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附图详解 阴阳在书法中的体现

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阴阳”?

优质回答:

中国人。或者说讲汉语的这一族群,是世界上唯一有《正反义词词典》这样一种工具书的族群,正反义词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日常可见的阴阳关系。阴阳的概念最早成理论成体系的出现在《周易》中,是先民总结的智慧,中国人由实践中总结出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外乎阴和阳两种状态,即相对的两种关系,譬如大小 男女 开合 粗细 连断 松紧 分合 正反 乃至于我们说的好坏 优劣 等等都属于阴阳关系的体现。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不学习哲学就懂得辩证思考的群体,而这种辩证的思维,就是源自阴阳的概念。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的组成部分,从构成上就体现着这种关系。

我们接下来以古人作品举例,书法如何体现阴阳的,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单字。

该字选自王羲之姨母帖,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观察,会发现这个“日”字,有着内方外圆的外轮廓,这个方圆关系就是单字内的阴阳关系,在唐以及唐以前的古代帖中,内轮廓和外轮廓基本都符合这一关系。

那么第二个。我们知道传统中,书法讲究“覆仰相背”,如果我们把这个词做一个还原,实际上。

两两相互构成一对阴阳的对比关系。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去做剖析。

一个单字通过覆仰相背会形成开合 的关系,即相向为合,相背为开。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王羲之相同的两个字不同的写法上做剖析,就会惊叹于古人对阴阳关系的处理上讲究变化,不会做重复处理。

王羲之写两个顿字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欧阳询的书法以开为主,即强调了二王中方的要素,而颜真卿书法则是以合为主,强调了二王中圆的要素,而虞世南方圆开合同时强调,故而特征不明显,但可贵在关系丰富,学习二王全面的继承。

了解了以上概念以后,有些朋友有感于平时创作,上下字贯气困难,实际上完全是属于字与字间的阴阳关系没有体现的缘故

书法创作中字与字之间的贯气,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我们简单说几个点。

我们以怀素小草千字文为例,讲解一下辰宿两字是怎么产生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辰宿两字有连带,但是这并不是重点,一眼可见的并不高级。

真正高级的是,辰字上合下开,而宿字上开下合,属于一种承接。

如果我们观察这篇字的字距的话会发现有连旁边必有断,有近旁边的字必远,墨色也有浓有淡。种种这些处理都是书法中的阴阳关系。

我们有了上面的认识以后再以王铎立轴为例,讲解章法上的阴阳关系。我们观察这幅字的第三行,会发现三行的两个留白并不匀称,第一行的留白是由收到放,第二行的留白则是由放到收,这种留白的不匀称处理同样也是基于阴阳的矛盾关系做出的变化。实际上我们经常见的作品通常是奇数行,三行最为常见,少有偶数行,那是因为传统上奇数是阳数而偶数为阴数,在周以后,阳大于阴,故而书法作品奇数行常见实则也是这样的关系。

写在最后

有的同学认为古人写字不做考虑,随手书写,其实不然。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跋》中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 飏(yang)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lu)也。夫欲书者,先乾研黑,凝神静思,凡要作书,先干研墨,集中精神静静思考, 预想字形,大小偃(yan)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书圣写字尚要想好关系处理,然后才动笔写字,何况我们呢?

其实古人高明的地方是对这种关系内化的深入,无论做学问还是为人做官处处透露着阴阳矛盾,而我们今天审美西化太严重,已经不懂得辩证去看待一件艺术品了,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传统上讲的美是什么呢,是有趣 有意思,耐琢磨。所以董其昌讲临帖法的时候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起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出。他讲临帖,实际上也讲审美。

古人欣赏书法,实际上是把玩。什么是把玩呢,类似于我们今天玩益智游戏找不同,挑出这幅作品体现多少对子有着怎么样的阴阳关系,这种对子有着怎么样的趣味,或拙朴或巧媚。值得这么欣赏的作品,我们称之为“耐看”,就是说有变化,耐琢磨,暂时看不透,怎么看都有关系,好像一名高明的老师出的题,答题角度无穷无尽,这样的字通常高级。而一眼看去即知道如何处理的字,我称它为三板斧,不耐看,单调,体现的阴阳关系太少,用王羲之讲的话“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说你这么写字,只是把笔画拼在一起了,还称不上书法,其实道理也就是阴阳关系没有体现,这个字简单点说就是点画的拼凑,因为不耐看所以还算不得书法。

当然书法中的矛盾其实远不止这么多。从技法的角度讲还有 起收笔的方圆 藏露 用笔的顺逆 提按的粗细等等。限于篇幅和文字的表述能力,不能一一介绍,见谅。

本文由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引用。特此声明!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书法理论上,用“阴阳”说来说明书法方面的点画技法问题,并不常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中说:“(小仲)又云:唐以前书,皆诗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横画竖画理同。这就是用八卦的基本符号描述书法的一种学说。我们知道,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符号,用“——”表阴,用“一”表阳。包世臣说的“始艮终乾,始巽终坤”就是以卦符在八卦图形中的方位来说明用笔时运笔的路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果。

估计题主所谓的“阴阳”说即源于此。我们知道,阴和阳代表的是物质或事物的两个面或特性,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一片树叶,正面为阳,背面为阴。男人属阳,女人属阴。还有阳刚阴柔之说。

在书法类似的术语技法非常多。线条形质的刚柔、动静、上下、左右、曲直、轻重、缓急、粗细等等都有阴阳的属性特点。结构方面如奇正相生、错落有致、对立统一、穿插迎让,避就粘连,天覆地载等等。

在一个点画中,如横画,上为阳下为阴。上面所附图的描述更为复杂,给人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实际上细究起来,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过是采取了八卦符号的学说来阐述书法问题罢了。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我们如此理解书法,对理解传统国学文化和书法艺术是非常大有裨益的。如“青”字中点画轮廓线的圆弧或挺直的轮廓线,有是阴阳的表现所在。

如“法”字左边上部直和下部的曲。

“闻”字左竖的复杂轮廓线和右部竖钩的简练轮廓线。

“兼”字六个点的轮廓线的圆弧线和平直轮廓线。

“一阴一阳之为道”。阴和阳在书法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

其他网友回答

阴阳辩证的这种哲学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当然也有,而且应用还非常广泛。阴阳理论就是一种相对论,而我们能观察到的不是简单的就是阴与阳,而是一种意象。

例如,阳主动,阴主静,反映在书法当中就是提行与顿笔或者就是行笔的快与慢。阴主柔美,阳主阳刚,表现在书法方面就是用笔的圆转与方折的对比。阳主上升,阴主下沉,反映在书法风格上就是体现一种欢快的情绪的书法作品,用笔往往比较轻盈,灵动,线条相对较细,代表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表现悲痛情绪的作品用笔往往较重,线条较粗,给人一种情绪低下的感觉,代表作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但是阴阳不是孤立的,《易经》中主张“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理解这点我们再看书法作品中,方笔与圆笔一般兼而有之,只不过是书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方笔多一些或者是圆笔多一些罢了。再书写的时候也不应该一味的快或者慢,我之前写硬笔字的时候就习惯写的很快,很长时间硬笔书法都没有提升。后来网上看到一些书法家用毛笔写字的时候,那种快慢相兼的节奏感,给到我很大启发。于是再写的时候就非常注重书写时的快慢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果然提升一大截。

在书法作品中章法的运用中,也要注意阴阳对比,具体来说就是大小、线条的粗细、字势的攲侧、避让、呼应等等,这都是阴阳辩证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是相同的,我是翰墨今香,关注我,关注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文字的这种内涵,不仅表达了文字之含义,而于文字本身,也有极深内蕴。这是中国文字独一无二的特征。

中文的这种特征,是得宜于它先天因素“象形”的。中华先民们通过观察自然创造出了文字,自然使中国文字包含了朴素的自然哲理。

中国文字的人文情怀,可表达书写者高尚的心境、意趣、胸怀……;“中庸”,又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价值观;而中国文化中哲理思想主要的体现,就是“阴阳”。

“阴阳”思想在文字中的体现是方方面面的,拿笔画来说有:轻重、粗细、浓淡、虚实……;于结构来说有:向背() )(、偃仰、正斜、揖让、开合、瘦肥等;章法中有:疏密、对应、生变、纵横、平衡等等……。

文字的这些丰富韵涵,使它超越了文字本身的符号意义,上升到中国的文化组成

核心,成为线的高度集中化、组合的精确法则化、整体的丰富情绪化的纯粹化艺术,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文字表现形式~书法!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好。谢谢邀请。什么是阴阳?简单点说,天下事物,都有两面。相辅相生,相反相成。

书法之中,从阴阳角度理解,非常有益,前人实际上已经做过很好的概括:书法必讲究虚实,向背,敧正,方圆,大小,浓淡,长短,连断,等等。

试一一叙之:

虚实者,黑处为实,白处为虚,黑为阳,白为阴;

向背者,笔画字势都可,两者相向为阳,相背为阴;

敧正者,指笔画字势或端正,或倾斜,端正为阳,倾斜为阴;

方圆者,笔形方为阳,笔圆为阴;

大为阳,小为阴;

浓为阳,淡为阴;

长为阳,短为阴;连为阳,断为阴。

讲这么多,但在书法作品中,高明的书家总是巧夺天工,把种种因素处理得恰到好处,几乎看不出人工痕迹,叫人觉得非如此不可。你只要看看二王,张颠醉素,宋四家,赵孟頫,董其昌,王铎,莫不如此。

阴阳之理,贵在平衡;纯阴不生,纯阳不长。书法亦复如是,哪一手法都不可太过,比如字要正,但若字字皆正,则难免‘‘状如算子’’之讥。

书法能达到讲究阴阳之理的高度,实非名家而莫能为!

我是阴阳家9,爱谈天说地,对感兴趣的话题喜欢不揣冒昧,饶舌几句,望各位爱好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