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当官和雍正王朝 李卫是谁,为何他会得到雍正的赏识

网友提问:

《雍正王朝》中,李卫为何骂官场上那些持才傲物的人?

优质回答:

骂他们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就讽刺李卫不识字,是潜邸的奴才,不仅官员们这么认为,连街头的卖字画的先生也这么认为。

你说李卫能不骂他们吗?

要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雍正帝南巡开始讲起: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也曾经南巡一次,先后去了河南和江苏,目的是看新政推行情况。

河南田文镜那里主要是抗洪救灾,雍正帝只是嘱咐了几句,就启程去了江苏。当然,我们之前也讲过,雍正帝此行不仅仅是为了新政,同时也是对自己手下的大臣进行考核。

也正是这次考核,田文镜和李卫基本合格,而年羹尧,却被淘汰出局……

我们单讲对李卫的考核,除了雍正帝亲自询问以外,他还曾问过街头一卖字先生,而卖字先生的话,透露一鲜为人知的秘密。

一、

雍正帝即位之后,先是追缴户部欠款,然后铸造新钱、开科取士、树立模范巡抚等等。随后便是竭尽全力供应西北战事,等到年羹尧大捷之后,转过头来便是推行新政。

由于这次年羹尧回京的表现,太过飞扬跋扈,甚至拒绝了雍正帝的三个请求,虽然也有他的道理,但是也在给雍正帝出难题。

面对国库空虚,以及各省因为西北战事而元气大伤的境况,雍正帝思前考后,跟老十三胤祥和张廷玉散步的时候,定下来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当务之急,只有调整国家的税收制度,推行新政!”

于是令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让李卫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并借巡查河南防汛的机会,来一次南巡。

就这样,雍正帝到了江苏南京,大街上闲逛,走进了一家字画摊……

寒暄一顿后,雍正帝貌似在看字画,实际上手中的书并没有打开,而是开口就问:

“听说你们这来了个新巡抚,叫什么?”

字画先生接过来:

“他叫李卫!”

哈哈,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自己省的省长是谁吗?省委书记又是谁呢?

由此可见,这个卖字先生还是相当关心政事的,从后面对李卫的详细了解来看,他可是时刻在关注着这个新巡抚,为什么呢?

二、

我们看雍正帝问李卫的官声如何,这个卖字先生怎么说的呢?

“说不上来,说不上来!”

官声好不好,就两个答案,要么是好,要么是坏,为什么卖字先生却说说不上来呢?

所谓的说不上来,不是说不出来,而是不好说出来,其实卖字先生对李卫是有看法的:

“只听说他是当今皇上在潜邸时的奴才,实在是太年轻了,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担啊!”

这句话是重点哦,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卖字老先生的人生经历:

在过去,但凡是认字的,而且还能写字卖字的先生,基本都是满腹经纶,况且这位还戴着眼镜哦。而且这种卖字先生,绝对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毕竟那个年代,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只是没有中罢了。

所以,老先生对李卫是有看法的,一般人要想做到江苏巡抚位置,要饱读经书,寒窗苦读数十年,还要运气爆棚才能考取功名。考取功名后,再从一线官吏做起,要想没有关系,一步步爬到巡抚的位置,难。

李卫能做到江苏巡抚,有两个条件是不合适的,一是太年轻,二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一担。就这两点,就让卖字先生羡慕嫉妒恨,你一个外乡人跑过来问他官声如何,我能怎么回答?

由于这两个不合常理,卖字先生也给自己找了个安慰的理由,那就是,他曾经是当今皇上的潜邸奴才。有了这个理由,一下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李卫他本人就是个奴才,没啥本事,就是凭借跟皇上的关系,才能年纪轻轻做上了巡抚位置。

官声能好的了吗?

三、

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李卫对待读书人的态度,也不是太好!

比如李卫让出个告示,结果都出了七稿,还是不满意,李卫反问说的是人话吗,那个先生也据理力争:

“鄙人写的句句是圣人之言,何谓不是人话也?”

李卫此时展露了小流氓特色:

“我说你不是人话还算是对你客气了,你写的都是TM的屁话!”

写告示的人被赶走了,底下的官员不干了,一位就站了出来:

“朝廷设官吏司牧地方,谆谆告诫以圣道教化百姓,对读书人,咱们应该礼敬才是!”

李卫就有点恼了,怎么就不重视读书人了呢,我又不是没见过读书人,结果那个官员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大人出身潜邸,自然知书明理!”

看了没有,这句话跟卖字先生讲的话如出一辙,都是在讽刺李卫是出身潜邸,是不识字的,完全是靠关系上位。

所以,卖字先生这么跟雍正帝一讲之后,雍正帝也是有点疑惑,出身和学历是李卫不能改变的,难道是:

“他贪污钱财?”

在雍正帝看来,只有贪官,才会引起下面老百姓的不满,这个卖字先生并无一句李卫的好话,难道是听到什么风声,他贪污?

四、

这个卖字先生听雍正帝这么一问,当然他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皇帝哦,他又回答了一句:

“说不上来!”

跟刚才的意思一样,不是说不上来,而是不好出来,因为卖字先生说了,李卫是替皇上来搜刮钱财来了。

既然是替皇上搜刮钱财,那么到底是全部送到了京城,还是李卫自己留了些,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不上来。

随后卖字先生再次透露身份,原来他有几个朋友在衙门当差,知道李卫抄了曹府、李府,把银子大把大把往京城运。

雍正帝解释说,西北打仗用,卖字先生无奈了:

“西北打仗,关我们江苏什么事?”

这句话也很有意思,那时候的老百姓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讲,父母官就代表朝廷。西北是遥远的存在,打仗不打仗跟他有什么关系?

终于他们引到了雍正帝此次对话的主题上了,那就是推行摊丁入亩,卖字先生怎么看?

“每亩田要增加两钱银子的税,江苏的士绅们哪一个是没有背景的,正商量着跟他顶着干呢!”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卖字先生也属于士绅一族,属于联合起来跟李卫对着干的人。不然的话,他是读书人,不会把摊丁入亩解释成每亩田增加两钱银子的税。

《雍正王朝》加入这段对话剧情很有意思,通过雍正帝跟卖字先生的对话,来表达当地士绅一族的不满。

但是卖字先生又没有像田文镜面对的那样不满,说到底还是两个新政推行的省份不同。假如李卫在江苏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么这个卖字先生绝对会把李卫喷得一无是处!

即使是这样,他们骨子里也认为,李卫能当上巡抚,并不是凭借真本事,而是靠关系!而自己之所以还在街头卖字画,还不是因为没关系?

所以,他来推行新政,卖字先生能服吗?

人们不服,李卫能不骂他们吗?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文化却能深刻领会雍正意图。在担任江苏巡抚推行“摊丁入亩”新政时,由于这个新政触动了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推行中受到了多方的坻制。雍正任用李卫,也是看中了他无文化但外“粗”内“细”,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由于清朝官员主要是从科考中选拔,这些官员长年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很多人的理论与实际根本不能结合,加之科考中“八股文”的限制,让大多数封建士子只能“唯书”。这些读书人不干活,却看不起没文化的劳动者,动辄之乎者也以显示与人不同,有一种令人发酸的清高。李卫没文化,但智商和悟性很高,领会上级意图准确,办事利索。但在那种封建仕途环境中,不识字是“硬伤",哪个圈子也不容他,虽然受皇帝宠幸也看不起他的出身。因而,这些士大们时时处处用他们掌握的文化来暗中使绊子。李卫看不惯这些官员们“文字游戏”,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化,对影响自己利益的新政实行“软抵抗”,玩起文字游戏,至于能否看懂则是老百姓的事,看不懂更好,反正白纸黑字告诉老百姓了。这种愚弄百姓糊弄朝廷的文字手段,让李卫无比愤怒,他认为这些官员文化没用到该用的地方,该骂!其实那些官员也谈不上“恃才傲物",只不过是识字罢了。才,是通常能有作为,能有创新创造称为有才。那些官员的才,大事办不了,小事办不好,小鸡肚肠一大堆,只不过是一种“小聪明”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记不起《雍正王朝》中所述情节,但记得二月河《雍正皇帝》中对李卫的有关描写。李卫办事是从奴仆开始学做的,原是雍正的书僮。奴仆本来不是个好差事,但做过皇上喜欢的奴仆就不一样了,皇帝喜欢信任就放出做官了,而且做到总督。李卫是天生的聪明人,心机灵活,能顺风赶船,也能逆风驰马,人家叫他“鬼难缠”。在雍正跟前能够做好奴仆,在同僚队里能够找准位置,在部下面前能够泼辣行政。没有文化,靠皇帝特批,可以奉旨看戏,从戏文中学习历史、处事知识。在弘历面前宴请下属,当众发飚,责问老进士出身的陈世倌,全场震惊,搞的老陈老泪纵横,一诉衷情。而狂傲的李卫,听清情由后,却一躬到底。老陈不原谅、不接受道歉就不收势。老陈感激零涕,全场由震惊到佩服。所以,李卫不是看不起读书人,而是看不起恃才傲物,老以为自己有些才就对别人左右看不顺眼的读书人。因为这些人扭捏半天干不出爽快事,却满口道理不输人,是制造行政效率低下的机器。让李卫这样的人骂一骂,能让想骂但碍于斯文骂不出口的人,想骂但不敢骂的人解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