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得不好用诗句怎么表达 考试遇到不会的古诗怎么办

网友提问:

考试时语文古诗词没考好,有何好的方法补救?

优质回答:

要考好古诗词,就必须学好古诗词,要学好古诗词,就应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古诗词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归纳。但我认为,有以下四点是学习时应当了然于心的。

一,“诗言志”。这里所说的“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志气、志向,还包括心情,感情,情感,理想,希望,抱负,等等。诗人写出一首诗,总要表达一定的“志”,不会平白无故写这首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鹅》,短短18字,写得活灵活现,固然表现了作者儿时的才气,但是,也表达了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倘若只能读到“观察细致,形象生动”,那就太肤浅了。

二,古诗讲究含蓄,很少直说。

就好比我们平常说话吧,上午到了十一点半了,有人说,我肚子饿了;有人说,我肚子咕咕叫。前者直说,后者含蓄。你不让诗人直说,那他就要想方设法,拐弯抹角地说。比如早春时节,诗人看到路边或河边一排柳树,嫩芽初发,嫩枝在风中摇曳,十分惹人喜爱。该怎么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作用比喻手法,直接把柳树看成小家碧玉,小家碧玉化了妆,长得像一棵树那么高,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排柳树,嫩枝在春风中摇曳,充满了生机活力。作者故作惊讶,“不知细叶谁裁出”,“裁”字十分精当,一个裁衣高手,竟然把这么一排柳树嫩叶裁剪得如此精细,令诗人惊叹。“二月春风似剪刀”。仍是比喻,把二月春风比喻为心灵手巧的裁缝,一剪一剪,裁出眼前一副美景,巧夺天工。

作者赞叹眼前春景,更赞叹春天给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新春给人新的希望。

诗词中用到的表现手法(有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的)多种多样,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但是,这些手法,并不需要学生背下来,只需掌握一些通常使用的手法即可,只要能把诗读懂,读到作者心里去,分析起来自然顺理成章。

三,把握诗中的意境(也称意象)。“境”指诗中描述的对象,主要又人,事,物,景,情。“意”是描述对象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就说,意境是蕴含作者情感的对象。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是“孤”的,“碧空”是“尽”的。好友离别,作者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去,一直望到碧空的尽头,一个“孤”字,既写出诗人此时的孤独感,有含蓄的表达了友人孤独的担忧。下句,唯见长江天际流,此时,长江流的仅仅只是水吗?作者的忧思犹如这流不尽的江水,也就是说,江水包含着诗人的忧思,诗人的忧思就像这流不尽的江水。

“碧空”“江水”之境,都饱含了作者的之意。

四,理解诗中的感情基调。所谓基调,就是诗中最明显最容易“看出”的情感倾向。是喜还是忧?是悲还是乐?都可以从作者的用词用语中感觉到。然后进一步挖掘,为什么喜?用什么手法来写喜?

以上四点,均不见经传,是我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总结出的规律,恳请大方之家不要讥讽。

明白了一些问题,再辅以诗歌鉴赏的学习资料,自会触类旁通。

其他网友回答

应对古诗词考试,需要平时积累的知识,但是清楚的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才能事半功倍。古诗词高考题型总结起来无非有四种:一是考察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物的形象,景的形象(意境)。二是考察诗歌语言。包括语言表现特色和语言风格。三是考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8大修辞,各种表现手法等。四是考察适合的是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题型上无非就是选择题和问答题。弄清以上命题规律,然后针对考点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再配以三年内高考题和近几年的大市模拟试题加以印证,点对点的针对性练习,会有很大程度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