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从哪里来哲学的终极命题

网友提问:

哲学的终极命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是谁提出的?

优质回答:

这句话来至佛学非哲学

其他网友回答

人类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都是围绕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哪里。这个问题进行生存的。

具体的是由谁,把它记录在文字上,写出来就不得而知了。

在中国就是老百姓口头上说的:你是谁?你来这里干什么?你要往哪里去?这种陌生人相见的时候询问的话词。

只不过在招工和找工作的时候人家会问: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你会干什么?你能做什么?替代了。只不过有时候会问到,祖籍在哪里,以及什么学历?在哪个学校毕业的就是。

更多的是在问小孩的时候,就是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给替换了。

这都是互相不认识的人,见面以后并且要有交往,必须问的问话。

所以具体的怎么写成文字,写在书籍里面成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就不得而知了。

事实上一个人活着就是在确定:我是谁呢。

只不过这个:我是谁?用的是,我会做什么,来认定和确定。所以有人在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出了成绩以后,会说:我就不是,从前的我了。

特别是一个人做出成绩以后,还要继续努力,要求自己今后做得更好,就是我将要向哪里去,这一句语词的具体形式。只不过在文字语言上或者是书籍里面说成奔向那里,或者是去向的方向,或者是奔向的目标了。

然而通常情况下是用别人怎么说我,来确定自己是谁的。也就是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被别人议论和评说的结论,是一个人是谁的确定形式。

所以在文字文章书籍中可以见到历史,由后人评说,这一说的。

因此评论一个人有的说成:这个人挺好的,这个人不错挺诚实踏实的,这个人有两把刷子,这个人有点懒,这个人有点损,这个人有点奸猾,这个人有点坏,等等等等的评语评论。

并且这个评论评议是:人人背后说人人,人人背后有人说的。

这都是确定一个人是谁的具体方式。

但是现实里面从生物学上讲,人对自己是谁?以及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是解决了的。

中国人是用我属于祖先传人来解决自己是谁的,所以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而,我从哪里来,就是生物学上的母亲把我生出来,给解决了的。

而,我将要往哪里去?在中国的诗经里面就是寻找乐土,去乐土所在的地方生存生活去。

甚至有人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来说自己去哪里的。但是大多数人是奔着怎么当官入仕去的。

基督教徒就是用:归于神,与神同在,作为自己要往哪里去的解决方式。

佛教徒是用自己得智慧成佛,解决自己往哪里去的问题的。

现在词是对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或者是创造发明,来解决自己往哪里去问题的。

只不过更多的人是用,升职加薪,挣更多的钱,来解决自己往哪里去问题的。

以国家为单位或者以民族为单位的时候,我是谁的确定,就是用:我是这个国家的人,我是这个民族的人来解决的。

而各个地区的互相互黑,就是因为我是这个省的人,我是那个省的人,来确定自己是谁的。

这都是:你们的人,我们的人,他们的人的划分方式。

而一般的条件下有人说我是行伍出身,我是商人出身,我是官员出身,我曾经要过饭等等等等。也是确定我是谁的一种方式。这就是现在的履历,以及资质的现象。

也就是知道一个人的履历或资质了以后,就大概知道这个人怎么样了。

凡此等等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出来。

从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就成了哲学问题。因为这三个问题的内容含量太丰富,太大了。所以成为哲学的终极问题。

比如一个人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就如同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一样,心里面总是空落落的,没根底的。从而追问他从哪里来,不知道老家在哪里,语言就卡壳了。

而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就没有找到自己擅长做的事项。这样的人就会是一会干点这,一会干点那,终生漂泊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最终这样的人就是人家咋做咱咋做了。从而就堕入了羊群效应的人生状态中。也就是随大流了。

然而书籍和文章上把一切都给弄颠倒了。比如学校里培养出人才精英天才来。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突破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出现。

如果学校里培养出来的是人才精英天才的话,那么牛顿爱因斯坦是什么人,是神了吗?

因此发明创造,呈千年等一人的现象出现。

这种千年等一人的现象,实际上在体育训练当中是可以直接看得出来的。

体育训练为了参加奥林匹克比赛,当一个教练员没有网住一个可以创造新纪录的运动员,他就是干上50年,也不会培养出一个创奥林匹克运动记录的运动员来。

如果机缘巧合他找到了,选着了一个可以创造奥林匹克运动记录的人,进入他的训练队,那么创造新的奥林匹克运动记录,就不在话下了,很轻松的就得到了。

因此中国人说没有状元的师傅,却有状元的徒弟。实际上就是这个师傅选着了一个可以当状元的人,加入了他的团队。

相反如果一个师傅没有选到一个状元的苗子,他教徒弟成千上万,教上10年,8年,100年也不会有一个状元出来的。

特别是曾经是状元,当老师当师傅的人,也教不出状元出来的。因此状元当老师或师傅以后,就会有人说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就属于招人的时候挑选,你可以干什么?你会干什么?招工的原则法则。

而招工时候的这个你会干什么?你可以干什么的追问,本质就是你是谁的询问。

所以把你是谁或者是我是谁,你从哪里来或者我从哪里来,你往哪里去?或者是我往哪里去,作为了哲学的终极追溯,或者是哲学的终极追问。

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其他网友回答

准确的说,这其实是从宗教里产生的问题。宗教与哲学有不可分割的源渊,人们把这个问题认为是哲学问题了。是谁提出来的不重要,但确是许多人头脑中思索过的问题,也确是人类需要深度探索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红旗》杂志说,“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本来这个定义又通俗又简单,为什非用让人难于弄懂的话定义呢?让人晕来转去呢?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对于读过老庄之书的人来说,就不是个问题。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国道家就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万物源于道,回归于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