀:这是一句特定环境说的一句特定的话,你要真想了解,可以去看论语,自然就能理解孔子说这句话的特定意义了!

然而孔子这句“老而不死是为贼"还真有现实意义,坏人变老是事实,这些个别老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在社会上留下不良形象,受人嫌弃,让人不待见,不尊重,诅咒他的长寿,也不会过!

至于正直善良的好人,无论活得多长都是值得尊重和爱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美德!

但愿步入老年的您,身心健康,慈善眉目,宽宏大度,爱惜小辈,您尊重小的,小的也会尊重老的,互相尊重才能和谐共生!

其他网友回答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骂朋友的一句话,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你都那么大岁数了还没死,真是个祸害。

这样的话跟外人说,就是骂人,跟朋友这样说,没准就是句玩笑。

当年孔子跟自己多年的老友说这句话,应该是调侃居多,但却被其弟子收进《论语》,成了劝诫老人不可失德的名句。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从小一起长大的老朋友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候孔子,孔子见他举止粗鲁,笑骂:“小的时候不恭顺兄长,长大了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大事,老了还不死,真是个祸害。”并用手杖敲着他的小腿。”

为什么说孔子的这句话并不是真的骂人,因为当时孔子拄杖而行,估计也60往上了,骂别人老而不死等于也把自己骂了进去。

那这句话是怎么被人误会的呢?

原来原壤这人一向行为举止不拘礼节、特立独行,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认为他为老不尊,其中也包括了孔子的弟子。

在原壤母亲去世时,原壤神色平静、叩棺而歌,与孔子推崇的礼仪规范背道而驰。这让孔子门下的弟子无法接受,刚好有孔子这句话可以对原壤的言行进行批判。

孔子推崇的“礼”包含着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他的弟子们只看到了原壤的外在表现,而孔子却知道原壤是怎样的人,所以并没有对原壤在母亲的丧礼上的荒唐举止做出批评。

不然一直在推崇道德规范的孔子,怎么会跟一个“混不吝”的原壤交往密切?

后人理解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真的是曲解了孔子当时说这句话的本意。

不过为了不让别人讨厌自己真成了“贼”,老人确实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别人那么尊重老人,自己千万别做无礼无德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人不长命,坏人祸千年。这句话和老而不死是为贼,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是不是活得时间长就不好呢?

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孔子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个别人年轻时没有建树,到老了还为老不尊,这样的人可不就是像贼一样吗?!

世上的人长寿,大概分三种人:第一种人就如上面说的那样,没心没肺,做事没有底线,但是内心麻木不仁,丝毫不为自己自己感到羞耻,社会上这类人看来是古已有之。这类人活得越久,对社会祸害越大。

第二种虽然也是没心没肺,F则是啥事不往心里去,哪怕经过千难万险,尝尽人世间酸甜苦辣,你看到他们脸上始终都是孩童般的笑容,这类人的法宝就是“健忘”。选择性的忘记一切不愉快,不好的记忆,事过境迁,讲起来自己的经历,云淡风轻,仿佛是在讲别人的事情,这类人不郁结于心,豁达乐观,容易长寿。

第三种人,是那些专家学者,包括老中医,他们注意养生,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知道劳逸结合,营养搭配,这些人越老越值钱,你看看看诺贝尔得主杨振宁,屠呦呦,一生醉心于科学,他们的脑袋就是一个大宝库,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脑子越用越灵,世间繁杂事物根本就影响不了他们,所以这类人一般都长寿。

你是愿作哪种人呢?

其他网友回答

坏人老了以后就是个祸害,但是,偏偏好人不长寿王八活千年。不过现在好人幸福长寿的多,坏人即使活着也不受待见,这也体现了谁会真善美意识的提高。

其他网友回答

很简单,自然规律,适合整个动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