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张松杨修对话 张松在三国演义是个什么样的人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的杨修与张松,哪个聪明厉害?

优质回答:

论才能当然是杨修,论会做人就是杨松。杨修恃才傲物,性格张扬,必遭人妒。且主子曹操本就生性多疑,用人疑人,岂能容他。杨松为人圆滑,善于见风使舵,且野心较小;能知进退,又逢明主,自然结局比杨修好多了。为人如此,自然少灾。

其他网友回答

杨修自以为聪明,却不能判断自己家族与袁绍的关系正是曹操所忌惮的事。就算杨修不犯事,曹操都有杀他之心!杨修自己不仅不想办法规避被杀风险,反而经常卖弄自己的小聪明!那不是自取灭亡嘛!孔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杨修身处险境却不自知,只能说其人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张松身负主公刘璋重任,却因为曹操接待上的怠慢,而负气将蜀中地图献给刘备,与法正等人引狼入室,将刘璋出卖!是一个典型的叛徒!利己主义者!他客观上使曹操统一大业推迟了几十年!成就了刘备这个伪君子的野心!在中华民族面临统一大业的现在,张松之流应该得到极大地批判!

其他网友回答

二人各有特点,杨修才思敏捷,举一反三。张松愽闻强记,过目不忘。不分仲伯。

其他网友回答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太尉杨彪之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聪敏过人,有才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赞其“笔下龙蛇走,胸中棉帛成”。其一生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但大部已失传,今存主要作品有《答临淄候笺》《神女赋》《孔雀赋》等。其曾担任曹操主簿,却在夺嫡事件中引起曹操猜忌,于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罪名收杀,年仅44岁。

张松,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又说璋迎备以击张鲁,皆为璋所采纳。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刘备,为其兄张肃所告发,刘璋怒而将他斩杀。

看过《 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忘记巴蜀奇才张松反难杨修的故事:此公“目视十行书”,将曹操写的一部讲兵法的《孟德新书》,看了一遍,竟然立刻记住,从头到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他谎称此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三尺小童皆能背诵致使曹操疑心这部尚未出版的著作与古人暗合,为免剽窃嫌疑,遂下令将《孟德新书》付之一炬。奸诈如曹阿瞒,竟上了张松的大当,使《孟德新书》从此失传,太可惜了;但曹操严肃的写作态度,堪称文坛楷模,对比之下,那些“文抄公”真该愧死矣。

可惜的是这两个都很聪明的人,最终都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先后落个了身首异处,死有全辜,谈不上谁聪明,乌鸭比猪黑,半斤对八两。

其他网友回答

杨修与张松,两个都有较好的才智,但算不上真聪明。

先说杨修,明知曹操忌讳他,还总爱四处卖弄自己的聪明,终因擅猜曹操心思,惹来杀身之祸。连自己的性命都不知道善加保护,这算得上真聪明吗?

再说张松,拿着蜀中军事地图卖主求荣,又谋事不密,被其兄告发而死。这样的人,虽有过目不忘之能,也只能说他有某方面的特长,谈不上聪明二字。

整本三国,要说聪明,当以贾诩为最。他总是能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想到保护自己甚至兼顾他人的措施。例如协助张绣守宛城,在极端弱势的情况下大败曹操,杀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与曹操结下如此深仇,在不得已时虽然投曹,还能保下自己与张绣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