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防重复装填装置(迫击炮按装填方式)

网友提问:

迫击炮是如何防止重复装填的?

优质回答:

迫击炮结构简单,是战场上极为普遍的武器,它直接通过往炮筒中前装弹药击发。也正因为如此,迫击炮在发射时会出现很多意外,比如“重复装填”。

当迫击炮的炮弹在发射时,如果遭遇了药包因受潮、质量问题、击针工作失常、迟发火等故障,炮弹便不会被发射出去,它们会留在炮筒内,形成“卡弹”。如果卡弹没有被注意到,那么装填手便会继续装入下一发炮弹,这称为“重复装填”。

重复装填对迫击炮组来说是相当可怕的事情,轻则失去战机,重则导致炮弹爆炸,摧毁迫击炮、杀伤到自己人。

迫击炮重复装填的事件非常多,老兵、新兵中都会出现。在训练和战场上,因为慌乱或轰鸣的战场氛围,许多士兵都会在迫击炮装填上出现失误,当出现卡弹或迟发火现象时,他们没有注意到炮弹是不是打了出去,从而造成悲剧。

比如2007年,印度边防部队在克什米尔进行训练时,因迫击炮重复装填,造成2人死亡。2005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训练场进行实弹射击时,因为重复装填炸膛,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的惨剧。2013年,美海军陆战队在内华达州霍索恩兵站训练时,发生迫击炮事故,7人死亡,7人受伤,五角大楼直接发布禁令,要求评估出结果前,禁止美军使用迫击炮。

最近一次发生在2016年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举办的国际军事比武中,在“炮兵射击大师”项目上,安哥拉迫击炮组操纵120mm迫击炮时发生事故,因炮弹重复装填造成整个炮位爆炸,9人受伤,弗朗西斯科·乔治等6名士兵丧生,此时也导致了安哥拉退赛,为军事交流蒙上了阴影。

迫击炮屡屡出问题,这种火炮虽然足够简单,但依靠人的部分过多,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难以收拾的后果。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系列规章和器械,以达到避免士兵们错手重复装填的目的。

一般来说,在发射迫击炮时,会有一个规章动作,即观察手负责查看炮弹的发射情况,需要在发射时将手放到炮座上,并观测火炮的出膛情况,如果未感受到震动,亦不能查看到炮弹发射的情景,则需要提醒其它人查验炮弹。

但是呢,在浓烟滚滚、炮火喧天的战场上,士兵们面对高强度的作战压力,再加上疲劳、恐惧、慌乱、思维混乱和互相的配合问题,往往依靠人的观测,做不到牢靠的观测炮弹发射情况,所以为防止重复装填,还得依靠机械。

目前迫击炮的防重复装填装置类型相当多,根据各国的研究倾向和历史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机械式”、“电磁式”、“光电式”三种,使用的手段也从炮口活动阻铁,变化为电子灯光、显示屏、状态栏等机构,总体发展很快。

机械式防重复装填装置出现的最早,当年苏联因为“大清洗”后遗症,许多素质低劣的官兵屡屡发生重复装填的错误,搞得苏军一开始还以为“德军炮打的准”,发现问题后哭笑不得。

1943年,苏联工程师米尼古拉·哈伊尔·阿凡纳西耶夫受命于国防工业委员会研制迫击炮防重复装填装置,他在缴获的德军34型80mm迫击炮上获得了灵感,设计出了82mm和120mm的苏式迫击炮防重复装填保险器,于1944年广泛应用于苏军82迫和120迫上。

给予阿凡纳西耶夫灵感的德国迫击炮装置,是个用于冷炮试射和教学训练的拉发器,它卡在炮口上,装填前打开拉发器的挡弹扳榫,然后可以使炮弹卡在炮口不下落。当炮手拉开拉绳后,挡弹扳榫就会释放,让炮弹落下去。苏联人正是在这种机构上获得了防炮弹重复装填的点子。

总的来说,苏式的机械防重装保险原理很好理解,无非是在炮口设置了一个阻弹板限制器,这个限制器在迫击炮发射时,会由于气流作用冲开阻弹板。如果炮弹不发射,也就不存在气流,装填手想再塞一枚炮弹进去时会被卡住。

不过呢,这种机构其实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么好用,它的可靠性较差,连续发射时一样会出现阻弹板失误的故障,影响到炮弹出膛。而且,炮口多出一截的装置等同于改变了火炮的物理结构,让弹道发生了误差,会严重影响到射击精度和测算。因此,机械式的阻弹板保险在华约各国都没有什么好名声,部队更愿意用严格的训练来弥补问题。

欧美其实也进行过机械式的防重复装填研究,但一直也没得到什么好的应用,他们更青睐于通过光敏元件和光电监测来制造警报器。比如在炮口设置个光传感器,炮弹塞进来的时候,传感器会起反应,如果炮弹出膛了,那么它回归原位,如果炮弹未出膛,又有新炮弹进来,它则发出呼叫,提示复装危险。

这种设计结构比机械式还简单,只是个小电子元件罢了,但它的毛病比机械式的一点也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光敏元件的战场可靠性上,尤其是复杂恶劣的野战条件,传感器误报屡屡发生,甚至还会因为误报,让本来没事的情况变成有事。有时候迫击炮弹在烈日下的反射矢量光也会影响传感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安装几个传感器,但这样会造成更频繁的误判和更低的可靠性。晚上使用也是个大问题,漆黑一片的战场上你怎么光敏?

电磁式防重复装填装置与光电式其实差别很小,也是一种示警而非保险装置,区别只在于光电式通过光敏元件监测,而电磁式通过电磁感应来完成监测。此外,这类采用了电讯号的示警装置,往往还搭配了振动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设备,一般步兵小、中口径迫击炮仍以简单、可靠为主。

其他网友回答

这件事分两头说吧。

迫击炮防止重复装填首先是有操作规则的。

一般的情况下迫击炮至少有两个人操作,射手和装弹手。装弹的人负责装入炮弹。但射手呢?射手负责发号施令。

上面动图里面左边就是射手,在他喊出reload的口令后,装弹手装入迫击炮炮弹。

注意下射手的手,他始终扶着迫击炮的炮架,这倒不是说迫击炮没有架稳当,而是射手要用手感知迫击炮的震动,以确定迫击炮将炮弹打出去了。

所以如果射手没有感到震动是不会喊reload的。

这种感知迫击炮的发射可以用手扶着也可以用眼睛看。

上图的射手就是用眼睛看的,死死的盯住炮口。如果炮弹没有打出去。那么所有的人就要撤离了。

撤离后派一个倒霉蛋再去发射炮弹。

如果炮弹发射不出去,那么就倒出来。

按照这样的规程来说,迫击炮是不会重复装填的。

其次,的确有一些炮口装置来限制迫击炮重复装填。

例如俄罗斯就有一种防止重复装填的炮口装置,这个装置在炮弹放入炮口的时候会卡住炮弹炮弹并不会下落,当按下上面的释放按钮的时候炮弹下落击发。而炮弹在经过炮口的时候撞击防止重复装填的装置复位。这时就可以装入下一枚炮弹了。

只不过这种东西影响精度。咱们也有类似的装置,用光电信号检测的。

不过,这些装置都做不到绝对的安全,所以,打迫击炮这玩意还是按照当年祖师爷定下的行规来办就好了。

Double loading(双装填)永远仅仅是使用迫击炮能够遇到的“其中一种”故障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迫击炮诞生113年间一直是作为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而存在,作用极为重要。主要原理是依靠炮口装填下滑所获得的的能量,撞击击针后强制迫发,射弹飞行中由尾翼稳定。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弹道弯曲,在步兵分队的作战任务区内能灵活支援,随叫随到,几乎不存在死角。既能在预定阵地发射,又能随机占领临时发射阵地直接放列射击。

2013年美国一名女摄影师在阿富汗拍摄60mm迫击炮训练时发生炸膛事故,包括女摄影师在内的7人死亡7人受伤,比塔利班打一个月的战果都多。

苏联人把二战炸膛的迫击炮做成了一个艺术品,不过上面每个炸膛都意味着一个炮组的挂掉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迫击炮神炮手,目估距离,扶着炮就开干,连炮架、座板、瞄准具都不用,这样的简便射击堪称解放军的看家绝活。

但是操作迫击炮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炙热催命的战场上迫击炮班最怕就是装填手急了眼,急促射口令一下就不管不顾,第一发还没出膛,第二发就又进了送进了炮管。

迫击炮发生重复装填,重则炸膛,一人懵逼全班升天;轻则双双不发火,留膛听天命。我军同样是在对越作战中出现过类似事故,整个炮班夜间射击,直到炮弹堵满了炮管才发现问题,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倒炮弹的动作要领一是要慢,二是要稳,怕的就是待炸弹引信保险意外解脱。

迫击炮弹留膛后怎么办?部队有一句顺口溜就是操作方法:“迫击炮,胡屌闹,打不响,往外倒。”一般的操作先分离座板,然后抬高炮尾使炮管向前倾斜,接炮弹的炮手要双手作环状在炮口接握。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感觉却很酸爽。当一回兵很难遇上一次,遇到了就自求多福。很多经历过的老兵都说,大冬天的都能让倒炮弹的人汗流浃背。特别是遇到从炮口倒不出来的更是心里万马奔腾:前倾猛了怕炮弹掉出触发引信,恢复原样怕炮弹落回触发底火。如果膛里有2发没发火的炮弹那就更不得了,还要保证它们不发生相互碰撞。

既然重装炮弹这么危险,那么除了格外小心那一定还有技术手段。这就是迫击炮防重装装置。这类装置大概可以分为机械式、光电式和电磁式。

机械式诞生最早,由前苏联在二战期间装备。主要原理是在炮口加装一个类似锁扣的装置。迫击炮连续发射中,炮弹出膛瞬间动能可以带开锁扣,第二发就能成功装填,装填下落能量同时又带回锁扣。若上一发为留膛弹,那么下一发炮弹就无法装入。这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但需要改在炮口,而且影响射弹动能造成射程和精度下降。

其次是光电式,主要原理是炮弹装填和发射时遮挡炮口预设光源,通过光电转换装置用电信号记录显示提示射手膛内是否有弹。类似现在有些店铺使用的“电子迎宾器”,奇数次“欢迎光临”,偶数次“欢迎再次光临”。不足之处是需要装填手经常查看显示面板,在战场上很容易被忽略。其次是光电感受器比较脆弱,在高温、高压、冲击震动下很难可靠工作。

最先进的是电磁式,而且是我军独家,官兵最爱。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炮弹装填和发射的特有震动转换为磁场能量变化,磁能变化又生电流产生控制信号。当接受到装填信号但未接收到发射信号时,蜂鸣器就一直处于报警状态,时时提醒装填手注意安全。

良好的火炮勤务保养,训练有素的炮手,设计精巧、动作可靠的高性能引信,都可以大幅度降低重复装填导致炸膛悲剧的发生。

其他网友回答

我军规定,操炮手必须有一只手扶在炮筒上感觉炮弹有没有击发,以防止重复装填,因为重复装填可造成炮毁人亡。

其他网友回答

靠操炮士兵的大脑记忆!嘿嘿,其实未必,因为前一发炮弹落进炮筒时,尾部受撞击击发就发射出去了,等不到你再误填装第二发炮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