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中影响最大的是墨家吗 诸子百家中最接近墨家的

网友提问: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墨家,为什么可以延续至今?

优质回答:

在先秦,墨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孟子说,天下之学不归于杨则归于墨。韩非子也说,儒墨显学也。庄子更是认定墨子是古之道术的传承者。吕氏春秋则记载着墨家之徒盈天下,墨子被称为无地之君,诸侯弟子多往学之,天下男女皆愿归之,以至于诸侯不足以争士。由此,墨子墨家在先秦时代影响力可见一斑。但是为什么墨家这样一个显赫的学派,突然之间就好像凭空的消失了一样?以至于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仅仅留下24个字?

对于墨家消失的原因,通常有几个说法,一是庄子说的墨家思想不自爱,也不爱人,其行难为也。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二是墨家思想自相矛盾。比如汉朝的王充就认为,墨学所论失实,自违其术,而导致消失。三是墨家思想太超前,或者大一统后缺乏存在的土壤。比如墨家的准军事化组织是皇权专制的威胁。四是墨家内部分裂。

实际上,以上这几个理由并不完全合理,比如庄子说,墨家不自爱,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也勤,死也薄,这样的说法就不符合墨家的记载。墨家主张节用没错,但必需穿着破旧,饮食糟糠,则不是判定墨家的标准。而且在先秦记载中,墨家虽然不是锦衣玉食,但是也吃穿不差。

比如,墨子在教禽子时就喝酒吃肉。墨子的学生曹公子也说,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于始也。曹公子说,刚入墨家的时候,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但是因为学习了墨学后,就变的有不少的家产了。其实也正是因为墨家能让人过上好日子,天下男女才皆愿归之。墨子说,人人欲富贵是本能,我们不能认定这些天下男女借愿归之,都是来自寻苦路来了,而是因为能富贵荣显天下。所以庄子说的行为难,反天下之心,只能独任,天下不堪的说法,与先秦对墨家形象的记载完全不同。而王充认为墨学所论失实自相矛盾,比如既节葬又明鬼,就是激怒死人。

事实上,有神论的宗教,多数也不主张厚葬,难道不也是所论失实,自相矛盾么?而为何宗教就没有消失呢?所以王充的说法也不足为论。至于说墨家分裂导致墨家消失,同时的儒家也分裂的更惨,但是儒家没有消失,所以分裂说,也不具有说服力。

要考察墨家消失的原因,就不得不考察墨家消失的大概时间。有人认为墨家消失于秦汉之际,墨家究竟是消失于秦灭汉立这些年之间,还是消亡于秦汉整个时代?所以这样的说法很模糊。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秦末汉初,刘邦起义到汉朝建立,墨家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秦汉战争(包括汉楚之争)时,墨家并没有消失。淮南子说,刘邦起义时,儒墨曾不认同,但是刘邦统一天下后,儒墨则给予了认同。至于为什么由反对到认同,以及反对和认同的理由是什么,暂且不说。不过从侧面透露的信息则是,墨家还存在,并且具有影响力,否则淮南子也不会用儒墨两家的看法来衡量刘邦起义立汉。

所以,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汉朝建立时,墨家仍然存在,且具有影响力。但是,到刘彻统治时期,司马迁没有给墨子立传,就很匪夷所思了。因为既然墨家还存在,影响力也不小,司马迁应该不缺墨子墨家的材料。并且,汉朝还曾经推动过儒墨的发展:汉兴八十馀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义,以广儒墨。

(史记)在墨家还存在,且有影响力的前提下,官方又大力推广墨学,墨家居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中间是不是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否则逻辑上根本就说不通。

我们先理一理,首先,秦灭汉立时墨家仍然存在,且具有影响力。然后,汉朝推行发展了墨家,当然也包括儒家。最后产生的结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推论,应该是儒墨俱显,仍然保持着先秦时的态势。不过,既然没有形成逻辑上儒墨俱显的结果,而是儒家独尊,墨家消失,则可以推论出,墨家遭到了儒家和皇权的彻底打击,比秦始皇焚书坑术士更彻底。如此,墨家消失,也就不意外了。

所以必定发生过一些重大事件,才导致墨家消失。那么,是什么事件呢?有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翻来历史的缝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记载:春秋之法,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故臣罪莫重于弒君,子罪莫重于弒父。…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然卒于背义不臣,使谋叛逆,诛及宗族。

(盐铁论晁错)现在,你发现了什么没有?背义不臣,叛逆,诛及宗族。一场针对墨家的彻底消灭的血腥事件发生了。这个事件,直接就填补了缺失,是墨家消失的直接证据。也使得以广儒墨到独尊儒术的事实得到了逻辑上的完整验证。以广儒墨,独尊儒术,墨家被诱杀了。这个套路,并不陌生。大家很容易就想到,相似的事件。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明明针对的是儒墨,你为什么说,是针对墨家呢?这就要从儒墨两家的学说和儒墨两家的作为说起了。我们知道,儒家是主张天生天子,天子贯参天地,是天下最高道德者,具有制定社会规则和制民之产的权力。所以,儒家讲,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和非圣人无法的主张,违背天子就是违背天命。所以孔子把唯君命是从的人,称为第一等的士。

同时,儒家认为,君为民之父母,民要忠顺于君,否则就是无君无父,是犯上作乱。一个稳固的专制统治,必然需要这样的思想来教化民众,即愚民。另一方面,儒家的目的就是做官,学而优则仕,所以孔子三月不见君则惶惶如也。以至于儒家所谓的乱臣贼子召他做官,他都欣然往之。秦末汉初,大儒叔孙通正是看到秦即将灭亡,才投奔刘邦。由此可见儒家究竟是怎样的人格。而墨家则不然,首先,墨家的思想不认为统治者是道德圣人,所以主张要求统治者忠信于民,因为墨家认为民众是执政者的衣食父母。这也是儒墨两家思想的绝对不同之处。

对比儒墨两家学说,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定不会让墨家存在。而墨家弟子,从墨子不粜义,到高石子背禄向义,到入秦的巨子宁可自己儿子被杀,也不听命于秦,都说明墨家自由主义,反专制的传统。所以背义不臣主要针对的就是墨家。朝中是儒家把持,儒墨相非,儒家辟墨,必然要消灭墨家。消灭墨家最好的借口就是不臣,叛逆,也就是孟子说的无父无君。单凭此,只是消灭墨家的一个借口,更重要的是,墨家的组织化和战斗力自己死不旋踵的精神。

记不记得汉初的田横和500勇士?刘邦欲设计杀之,结果500勇士都自杀了。这和当初墨家孟胜所率领的180名墨家一样。对于统治者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威胁,必然要消灭掉。所以,司马迁没有给墨子立传,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司马迁不可能没有关于墨子的身份和墨家传承的资料,他必需要坚持政治正确,但是墨家的影响又太大,不可能不提及。所以,先秦关于墨家的记载比较丰富,而汉朝,墨家的记载就只能存在片言只语了。

其他网友回答

墨家学说能流传至今,证明了一条真理,公道自在民心。虽然经历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制度的摧残,但人民永远没忘“兼爱,非攻”的平等,仁爱的光辉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时期,百花齐放,涌现出了太多的学者流派,儒家,道家,佛教,纵横家等等,而墨家学派就是其中的一个显学流派。墨子所提出的“兼爱,非攻”,影响了那个时代,迎合了小国的认可,只是迟早都会被统一的王朝所打压,古代任何一个当权者都不会让这样一个流派广为流传,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对皇权统一有好处的学说,于是墨家学说只好慢慢改变为了隐学。

直至近代文化大革命后,出现了新墨家学派,吸收了现代文化精华,提出了‘反对亲疏血缘’,‘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廉明’

‘强调人力,反对天命’,‘强调经济节省,反对铺张浪费’,更好的引导了大众的思想,于是又有了显学的苗头。我个人认为以下七点,是墨家可以延续至今的重大思想:

一,平等兼爱的天赋人权思想;

二,民主选举的社会契约思想;

三,非攻赞诛的共和革命思想;

四,立法为公的依法治国思想;

五,公开议政的言论自由思想;

六,为国为民的任士侠义思想;

七,民富国俭的强本节用思想。

个人愚见,与君共勉!

其他网友回答

墨家,主张兼爱,代表中下阶层,多游侠义士。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因为有智慧

因为心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