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杀功臣呢 刘邦为啥杀功臣
- 知识
- 2022-11-10
- 61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刘邦为什么杀功臣?
优质回答:
感谢提问。
刘邦是汉王朝的建立者,出身于草莽之间,靠着沛县的一帮老兄弟逐步成为秦末时期比较大的一股力量,其后数度与项羽争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统一天下后,刘邦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屠戮功臣,而是只诛杀了几个异性王。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刘邦也不甘寂寞,趁机起事。刘邦麾下最重要的功臣还是沛县那一帮老兄弟,如萧何、樊哙、曹参、以及陈平、张良、周勃等人。
而被刘邦杀掉的都有谁呢?分别是楚王韩信(吕后和萧何灭掉的,算在刘邦头上)、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燕王卢绾,全部都是异性诸侯王。
如果说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是为了给他的孙子朱允炆铺路,那么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性诸侯王,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不让他们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汉初的诸侯王中,势力都很庞大,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在军队中都有很高的威信,一旦刘邦驾崩,凭吕后和太子是驾驭不了他们的。
而且几个异性诸侯王中,韩信的能力非常强,强到朝中无人可以制衡,而英布等人曾是项羽麾下,背叛了项羽,无法保证他日会不会背叛他刘邦。为了把危机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刘邦只能痛下杀手。
小结
刘邦诛杀功臣的对象仅仅是几个半路投靠他的诸侯王,而一直跟随他打天下的萧何、樊哙等人都未遭毒手,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使得人们都认为刘邦屠戮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也由此而来。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对于刘邦诛杀功臣的问题,其实,与楚汉争霸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联,刘邦这个人,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可以说得上是,屡战屡败,与项羽单独交手,基本上就没赢过一次。
其实,我们分析刘邦的几次胜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借助外力,外力来源于哪里呢?必然是兵仙韩信,游击战之王彭越等人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就真的听从刘邦的调遣么?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刘邦自身的军事能力,本身就有限,而且,在楚汉争霸期间,更是做了许多无赖行径,就好比自己全军覆没了,然后,便像做贼一样抢夺自己手下韩信和张耳的部队。
如此,所作所为加上那么烂的军事能力,怎么可能让人心服呢?加之,刘邦军中所重用信任之人,大多与刘邦是同乡,对于,韩信,彭越等人刘邦是吝啬于封赏的,至于,为何封他们为王,还不是因为,又强敌项羽的存在,被逼无奈么。
天下一统之后,这些人让刘老三,食不安寝,夜不能寐,为啥,害怕他们谋反,毕竟,本来就不是自己人,帝王心术使然,只有杀光他们,才能食之有味,睡得香甜。
其他网友回答
为了防止功臣拥兵自重日后谋反,自己的子孙镇不住,做不了天下,刘氏天下不能流传万代,所以杀功臣以绝后患。
其他网友回答
为了天下安定,子孙太平,不得已而为之~
其他网友回答
比起朱元璋,同样差不多泥腿子出身的刘邦还真不能算是杀功臣。
细数一下刘邦杀掉的功臣,基本全部是异姓王。没当王的丰沛老兄弟,还真的一个没杀成。
而且即便是七大异姓王,有两人是病死善终,两人逃亡匈奴,三人反叛被杀。刘邦对诸侯王,也没有一开始就抱着杀心。
韩王信本名韩信,后被封为韩王,后来投降匈奴。文帝14年,韩颓当、韩婴叔侄率领他们的部属投归了大汉。
赵王张耳。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第二年,张耳病死。
淮南王英布。反叛失败后,在农舍中被人轻易杀死。
楚王韩信。刘邦先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削去他的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后来吕后又以“谋反”罪名,用萧何骗到长乐宫诱杀。
梁王彭越。被人诬陷谋反,三司会审后,被刘邦贬为庶人,后经吕后反复规劝,刘邦才杀了彭越。
燕王臧荼。举兵反叛,战败被杀,刘邦改立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心虚,被人告发,不敢见刘邦,逃亡匈奴。
长沙王吴芮。病逝,其子吴臣袭封为长沙王。
而对于丰沛的老兄弟,刘邦是很够意思的。萧何,张良,曹参,周勃,陈平等,都活的比刘邦长,还在吕后死后成功为刘邦后人夺回了大汉江山。而死之前之所以对樊哙起杀心,也是因为樊哙要在他死后对付如意母子。你要知道,刘邦连多次背叛他的雍齿斗没杀,还封侯。这要是换成朱元璋,一个不留。
所以,回归问题本质,刘邦对待功臣,真的是有情义的,一路从丰沛走出来,也很大程度上践行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誓言,没亏待兄弟们。
而之所以杀了那些异姓诸侯,一是这些异姓诸侯都不是丰沛老兄弟,却手握大权,实在是不放心(卢绾,刘邦并不想也不相信他反叛,他自己心虚跑了)。二是这些异姓诸侯王履历都实在不利好,也被人告发谋反,但刘邦也并没有都全部下死手,还是给了机会,但吕后下手狠啊。三是统治需要,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所以夜定下来非刘而王,天下共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