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什么要写《夏日绝句》?(为什么李清照会写夏日绝句)

网友提问:

人们为什么喜欢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人杰:人中的豪杰。《吏记.高祖本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运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2)亦:也。鬼雄: 鬼中的英雄。屈原《九歌.国殇》: “身既至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即楚霸王。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微和县),自刎而死。

(4)江东: 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史记.项羽本记》记:项羽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谢谢系统通知!

谢谢系统!作品被推荐进头条首页!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清照的五绝《夏日绝句》全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女,南宋诗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这首五绝怀念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

目的是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讽刺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象这样的诗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呢?

李清照创作此诗时是,公元1127年,当时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其他网友回答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生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通过歌颂项羽自刎乌江的英雄壮举,讽刺了南宋当权者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整首诗起调高亢,用意深刻,字字珠玑,势如千钧。立场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爱国激情,溢于言表,震撼人心。即使现在读来,依然给人一种豪然正气,叫人难以释怀!所以人们都喜欢这首读来朗朗上口,振聋发聩的《夏日绝句》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是北宋婉约派诗词大家李清照写的绝句。人们喜欢这首诗,其实不单单因为这一首诗,还因为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女词人,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句。她的每一首词,都闪烁着耀眼的艺术光辉,那一首首凄婉绝美的词句,看似信手拈来,却每一句每一字都完美到了极致。曾经在一首词中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她丈夫赵明诚曾邀友人于舍,将这首词混在自己三十多首诗词中请友人阅之,友人仔细阅后指出只此三句为佳。赵明诚叹不如也。由此可见,李清照的文学造诣非比寻常,而这首诗更体现了李清照因丈夫赵明诚不能拒敌而弃城逃跑之时,有感而作,即藐视赵明诚堂堂七尺男儿不能不能上马杀退匪患,又感叹自己一介女流之辈,纵有杀敌之心,无有提枪操戟之力。只能发此感慨。

其他网友回答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创作的一首。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语出惊人,直抒胸臆,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的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鞭挞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震撼人心的爱国激情也深深影响着后世无数爱国有志人士。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