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伤寒论》中误治的条文(伤寒论的认识)
- 知识
- 2022-09-23
- 70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如何认识《伤寒论》?
优质回答:
谢邀!
《伤寒论》相传是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是一部论述外感疾病发展、治疗规律的专著。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因的通称,并不是指现代医学所指的伤寒。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
全书共10卷,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0余种。
内容全面,言简意赅,方剂简练,加减药物极具针对性。
关于本源及未来的走向,在下以为:实践是贯穿走向的主线,在现代医学主导的今日,极大限制了原著的思想,而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
在下浅见,不喜勿喷。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医药法》实施近二年的今天,重温经典《伤寒论》,也许对我们振兴中医能另辟溪经,重温经典,你会感叹古老中医药的伟大,古老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重温经典是你仿佛看到我们祖先的仁人智慧和不屈不挠的对自然的抗争……也是你看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那么如何看待和认识伤寒论呢?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总结自秦汉以来经验成就,显示了医圣张仲景高尚的医术,特别是对外感温热病六经论治的突出成就,在中国医学史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具有崇高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开辟中医临床新纪元。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医理论已经相当完被,以《内经》《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一批医药著作已在世上流行,自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间,医家以其为指导,进行了大量的医学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临床应用体系。在之东汉末年,大小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各种疾病呈爆发式流行。医圣张仲景在应用前人经验临床的同时,博古而不泥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医案,为了更好的医治病人和传授经验,白天看病,晚上总结经验,创立著作《伤寒论》又叫《伤寒杂病论》,就此中国医学有了临床指导思想理论和相结合的临床方法。
《伤寒论》的创立,对汉代中医药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开辟了中国医学的新纪元,其阐述的理论和方法,至今仍在指导中国中医学的发展与实践,对世界医学,特别是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传统医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日本近代抢先注册《伤寒论》中218首经方,并生产产品,每年销售量占全球中成药量的90%以上,经济效益巨大。
《伤寒论》也叫《伤寒杂病论》
原书十卷。成书不久即有战乱散失,后经太医王叔和,重新整理编著,得以流传。北宋初《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与《金匱要略》二书,流传至今。
《伤寒论》成书,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极大,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和收录的著名方剂,被后世历代医家推崇,为后世医家临证的基石,其成就和影响,大略总结如下。
(一)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论》的卓越贡献在于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医圣在全面分析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病邪性质,正气强弱,表里转归,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因素,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各个解段所呈现的各种综合症状概括分类为六个证型,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厥阴病,并字此作为辨证的纲领。俗称三阴三阳。任何一个证型都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外感病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某个阶级所呈现的综合症状,六经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相互发展。其三阴三阳分证,客观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到虚的发展规律,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其系统的辨证论治思想,不仅对外感热病的诊治有指导意义,而且广泛适用中医各科。(二)伤寒论继承和发展八纲论治
《伤寒论》中六经论治是运用阴阳,表里,寒热,实虚等中医理论,对六经之病位,病性,病机,病态,正邪等致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出正确的辨证结果,确实合适的治疗方法。而八纲辨证则是在《内经》,的基础理论指导下,在另一个理论高度的发展,来源于《内经,》,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实用化,是二者的继承和发展!
(三)《伤寒论》发展了脏腑经络腧穴学
伤寒杂病论中脏腑经络腧穴学,主要见于《金匱要略》部分,但在伤寒论中包含丰富的脏腑经络思想,。脏腑经络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六经病的产生是脏腑经络受到外感风热后在人体的外在反映,具体并不是孤立的。伤寒论中丰富的脏腑经络的病症辩证论治,,为后世脏腑辩证理论体系的最后形成,典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伤寒论》完善外感温病学说。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发热的总称,伤寒论在治疗上奠定了温病学说的理论基础,温病学说,实际是伤寒病论的发展和和补充。二者相互密补,使中医在外感病的理论辩证体系更加完善,并且疗效非凡。这个在2003年的非典治疗中再一次得到验证。当时凡是用中医药治疗的非典,无一有并发证和后遗症。
(五)伤寒论验证和细化对症的发展了本草学说
《伤寒论》丰富和扩展了《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医圣在继承前人用药经验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广泛使用,验证疗效,具体细化对症,为后世本草学说研究,开创一个新的局面,新的高度。
(六)《伤寒论》巨大的方剂学成就
秦汉时期,方剂学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伤寒论的成书则标志方剂学的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全书收方269首,使用药物214种,基本包括了临床各科常用方剂。使用药物多为4~7味,君臣佐使明了,组方严密,法药精准,方剂随症,疗效非凡。称传古方,剂型多样煎服科学,剂量准确,故被誉为“方药之祖”。
(七)医圣不恋官位,全心为民,为后世医家楷模
张仲景,官为长沙太守,不贪恋官位,在流行病大流行的期间,奋不顾身,一心为民治病救人。实为历代医家楷模,也是自晋唐后,成为祖国医学,医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必须学的榜样!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论语》很多年,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孔子说,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没有一条让你成为普通的正常人,在圣人的标准下,连活着的基本自信也没有了。
学习《伤寒论》一年,变化很大,平时有小病自己解决,保护了家人和自己的身体,上升到方法论的角度,万事从源头考虑,从整体立方,不拘局部的得失。
具体到管孩子,不再焦虑考试成绩,首要是恢复孩子自信,保护和激发孩子本身的求知欲望,剩下的就是鼓励了。树正气,护胃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哲学思想的高度还是实用性方法论,《伤寒论》超出《论语》太多。
内容来源:东家匠人手感造物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其他网友回答
伤寒论言方不言理,方药法度堂堂正正,为医方之首。
而中医贵在明理,数千年来中医医理无人能彻底清楚,无数名家孜孜以求,不过在某一方面取得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碎片化的,不成完整体系。以致今世有些医家认识到各种理论的不足,不得已刻舟求剑,苦研方证对应,这本是无奈之举,是下策,让自己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少犯理论上的错误,有人却洋洋得意,自诩经方派,自认高人一筹。实则五十步笑百步。
只有明白彭子益《圆运动》医理,才能明白为什么方证对应有时候效如桴鼓,有时候不减反增;才能明白经方时方的长短所在,才能做到刀枪剑戟飞花摘叶皆可为方药。
其他网友回答
伤寒从脚起,温病口鼻入,下病上治,上病下治,脏病腑治,里病表治,热病凉治,寒病温治,实则泻之,虚则扶之。这是治病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