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未都知乎(如何评价马未都观复猫)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马未都?

优质回答:

熟知老马,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愚以为,作为一个男人,外面的皮囊长的如何并不重要,唯肚子里是否有知识有内涵才最为紧要,比如马未都,他的样貌你永远和帅联系不起来,一双三角眼可谓有些“吓人”但提及老马的知识之渊博,口才之犀利,却是他能引人入胜的法宝。

了解一个人,最直接的办法是到他的地头上了解探访,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零距离熟知他。老马北京地界儿的大本营,北京观复博物馆老猪是实地探访过,而且还在院里碰到了观复名猫-黄枪枪。这里先上几张实地照片。观复的来历,充分的说明老马的水准,这二字来源于老子《道德经》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

观复博物馆里面也有人文关怀的一面,比如这个黄枪枪其实以前是流浪猫,被老马捡来,养在了博物馆大院里,生活可谓一步登天。这个照片就是黄枪枪,名字取自猫谱——雪里拖枪。哈,非常形象,全身雪白,就尾巴是黄色,不过看到它的这天心情好像不太好,所以不上相:)当然博物馆里不止这一个猫,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花肥肥,白拖拖,黑包包等等。据说现在猫部队已经扩充到三十多只了。

博物馆里面都是老马精心的收藏,大致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这些展区,都做的非常精美和现代化,能让过来的访客一睹从古至今的艺术品古董文物的韵味之美。最精美的是瓷器展区,里面有宋代至清代上千年间各种精美的官窑民窑的瓷器N件,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全都有收藏,可谓饕餮盛宴。

最有特点的当属古代的家具门窗展厅,里面的陈列非常科学,以当时的摆置形式,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场景复原出来,让访客行走在古生古色的氛围中,特别的穿越的感觉。这些细节无不透露着老马的品位和渊博的文物知识。

当然老马的观复博物馆不至于北京,老猪在去厦门的时候也特意拜访了观复厦门馆,在这里虽然不及北京的面积大展品多,但也别具特色,虽小但展品精中选优,也是一个好去处。当时看到一个小瓷器非常“个性”特意拍下给大家展一眼:)据说今年老马的上海馆,天津馆都陆续开张了,今后一定有时间继续探访给大家展示。

喜欢老猪就点个赞吧:)

其他网友回答

马未都,人称马爷,文化程度不高,却是闻名遐迩的大文化人。

做过几年工人,写了几本小说,拍过几部片子,收藏了几千件古玩,养了一群肉嘟嘟的猫。

他是版税极高的专栏作家、是名编剧、是大收藏家…还是一个猫奴。

马爷常说:他见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猫。为此,他养了十几只猫,并给他们逐个取了霸气的名字。例如,黄枪枪、花肥肥、白拖拖、黑包包、麻条条…尼玛,还有个叫王情圣的。

这些名字有声有色,猫名一现,十几只萌猫的形象立马就跳入眼帘。初识马未都,是通过他主讲的脱口秀类节目《都嘟》,当时就被他的豁目开襟、妙语连珠、诙谐自若所吸引。

“都嘟”这名字挺逗,跟他的观复猫一样萌,再看看荧幕里这个眼睛小小、温和得体的形象,不由得会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马未都出生于空军五七干校,是名副其实的大院子弟。生在红旗下,长在光辉里,衣食无忧,一路都很顺遂。

18岁下乡插队,20岁回来后,被分配到了七机部工厂当工人。那年月,工人的身份很高了,如果一直干下去,凭着马爷那股聪明劲,通过不断钻营,也许现在该以厂长的身份退休了。

80年代百废待兴,青年们都很迷茫,大家都想通过文字表达情感,于是产生了文学热。

作为工人的马未都,他并不安分。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以瘦马为笔名,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今夜月儿圆》,写的是工厂里女神爱上车工的故事,表达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的爱情观。幸运的是,《中国青年报》用一整版发表了他的这篇小说。

马未都因这篇小说一炮而红,不久就被调到《青年文学》做了编辑。

马未都由此从一个工人一跃成为作家朋友们心中的伯乐爷爷,拿扳手的手一下换成了笔杆子,谁也想象不到他的兴奋。

在编辑圈里,马未都虽然学历最低,但眼力却是最好的。80年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像莫言、余华、苏童、刘震云、王朔等的稿子,都是经过他的手而走入大众视野的。

如果一直这么干下去,马未都现在可能也是个名震江湖的大文豪了。1990年,马未都带着他的笔名“瘦马”从文学圈彻底消失了。

后来,他和海岩、王朔等人创立了海马影视创作室,拍起了电视剧,当然,那几年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如果坚持着干下去,现在北京的影视圈,或许没有华谊的王氏兄弟什么事。

马未都不缺钱,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他说文学圈太乱了、影视圈太脏了,不适合他。

于是,他将全身心投入到了他的最爱——古董收藏行业,一不小心成了个大玩家。

对于古董收藏,马未都是鉴赏家,也是个捡漏王。

大家也许不知道,1966-1976古董是负资产。在除四旧的号召下,大家都把家里的坛坛罐罐用被子包着砸,生怕被人发现了。

80年代,古董仍不值钱。北京天桥上、胡同里、旧货市场内,到处是卖古董的。康熙的夜壶、雍正的碗、乾隆的的帽子、令妃的鞋…

从几毛钱到几千块钱不等,只要你眼神好,可以赚大便宜。

马未都经常蹬着他的三八式大自行车,像一只兴奋的小鹿,穿梭在这些古玩之间,买买买。

当其他的大院子弟都躲在屋里看小电影的时候,马未都捧着几个坛坛罐罐得意的回来了,“看我这明清的,多正点!”

王朔冷不丁的甩了甩他手里的光碟,享受的说:日本的,才叫正点。”马未都经常穿梭在胡同里,到处寻宝。发现隔壁王大爷家腌菜的坛子有点年头,就讨好下老大爷,老头一高兴,“哈哈哈,喜欢就抱走吧,抱走吧!”

马未都还会骑着他的破自行车在胡同里吆喝,“收破桌子、旧椅子啦!”只要马未都一出现,胡同里的大妈大婶们就会相互嚷嚷说:那个收破烂的又来了。

谁都没想到,马未都这个捡漏王,竟然捡出了一个古董王国。

由于收买的瓶瓶罐罐、桌子椅子、门窗摆件太多了,家里放不下了,只好开个博物馆了。

于是,1996年10月30日,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经批准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不需国家赞助的私人博物馆,之后杭州、厦门、上海纷纷成立分馆。

谦虚点说,马爷的这些藏品价值绝对在十亿以上。

在马爷心里,古董文物是无价的,他说: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我将收藏品悉数捐给观复博物馆。

裸捐,一件都不留给儿子。马未都确实是一个值得大众尊敬的文化人。

多年的挑缺捡漏经验,加上不断的学习钻研,马爷早已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是古董鉴赏界的大家,网上到处是想找他看藏品的。马未都看藏品眼疾心细,眼疾口快,直言不讳,看他的鉴赏节目特别过瘾。

一个藏友捧了一个瓷器,请马未都鉴定:马老师,你给看一下,这个瓷器是干什么用的? 马未都说:这个瓷器是骗人用的。

主持人:马先生,给你手套,帮我们看看这八件文物。 马未都:我不用手套,你那东西还没手套值钱呢!

马未都不像冯小刚、王朔等北京老炮儿那样,带着一股烟火气,他们只能被称作顽主,而马未都是玩主。

马爷越老越会玩,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据说玩蝈蝈都快玩成精了,给人有点大器晚成的感觉。

马未都先生永葆着一颗童心,对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着兴趣,虽老犹鲜。

马爷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些睁不开眼的,会成为镜头下美好的逆光;那些正在熬的,会成为人生里明朗的印迹。

我们生而不止。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收藏家马未都,由一个下过乡,做机床操作工到现在的“观复博物馆”,藏品陶品、红木、屏画成巨富,还是央视专栏讲评,不得不让人佩服。

马老成名之战在发现明末朱耷的画,朱耷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画家,他看不惯当时的腐败黑暗,画出的动物眼睛都是翻白眼的,之前又没有文献记载,所以世面上大家都以为这画是哪个手艺不高的防画,把动物的眼睛都画坏了,马未都发现这可能是历史上的一大误会,冒险把世面上的朱耷作品都低价收到手上,后来找到依据后就太值钱了。

马未都的成功用“与时俱进”四个字来形容太贴切不过了!他最大的优点在学习能力,写出好作品做了编辑,后来投资电视剧,渐次进入古董行,能学以至用。学识、人脉、手段不断升级,在收藏界有一大号!

其他网友回答

高山入云可仰观,

攀到险处心胆寒。

忠祥未都寻古物,

件件可值国库钱。

2021.9.30号

其他网友回答

马未都,作为一名收藏家,有自己一套,我就是看着他的《海马歌舞厅》,《收藏马未都》长大的,马未都开始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人,创办了观复博物馆,不为自己的儿女留下一件属于自己的古董,在百年之后把它捐给社会,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古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马未都老先生就是一位令人敬仰的,玩古董,长知识,再回馈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