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要剿灭义和团 慈禧太后顽固派为什么要绞杀义和团
- 知识
- 2022-10-24
- 126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勾结列强来镇压义和团运动?
优质回答:
总体上看,慈禧太后没有勾结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相反,慈禧太后还赞赏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并允许义和团与清军并肩作战,以合法的身份抗击八国联军。当然,战败后慈禧太后在列强的逼迫下开始压制义和团发展,但是她也并没有像对待太平天国运动那样以最极端的手段对待义和团运动。如同任何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我们也无需把慈禧太后全盘否定,在晚清的最后数十年中,也只有慈禧太后能够有手段通过跟列强的斗而不破、和而有度从而维持国祚的“死而不僵”,换做当时的别的满族统治者比如唯满族化的奕欣、软弱无能的光绪皇帝等或汉族统治者比如鼓吹“东南自保”的李鸿章、“全盘西化”的维新派等,未必强于慈禧太后。
其他网友回答
慈禧太后听闻洋人欲逼其还政于光绪,故借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之手教训洋人,但是没有想到事情闹大了,八国联军以此为借口派兵进京保护侨民,慈禧被迫对十一国宣战。
宣战后,京师失守,慈禧西狩西安。在亡国的危机下,慈禧默认东南互保,并将责任推卸给义和团,同时命令清军剿杀义和团。于是,义和团在八国联军与清军的剿杀下灭亡。
然后就是李鸿章北上善后背锅。
因此,慈禧镇压义和团是有,但是说她勾结列强,这个真没有!当然,义和团也都是些祸国殃民之辈。
其他网友回答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在清朝末年爆发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勾结西方列强来镇压它呢?
这就要从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说起,这一次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起的侵略战争,而这一次战争的失败,清朝就已经在走下坡路,并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签下了《南京条约》这个不平定的条约。
此后,在1894年的时候,西方列强再次发起战争,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而这次战争失败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既《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定的条约,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使很多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那些不堪被剥削的民众就兴起了“反清复明”的义和团运动。
而义和团的成立对清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且义和团当时杀害洋人,并大肆烧毁教堂,即使慈禧太后派人前去打压,也阻挡不了,而之后西方列强自己出手,当时清朝外有列强侵略,内有义和团反抗,所以慈禧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安抚义和团,让义和团前去对付西方列强,以此保住清朝的利益。
但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义和团最终还是抵挡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清朝政府被逼得节节败退,之后西方列强打进了北京,而慈禧太后无奈只能带领众人逃亡西安,而北京的失手也意味着义和团行动的失败。
而这一次,慈禧太后还勾结西方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之后又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这才平息了这一场战乱。
归根结底,慈禧太后联和西方列强镇压义和团行动就是为了利益,为了利益,可以对义和团进行安抚,为了利益,也可以联和西方列强镇压义和团.
而慈禧太后的行为也诠释了这么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对关系,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这问题表述是有误的!
应该说慈禧本来就想利用义和团来打击帝国主义,奈何这些会变“戏法”的义和团不给力,纷纷败在洋人的火枪火炮下,为求自保,老佛爷只能“壮士断腕”。反过来利用列强来镇压义和团,毁尸灭迹。
其实从义和团运动可以看出,宫廷内外以汉人为首的“改革派”,及与满人为代表的“顽固派”的较量。
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本处于权利外围的满人“顽固派”,又开始重新掌权。其中以载漪、载勋、刚毅为首,合成“三丑”。
令慈禧十分不爽洋人的原因:除洋鬼子从她手里既拿地又抢钱外,还有就是窝藏朝廷要犯,让乱党康有为等人得以逃脱。
加之身边“顽固派”的煽风点火,让慈禧更加有恃无恐,这情绪在1899年11月底达到高峰,她训斥各省当局,不要对帝国主义抱任何媾和的幻想。
一个巴掌也不拍不响,义和团爆发。离不开1900年,席卷华北大地的旱灾,受灾的农民,不满西方“天猪叫”的乡绅,以及面对西方商品倾销,小贩、手工艺者遭到毁灭似打击,要知道当时洋布的价格只有中国土布的三分之一,这些失落人群终于聚在共举复仇大业。
发现拳民可供利用,最早是李秉衡。李在因在山东大力支持义和团,谁知道“引火上身”,将两个德国传教士杀害,朝廷迫于列强压力,将李“明降暗升”,调他为“四川总督”。接替他衣钵的毓贤,则将支持拳民活动公开化,比如赐名拳民组织“义和团”,并他们书写组织纲领“扶清灭洋”。
到1900年5月初,朝廷甚至还幻想将义和团编入正规军。
为啥?
先是身边“顽固派”的推波助澜,其次是因为在1900年元旦,有件事让慈禧很恼火。
年初,慈禧本打算废除光绪,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新皇帝。奈何帝国主义不认可,另立新君的想法只得作罢。
一上一下,终于一拍即合。慈禧在1900年6月21日对列强宣战。以汉人为首的“改革派”,虽没有在中央占据首要位置,但他们将地方的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就在慈禧发布宣战书的当天,东南各省要员,纷纷拒绝执行慈禧的懿旨,称它为“乱命”,是未经授权的非法诰命。
接下来的情况,就是慈禧弃車保帅的戏码:载垣被赐死,载漪发配新疆并判终身监禁,毓贤被处决,董福祥被革职,刚毅、徐桐还没领到朝廷的惩罚,就已经死在京城...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帮助清政府的义和团最后会遭受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政府的背叛,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覆灭呢?且听我详细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清政府与义和团之间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义和团的起源,华夷之辩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拳一开始和当时的大部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的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义和团的建立就是和满清政府对立的,因为当时满汉之间有一则著名的论断,称为华夷之辩。
华夷之辩,是指判断你是华夏还是夷族,通常按照血统,地缘,文化来作为标准,古人十分重视汉族人的血统。而在满清这种少数民族当政时,政府由于缺乏安全感,不但不讲究华夷之辩,而且反对华夷之辩。满清政府为了保持自身的合法性,明确反对华夷之辩的血统观念,认为满族人也是华夏的一部分,其中最终著名的就是雍正撰写的《大义觉迷录》。
在清朝统治的初期,出现了扬州十日屠,嘉定三屠等惨案,这些惨案归根到底是因为华夷之辩理念的存在,这导致了满人(夷族)对汉人(华夏)有敌视。
华夷之辩是一场文人之间的思想论战,部分文人认为满人就是夷族,汉人不能被他们统治,需要反抗他们驱逐他们。但是也有文人认为黄帝也是蛮夷,所以也可以接受满人的统治。随着清朝政府的满汉一家人政策,以及统治的加强,文人渐渐开始认可清朝。但是这种满人与汉人不相容的观念依旧存在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这使得清朝出现大量的不愿由满人统治的民间组织,义和拳便是这些民间组织之一,它从建立的一开始就与清政府势不两立。
大厦将倾,扶清灭洋
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欧洲列强也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于外来宗教势力的入侵与中国本土势力发生争执,导致在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其中两名德国的传教士被村民打死。德国出兵进攻中国,就这样导致山东人民对于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邀请前往冠县支援村民,后经山东巡抚上奏朝廷,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建议该拳勇为民团,义和团开始在山东巡抚的安抚之下,将原先的反清复明转变为扶清灭洋。
可以说是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之下,清政府开始和义和团合作。慈禧太后听说义和团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随后派遣当时的军机大臣赵舒翘前去查看,当时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赵舒翘深知慈禧太后希望借用义和团的势力挽回大清的颓势,于是上报慈禧太后确有其事。慈禧太后觉得扬眉吐气,天不亡大清,于是和义和团合作,迫不及待的向美国,日本等十一个国家宣战,同时悬赏缉拿洋人,一个洋人五十两白银,开始了全国反抗洋人的战争。
八国联军来势汹汹,旧友变仇敌
1900年,在接到慈禧的宣战书之后,约四万五千名日本,美国等八个国家的联军以剿灭清军和义和团势力为目的进攻北京。七月十七日占领天津,清廷官员在看着势头不对,内部的主和派蠢蠢欲动,但是上次被赶出紫禁城慈禧太后决定用人不疑,将主和的大臣全部革职处理,皇太后准备和大清国共存亡。但是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清军节节败退,同时伴随着俄国出兵东北,两路夹击,东三省全部沦陷。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八国联军就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在北京城沦陷之前仓皇逃往西安。此时慈禧太后才发现义和团之时一群神棍不值得信赖,于是开始下令各地剿灭义和团,并且发布上谕“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慈禧太后的背叛使得义和团腹背受敌,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慈禧太后向各国道歉,并说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彻彻底底成为卖国贼。
总结:
义和团被慈禧太后所背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无论是打赢洋人还是被洋人大打败,义和团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纵观历史上的记载,义和团并非是一个良好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鱼目混杂,当时也闹出大量的笑话,比如说请神上身可以挡子弹,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愚昧无知。
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运动还是有很多积极的作用的。比如说打击了外来侵略者,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义和团作战英勇,给予敌人以沉重的代价;同时让人们看到了清政府的丑恶嘴脸,促进了清政府的灭亡。第三阶段就是题主所说的慈禧勾结洋人来消灭义和团,这是慈禧的自救手段,只能说义和团太年轻,被慈禧给利用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