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崇祯帝的评价 崇祯的后人怎么样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崇祯皇帝?有后人吗?

优质回答:

崇祯虽然志向远大,勤于政事,但能力欠缺,加上猜忌多疑的性格,挑起文臣、武将、阉党之间的内耗,在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和满清铁骑的打击下,内忧外患不可逆转,不得不上吊自杀,大明王朝也在他手里猛然坍塌。虽然崇祯结局让人同情,但他的骨气却让人佩服,可谓中国最有骨气的皇帝之一。

崇祯从他的兄长明熹宗手中接过明朝江山时,就已经是岌岌可危,信心满满的崇祯原想着大明江山在他手里重新崛起,他决然扫除了有名的大奸宦官魏忠贤。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崇祯执政期间,满清崛起,面对满清的咄咄逼人,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在崇祯无暇顾及农民起义军的时候,李自成、张献忠趁势崛起,但大明和满清的拉锯战严重消耗了大明的势力,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崇祯当年是借助文臣集体的力量铲除了魏忠贤宦官集体,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在农民起义和满清铁骑面前,文臣集体毫无作为,他只好将希望寄托在以袁仲焕为代表的武将身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崇祯的行为遭到文臣集体的强烈抵制,他们处处掣肘,崇祯步步惊心。最后不得不重新启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就这样,崇祯手里的大明陷入各个集体之间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关系,严重的内耗间接帮助了外部势力的异军突起。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绝望的崇祯选择上吊自杀。临终前也是写下了一则遗言:“朕死,无面目间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这其中的意思就是他自知没有脸面见地下的列祖列宗,只好将头发披散开来遮干脸面,然后就上吊自杀。面对崇祯的自杀行为,清朝的顺治皇帝这样的评价:“朕曾想崇祯努力治国,最后也是以死报国,如果不为了阐述清楚,这恐怕会让后世人误认为跟平常的亡国之君一视同仁的。”。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在顺治眼中还是有很高的评价的。

与崇祯悲伤结局一样,崇祯儿女也遭遇惨祸。崇祯共有六个儿子:献愍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败退时不知所终。怀隐王朱慈烜,母周皇后,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生,不久薨,崇祯三年追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翠微山之原。哀王朱慈炯,母周皇后,1644年不知所终。永悼王朱慈照,母田贵妃,1644年不知所终。悼灵王朱慈焕(1633年-1708年),母田贵妃。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为罪名遭处死。悼怀王朱慈灿,母田贵妃,崇祯十年生,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卒,追封,同年九月十六日葬翠微山之原。悼良王,母田贵妃,三岁殇。崇祯还有三个女儿:坤仪公主(名不详),母周皇后,早夭。长平公主(1629年-1646年),《明史》称为周皇后所出,明亡时被父亲砍断左臂,未死,驸马周显。1646年病逝。昭仁公主(名不详)(1639年-1644年),母不详,1644年思宗不忍其落与贼手,悲痛之余亲手杀死。

其他网友回答

以类文言文的格律,为你简诉和客观评价大明末代皇帝——崇祯

(原创内容,违版必究,本文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星期六 2018年11月 24日

明末,帝王无为,宦官篡政;士族扼民,同天灾四起,黄埃千里,白骨朽于路边。辽东战事日益扩大,财政赤字日复沉重。朝廷赋税多如牛毛,剥民苛民之策层出不穷,三饷之重赋积寒民之薄肩。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为躲催征之叩门,饱一餐之甘味,枕一宿之安稳。各地揭竿而起,抗拒压迫。起事者自立为王,割据抗明,一时间称王者如雨后春笋,官府愈剿愈烈。此明帝国已摇摇欲坠矣!

信王继皇兄之遗志,力图匡扶大厦于将顷,力挽亡明之天命。 然,思宗志大才疏,空怀夙愿。且无治国之谋,更无任人之才。自义君首领高迎祥解京凌剐后,思宗自负过激,信其能以一人之力中兴帝国之大业,再复列祖之荣光。奈何生性多疑,用将无信,带兵无才。 (影视剧人物)

一十七年间,罢黜内阁重臣半百,屡立屡废刑部尚书一十七人。总督被诛者七人,巡抚被戮者一十一人。(明初疆域)

崇祯帝虽廉政自俭,宵衣旰食。却严苛多疑,对臣子动辄怒斥,问罪,砍头, 凌迟。致使上下离心,君臣相为利用,互为仇视。有心之士不敢请缨效命,朝廷可用之才极为匮乏。 (影视剧人物)

帝崇祯,多次有和满清议和之意,耐文臣引以为耻,有南迁之意,又碍于颜面耻于口齿,众臣明君父之意又恐崇祯秋后算账,筐扣重责。从而腹背受敌,又无它法,只能苦苦挨持,续残明炷香之国寿。

李自成率义军,围攻京师 。帝登煤山望其城外烽火连 天,长叹无语!

闯王领军攻入彰义门,崇祯剹子女,缢皇后。携数十太监骑马出逃,耐被乱箭所阻,又投成国公,公闭门不纳,转逃安定门,安定门深锁,无将士与之开门,利斧难劈其断。万念俱灰,只得重回皇宫,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呜呼!实为悲哉!

登景山,临义前于蓝袍上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看似晓理动人,心怀子民,催人泪下。然,事到如此却不诉自身之过失,推责于臣,亡国怨贼,可记否,这贼,也曾为你子民矣!

揭竿非“贼”本愿,亡国帝非无责! 思宗当政近二十载,除阉党,肃吏治,却无阉人之控国之手段。 任贤将,期厚望,却不能信将领之忠心。

本有爱民之心,却重饷压民之肩梁,刮民三尺之黄土,夺民饥口之薄粮,剥民四两之骨肉!有济世安民之志,却无再兴盛世之才。

↓↓↓

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思宗于十三陵思陵。清史赞记为“庄烈帝”!

清顺治帝:“‘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意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尔部即遵谕勒碑,立崇祯帝陵前,以垂不朽。又于所谥怀宗端皇帝加谥数字,以扬盛美。

康熙帝:思宗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清圣祖;康熙)

清乾隆帝:明之所以亡国,是因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废弛。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他虽然辛苦经营十七年,仍不能“补救倾危”,最后以身殉国 。

(清高宗;乾隆)

《明亡述略》:庄烈帝勇于求治,自异此前亡国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无知人之识。君子修身齐家,宜防好恶之癖,而况平天下乎?

总评:崇祯帝,继大位于帝国顷倒之即。虽,勤政廉明,却刚愎自用。虽,有志中兴,却无兴国之能。虽,励精图治,却生不逢时! 崇祯非亡国之君,却生于亡国之世。帝才不适乱世,倒适为中庸守成之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崇祯后人方面:

太子朱慈烺,死于乱军之中(一说法出家)

定王朱慈炯,逃离北京后隐姓埋名活到七十多岁,后被清廷秘密处死。

永王朱慈照,病死在逃亡南京的路上。 长平公主,明亡时被崇祯皇帝砍断左臂,未死,下落不明。

昭仁公主,被崇祯皇帝所杀。

崇祯其他的子女都是早早夭折。

崇祯是没有后代的,只有一个断臂女儿不知所踪(野史记载出家为僧)

原创内容,谢谢阅览!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没有,都被清朝杀了,康熙年间有个老人据说是崇祯儿子,被凌迟了,还有两个儿子,多尔衮进北京就杀了,女性后人不清楚。

其他网友回答

崇祯皇帝的后人都给满清赶尽杀绝了,崇祯皇帝是末代皇帝当中很勤奋、想法的,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做大明中兴之主,也非常努力的工作。可惜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对大臣寡恩,完全有翻盘的可能,可惜啊机会一个又一个的失去,最后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