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风俗形成于什么时候 中国各地饮茶风俗
- 知识
- 2022-10-29
- 46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饮茶有什么习俗吗?
优质回答:
茶道是一种文化。正确的饮茶方式对多数人来说是有益的,比如不饮浓茶、水温适中、分清凉热茶性、把握饮茶时间等。
至于饮茶习俗,是有地域之分,风俗习惯之礼节礼仪的不同,饮茶习俗自然不同。如会友时主人斟茶就有"茶要浅、酒要滿″之说,表示尊重客人。
因为好酒比重轻浮在上边,把最好斟滿给客人;好茶下沉,先给客人斟茶要少,以便把后边的好茶再斟上,以示尊重。
要想多掌握一些茶道知识,建议读一下陆羽所著《茶经》,以及其中内容一一"十之图″。介绍茶经的挂图,对于茶的起源、茶具制造、煮泡茶器皿、煮泡茶方法、饮茶方法、茶叶产地历史等一望可知。
其他网友回答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浓厚的“茶文化”。对于“茶叶”而言,可分为六大种类:①绿茶(杭州龙井);②黄茶(霍山黄芽);③黑茶(云南普洱)④红茶(祁门红茶)⑤白茶(福鼎寿眉);⑥青茶,也叫乌龙茶(武夷大红袍)。
古人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故而,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个产茶地区的茶叶制作工序也是略有所差异的,才造就了“饮茶文化”之不同。
举个例子:以福建武夷山的“饮茶习俗”而言。在古代的武夷山,因当地先民受山林瘴气所扰,亦时常得病。彭祖发现“茶叶”可以解毒,遂带领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彭夷)开荒种茶。后用茶叶洗澡(也就是“茶浴”)的习俗与饮茶长寿之说,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所谓,“三年是茶,十年是灵丹妙药”。而彭祖他老人家通过“喝茶养生”也活了八百多岁。而“武夷山”这个地名的由来,那也是后世为了纪念他一家的功德,便以彭祖两个儿子(彭武彭夷)的字来命名。
到了唐代·陆羽先生就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他亦被誉为“茶圣”。再说,宋代盛行“斗茶之风”:以前的人叫“吃”茶,而不叫“喝”茶。是因为茶叶的烹制工艺不一样,故有“茗粥”这一说。宋代斗茶,其法如下:先用陶罐煎煮泉水,接着用茶勺取一定量的已加工好的茶末放入茶盏之中,再倒入已烧好的沸水,把茶末调和如浓膏油(以粘稠为标准)。调膏之前,还须用当地烧制的建盏烫水"温过"。
想想,古人“吃茶”还是比较讲究的;不像现在的人,这么方便(经过几百年在制茶技术上的改良后获得)。而值得让人怀念的是……“吃茶”这一个用词,现在还被福建一带的闽南人沿用。
继承古代民风之淳朴,热情而好客~故所泡之茶,叫“功夫茶”。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有了,要不怎么有茶文化呢?中国是产茶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每个地方的茶文化也不太一样。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的奶茶,苗、侗等民族的油茶等;藏族人的酥油茶是藏族每一个家庭必备的饮品。他们将茶砖捣碎,熬煮后滤过茶汤,倒人放有酥油和食盐的茶桶内,搅拌均匀,叫酥油茶;蒙古族人日饮三次茶,他们习惯饮加奶、加盐、加炒米的成奶茶。滇北少数民族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烤茶”,他们用火塘上的瓦罐将晒干的青茶叶烤至焦黄、发香、发爆,然后冲入滚汤煎熬而成。而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苗、瑶等民族喜欢喝打油茶,就是把茶叶先用油炒,再加水煮汤,并加盐、葱等调味,沸后冲入由猛火滚油炒熟的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等中饮用。这种茶不仅可以用来止渴,还是祛寒去湿、预防感冒的良药。
茶礼在一些地方的丧葬习俗中也有应用。在江西、广东一带扫祭祖宗时,要斟三杯茶置于坟前。有的地区人死后,在死者手中握一包茶叶,以帮助死者解“迷魂汤”。
其他网友回答
茶起源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各地饮茶的风俗都不一样,详说可能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下面挑几个比较大众有趣的风俗给大家分享一下:
品龙井茶
品龙井茶,主要流行于江、浙、泸的大、中城市。一般有四个条件:
一要雅境:境指环境、自然环境为佳,如西湖边等
二要水净:有条件的会用茶原产地的水或当日山泉水,次一点用包装水
三要心静:用好的白瓷杯或玻璃杯,好的技法,最重要是有闲情逸致,静下来品好茶
四要好茶:很多市面上的龙井,是达不到品的级别的,需要品级的龙井,可以到醉品茶城购买。
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习惯用小杯啜饮。现在,这种品茶方法,已经广为流传。
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已经升华到艺术享受的境界。工夫茶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上好的乌龙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淪饮法。
早茶
在中国南方,有吃早茶的风俗,尤其是岭南,吃早茶的风气更盛。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羊城广州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早茶。
有段时间在广州,天天吃早茶,很多用户约洽谈是约早上而不是晚上,找一家正宗的早茶点,边泡茶边吃早点边谈生意,蒸凤爪,水晶虾饺,叉烧包,鼓汁排骨...一口茶,一口美食,绝对是殿堂级的享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