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文人吗 李清照是什么才女

网友提问:

李清照是一位怎样的才女,她对其他文人有评价如何?

优质回答:

李清照给予周邦彦的词颇高的评价

李清照在她作的一部词学专论《词论》里曾点评道:“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意思简单说就是,这些人虽然很有学问,但仅能填些小词,就像是拿着瓢去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全都是诗句罢了,不符合词作的音律。然而李清照唯独对周邦彦的词十分推崇。

为什么李清照这么看重周邦彦?那让我们了解一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其作品在词家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广。特别是周邦彦的词,符合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概念。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这是作者最后一次离京时所作,作者借咏柳伤别,抒发了内心的羁旅愁怀。其中,“弄”即舞弄的意思,而“碧”指的则是柳枝。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投下的阴影正好直直地铺在地面之上,而细长柔嫩的柳条,就像是一根根碧丝一般在烟霭之中舞动着。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上片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年前,就有朋友请我穿越到李清照时代探讨一下情感。 回文如次,代表我的意见。

才子佳人岁月,琴棋书画诗酒茶意境。孤星冷月花魂。心中百川,归海越界。后花园里学鸟鸣。自由怆泣。墙头几多红杏,皆成老树枯藤。真爱蝶飞,缘丧尽。沧海呜咽。青灯烛照桃花源,征衣战马,金石碎声。有心邀酒醉黄昏,夕阳脸红,入罗帐,梦语声声。那宋元明,苍山暮雪,尽是诗露花雨,唐歌逍遥,情丝千结,阡陌纵横。梨园往事皆沉船,泡不熟海洋之心。纵有心捞月,斑斑泪痕,谁又理得清?!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是宋代词人,婉约派的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父母的熏陶,为她之后在文学上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李清照嫁给和大三岁的赵明诚,李清照和赵明诚过上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我们都知道李清照喜欢收集金石,我们不知道的是,李清照是因为赵明诚喜欢,在丈夫的熏染下她才爱上金石之器。赵明诚没有写完《金石录》就撒手人寰,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为了写完《金石录》,也为了有一个安慰的家,无依无靠的她嫁给了张汝州。

张汝州就是一个人渣,起初对李清照还比较好,婚后一年,张汝州那副丑恶的嘴脸就暴露了,开始对拳脚相向,最后,李清照只能打官司,离婚。

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茶书香”的温馨和浪漫,引得多少人的艳羡,成为了一段千古流传的爱情佳话。

自古才人多颠沛,李清照的人生,有幸福也有苦难。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来犯,大宋王朝摇摇欲坠,李清照和丈夫向南逃亡。在同年,赵明诚任命建康的知府,在一次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

李清照在乌江写下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便是讽刺赵明诚。

后来,

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通诗词,在词的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

李清照早期的诗词多是写悠闲的生活,后期多感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凉。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千丝万缕的忧愁。

李清照炉火纯青的词作艺术,独树一帜,对陆游,辛弃疾等后世词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的杨慎这样评价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巾帼不让须眉,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才华卓越,卓尔不凡的伟大女词人。

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这样评价柳永:“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柳屯田永指的是北宋词人柳永,屯田是柳永的官至屯田员外。

李清照说,又休养生息了百余年,才有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才有《乐章集》,确立了柳永在宋词大家的地位;柳永的词虽然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庸俗低下。

不得不说我们这位才女,说话心直口快,毫不掩饰,直来直往,一语击中。

柳永的在并不仕途上不顺利,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四次都落榜。后来柳永四处漂泊,填词为生。柳永的词大都是描写青楼女子的不幸遭遇,在用词方面擅长运用口语和俚语,读起来比较情切,接地气,与李清照主张的高雅不同。

李清照会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李清照在《词论》中一出“别是一家”之说,主张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要区别开来。

李清照的一生流离失所,晚年孤独无依,在寂寞中结束此生,我想,在世界的另一端,她一定和赵明诚相遇了吧,继续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温馨生活,没有战乱,没有逃离,只有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关于李清照的故事还有很多,三言两语是讲不完的,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吧。

有些资料是我查找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指出!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清丽雅致,但这并不代表着她的性格也同样软弱。相反的,她有着极其坚强刚毅的性格,在丈夫身死、国破家亡后,能够独自一人带着于丈夫生前共同收集的金石典籍追随朝廷而去,并在乌江畔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佳句。她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年代有着超越时代的心性,不受“女子无才”“夫为妻纲”这些教条的拘束,喜欢喝酒、赌博,在朝廷颁布妻告夫需要坐牢的法令的情况下,仍然将科举舞弊的丈夫张汝舟揭发。李清照不同于一般才女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不拘于时的坚强刚直性格。

其在《词论》中对其他词人的评价如下:

柳永“词语尘下”;

张先、宋祁“有妙语而破碎”;

晏殊、欧阳修、苏轼“句读不葺之诗”;

贺铸“少典重”;

晏几道“无铺叙”;

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其他网友回答

话说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国大举南侵。汴京失陷,徽钦二帝被虏,北宋王朝复灭。以靖康之难为分界,李清照的生活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她做为一个闺阁女子及命官夫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到了后期李清照经历了巨大的不幸和多方的磨难。国家的灾难使她辗转逃亡,长期流落它乡。更不幸的是,过了三年(公元1129年)她四十九岁,她丈夫赵明成死了。恩爱夫妇的岁月,成了渺茫的回忆。她最后定居于浙江金华。她生时,欧阳修刚死了九年,她二十岁时,秦少游,苏轼,黄山谷还活着。她四十九岁时,陆放翁生了。她六十岁时辛稼轩也以出世。这可都是有名的文学家,诗词大家呀。

李清照的性格大概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是高雅,不失为士大夫型的女性。坏的方面是气量狭小尖刻。有一天那个爱国而敢于和秦桧作对的张九成,只因对策中有(桂子飘香)的话。李清照便作了一幅对联挖苦他说,(露花倒映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在李清照之前的大词人己经不少,但她没一个看上眼的。全加以讽刺说,(五代时江南李氐,独尚文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及吹皱一池春水。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包括柳永,张子野,沈唐,欧阳永叔,苏子赡,王介甫,晏叔原,贺方回,黃鲁直,秦少游,都不在话下。说他们(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无富贵态)。(又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总之,不是亡国之音就是尘下,不是破碎,就是句读不葺之诗。或则缺少铺叙,或则不够典重。或者没有富贵态,或者多庇病。你看她是不是好为人师呀?总之从李中主,李后主,欧阳修,苏东坡,到晏叔原,秦少游,几乎没有一个及格的。别的不说,难道李后主和苏东坡,也可一笔抹杀么?她何以看不到他们的伟大?这原因只是她的气量狭小,尖酸刻薄,容不下人。不能同情别人,欣赏别人,以致把自己拘束起来,使其不能尽其才。

以上仅是小把戏,是她性格上的一点瑕疵,说到底她还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如,面对金国的南侵,她在诗中满怀忧虑的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王导是东晋的丞相,面对敌人侵略,一些官员的沮丧情绪,他鼓舞众人说,(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刘琨是东晋初坚持在北方的抗敌名将。李清照这两句诗,表现了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也是对以赵构为首的投降派,屈膝事敌政策的批判。她还有两句诗,表现了对敌人的藐视。(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淚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你看这奇女子,面对国家的安危。这是何等气魄呀?

此文最后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结尾。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赞扬了项羽宁肯战死,也不愿退回江东避敌的大无畏的气概。又流露了诗人面对偏安江左,不图恢复的南宋朝庭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