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生母是甄嬛吗(甄嬛和雍正合葬了吗)

网友提问: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优质回答:

很多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只是在生平或者经历方面为了迎合观众做一些改动,之前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题材是当下最为热门的清宫戏,相对于以前康熙,乾隆,甚至皇太极的后宫不同,雍正皇帝在历史上一直以勤政著称,像这种描写雍正后宫题材的影视剧并不多。

甄嬛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并没有名为甄嬛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甄嬛最终成为了明懿皇太后,在电视剧中有些改动反而给甄嬛找到了一些历史原型,电视剧中甄嬛先后获封熹贵妃和圣母皇太后,所谓圣母皇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生母,而上一任皇帝的皇后则被成为母后皇太后。

熹贵妃在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是母以子贵的代表人物,此人正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由于乾隆皇帝侍母极孝,所以孝圣宪皇后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在乾隆四十二年去世。

孝圣宪皇后去世后并没有和雍正合葬而是在在雍正得泰陵东北另选了一块陵寝名为泰东陵,关于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根据皇家殡葬制度得先例“卑不动尊”,皇后妃子死于皇帝安葬之后,另葬。但是也不是绝对,比如武则天就就打开了高宗李治的地宫与之合葬。

其次,帝后没有合葬在清朝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昭西陵和清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都是另选吉壤。

有了以上两点原因,当负责办理此事的礼部询问乾隆如何安排太后的晚年吉壤的时候,乾隆首先询问了母亲的意思,按照以上两个要求孝圣宪皇后最终安葬在据泰陵1500米外的泰东陵,这样做符合祖制也有先例,并没有什么不妥。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钮祜禄氏确实有明确表示不与雍正葬在一起,而她的理由是“卑不动尊”,这也不是很能站的住脚,因为无论在她之前还是之后,皇后于皇帝之后去世,依然有与皇帝合葬的例子。这也不禁让人猜想钮祜禄氏不肯合葬的真实原因。

乾隆元年九月初四,负责雍正帝泰陵工程的恒亲王弘晊、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等上疏询问是否为当今的皇太后在泰陵留出棺椁的位置。

世宗宪皇帝梓宫安奉泰陵地宫,请照景陵之例,安设龙山石,其随入地宫之分位,并万年后应留之分位,相应请旨。

如果要给当今的皇太后预留棺椁位置,那么雍正的右边就要空出来,左边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而敦肃皇贵妃年氏就要放在乌拉那拉氏的左边。地宫的门也只能暂时用木门代替。

乾隆皇帝请示皇太后,太后钮祜禄氏降下一道懿旨,大致意思就是百年之后不可再打扰先帝,而且太后独自建陵寝也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孝庄太后的昭西陵。

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大部分皇后即便在皇帝之后去世,也是合葬的,这也被看成一种荣耀,比如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于康熙二年去世,与顺治帝合葬孝陵;孝端文皇后于顺治六年去世,与皇太极合葬昭陵;隆裕太后去世后与皇帝合葬崇陵。

图/孝圣宪皇后八旬朝服像

乾隆得知皇太后不想与先帝雍正合葬,便下旨让敦肃皇贵妃年氏的棺椁放在雍正的右边。泰陵地宫的大门从此永久的关闭,而因为钮祜禄氏的个人意愿,浩浩荡荡的泰东陵即将开始营建。

那么钮祜禄氏不想与雍正合葬的真正原因也许能从她的陵寝上窥见一二。

图/泰东陵平面图

泰东陵始建于乾隆二年,完工于乾隆八年,可以说是在清朝全盛时期建造,是一座标准的皇后陵,不存在缩减开支,也没有逾制建造。

泰东陵有一个非常的创新就是设置佛楼,在隆恩殿东暖阁,这个是没有先例可循的,之前无论是皇后还是皇帝陵都没有佛楼,地宫里还有佛像和经文雕刻,迄今为止未发现清朝皇后陵中有佛像和经文雕刻的。

图/泰东陵隆恩殿

泰东陵还有其他创新比如设置晾奶房、增设排水沟等,这也是出于乾隆皇帝的孝心,大概其中也不乏皇太后的要求,钮祜禄氏以“卑不动尊”为理由,真实想法就是要单独建造陵寝,这让人不禁想起一件事。

雍正的生母德妃在康熙帝去世后甚至要寻短见,要与康熙生同寝死同穴,要葬在一起。而乾隆的生母雍正的皇后钮祜禄氏却拒绝与雍正合葬,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呢?

关于雍正有太多的谜团关于他对待父亲康熙、兄弟手足的方式、他本人的死亡之谜等,从钮祜禄氏的言行中是不是也证明这些谜团的传闻有几分是真的呢?

钮祜禄氏是不是用佛傍身,来抵抗内心的恐惧呢?即使不合葬,也要佛音环绕才心安。我们也认同钮祜禄氏公开的说法,毕竟人都去世几十年了,不想打扰也是可以理解的。

乾隆四十二年,钮祜禄氏病逝于圆明园,享年86岁,同年葬入泰东陵。

钮祜禄氏不想与雍正合葬,也有可能仅仅是想自己拥有独立庞大的陵墓。

历史上钮祜禄氏与雍正的关系就有很多猜测,她是乾隆的生母吗?乾隆的出生地清宫档案记载是北京的雍和宫,而乾隆过生日时,儿子嘉庆帝贺诗却说父亲乾隆是出生在避暑山庄。孙子道光帝又忙于修改嘉庆的诗。嘉庆帝说父亲出生避暑山庄也不可能是信口开河。

《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等行庆贺礼恭纪》诗文的注释中再次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

钮祜禄氏真的是当年尽心侍奉病中的雍亲王,而得幸,生下乾隆的吗?也许只有长眠于地下的逝者清楚。

或许正是这里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钮祜禄氏信奉佛法,死后独处一处,给自己一片安宁和肃静。

结束语

有很多历史事件不得其解,也许真相就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也许真相远远超乎想象。

其他网友回答

前些年热播的《甄嬛传》,主人公甄嬛与果亲王胤礼之间那段跨越传统礼法与世俗观念的“叔嫂恋”,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剧情描述,也让不少“信以为真”的观众朋友们开始认为,剧中甄嬛的历史原型,即历史上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不愿葬入雍正的泰陵地宫与雍正合葬,就是因为她与果亲王胤礼的“私情”,使她或感觉愧疚,或感觉愤恨,进而再不愿面对雍正,于是,这才有了让其子乾隆皇帝为她修建一座独立的陵寝,也就是后来的“泰东陵”。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猜测与推断,除了剧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演绎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清朝初年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野史传说,这其中对于孝庄太后不愿意葬入皇太极昭陵的理由也是其自觉与多尔衮有情而无颜在见皇太极。

可实际上,不管是孝庄太后的昭西陵,还是甄嬛的历史原型、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泰东陵,它们的营建与“情”并不关联,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孝”字上。

孝庄去世后,灵柩停放三十七年,最终由雍正营建昭西陵安葬。

孝庄太后对于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从在顺治皇帝去世后,力保康熙登基,到后来又帮助康熙扳倒扳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康熙朝前中期朝局稳定、皇权加强,孝庄太后是有着极为突出贡献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对于自己的祖母孝庄可谓是尊崇有加。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因病去世,按照祖制,孝庄的灵柩应该运回到清朝在关外时期的都城盛京,并且将其葬入皇太极的昭陵之中,与皇太极本人及孝端文皇后哲哲合葬。

然而,这样的安排却提前遭到了孝庄太后的反对。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按照孝庄太后所留下的这份遗言,其不愿葬入昭陵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皇太极是在崇德八年(1643年)去世,而与其合葬的哲哲皇后去世的时间也是在顺治六年(1649年),此时昭陵地宫已经关闭了近四十年,孝庄是不愿意“打扰”墓中的两人。况且,皇太极是孝庄太后的丈夫,而哲哲又是孝庄的亲姑姑,皇太极在世时最得宠的又是她的亲姐姐海兰珠,所以孝庄也认为“尊卑有别”,自觉“不配”葬入昭陵地宫,像哲哲皇后那样与皇太极合葬,所以选择了“拒绝”。

其二,此前孝端文皇后哲哲去世后,就是将其棺椁从北京运回盛京安葬,路途遥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本着“节俭”的原则,孝庄即不愿意葬在盛京,也不愿意劳师动众,再兴土木修建陵寝。

其三,孝庄说她与顺治皇帝母子感情深厚,所以只想葬在自己儿子附近,百年之后再续母子之情。而实际上,顺治皇帝在世的时候,孝庄与顺治之间的母子关系非常紧张,两人经常爆发激烈的争吵,孝庄此举也可以看作是两人在九泉之下缓和母子关系,弥补他们母子而知之间生前遗憾的一种方式。

然而,孝庄太后如此的遗言安排却让康熙皇帝犯了难。

一面是遵守祖母的遗训,一面是殡葬的传统与祖制,更重要的中间还富含着康熙皇帝与孝庄太后之间深厚的感情。在此情形下,康熙皇帝只能选择暂不下葬孝庄棺椁,并停放在了“暂安奉殿”。

同时,康熙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自己能够吊唁、祭祀祖母,以缅怀自己对于祖母孝庄太后的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而这一停放,就是整整的三十七年,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最终才由雍正皇帝想到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世宗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

由于“暂安奉殿”本就在顺治皇帝的孝陵风水墙外,并且其灵柩也已经停放多年,各种建筑布置也逐渐趋于完备。于是雍正下旨,在“暂安奉殿”原址营建陵寝与地宫,这样一来,即满足了康熙皇帝生前想要为孝庄尽孝的想法与心思,同时,又没有违背孝庄太后的“遗命”,而其陵寝的名字“昭西陵”也与皇太极的“昭陵”遥相呼应。

至此,一个持续了近四十年的孝庄灵柩的安葬问题得以解决,而这也为后来的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泰东陵”的营建,以及后世众多皇后独立陵寝的营建,提供了“蓝本”。

“泰东陵”的营建,既有乾隆的“孝心”,也有着孝圣宪皇后的“私心”。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按照祖制将雍正皇帝本人,以及雍正结发妻子、同时也是雍正在位时唯一正式册封的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和雍正最为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共同葬入到泰陵的地宫之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向自己的生母,当时已经是皇太后的钮祜禄氏询问,是否要在地宫中为其留下一个位置,以使其在百年之后能够与雍正合葬。

然而,钮祜禄氏却“拒绝”了乾隆皇帝的这一安排,并且明确表示,不必在泰陵地宫中为其预留位置。

“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钮祜禄氏的这番话中,也有着两重意思。

一方面是她自己的“敬意”。

钮祜禄氏,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凌柱之女,与康熙朝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一样,都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后代,但其这家族的地位相较于遏必隆、图尔格等家族来说,可谓是相距深远。而这也就使得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嫁给雍正时,地位仅为藩邸格格,与当时的王府福晋乌拉那拉氏和侧福晋年氏,甚至是弘时的生母李氏相比,地位都要低许多。

雍正登基之后,钮祜禄氏被封为了熹妃,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才被封为熹贵妃,此时乌拉那拉氏皇后以及被封为皇贵妃的年氏都已去世,而雍正此举更多也是在为其子乾隆皇帝弘历未来的登基而铺路。

所以,单从雍正的感情层面上来说,钮祜禄氏并不受宠,她所享受到的一切待遇基本都是源于“母以子贵”。

于是乎,颇有“自知之明”的钮祜禄氏自然也不会刻意用合葬的方式改变这一事实,同时继续保有了对于雍正皇帝,以及在地位上自始至终远高于她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与敦肃皇贵妃年氏的这份尊敬,进而选择不葬入雍正地宫之中,与之进行合葬。

而另一方面,则是她自己的一番“私心”。

钮祜禄氏的话中,虽没有明确提及想要一座属于自己的独立陵寝的想法,但是却用“欲擒故纵”的方式,将这一想法含沙射影式的告诉了乾隆皇帝。

实际上在雍正为孝庄太后正式营建昭西陵之前,康熙皇帝就已经为自己的嫡母、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营建了一座孝东陵。只不过,由于当时各项的制度尚不完善,这座孝东陵并不是只属于孝惠章皇后,包括裕亲王福全生母宁悫妃在内的一众顺治皇帝后妃也葬入其中。至于昭西陵,则是单独为孝庄太后营建的。

而钮祜禄氏之所以要先以“尊卑之义”提出不葬入泰陵地宫后,又接着提到了昭西陵与孝东陵,其目的也就是希望乾隆皇帝能为其营建一座属于她自己的独立陵寝,从而能够满足自己心中的那份后宫小老太太的那份“虚荣心”。

于是,讲求孝道的乾隆皇帝自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开始修建泰东陵,并在乾隆八年(1743)将其建成。

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去世后,乾隆将自己的生母安葬在了这座专门为其修建的陵寝之中,而泰东陵也成为了清西陵三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