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 写诗要注意平仄吗

网友提问:

最近在学文学,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如何进行平仄训练?

优质回答:

学古诗词当然要懂点格律和韵律,也当然要懂点平仄。然而关于平仄的说法太多了,太学究了,一般人是很难弄明白的,就是一些名家大师恐怕也未必就真的把平仄弄明白了。比如,要是把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放到网上查验一下平仄,问题就很大,有的网站竟然说有多达九处不合平仄。又例如,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经平仄查验,竟有八处平仄不合。再来一例,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有两处不合平仄。如此说来,不光我等有文无化之人与大诗人大文豪相比近乎目不识丁竟也可与他们一比平仄,岂不是令人窃笑不已啊!然而,纵使如此,还有一班学究学阀可饶不过我们。他们不敢招惹那些诗词大官人,却对我等对那些诗词大官人趋之若鹜高悬杀威棒,但凡有丝毫逾越所谓格律韵律加平仄之举便遭厉声呵斥,谓我等刁民坏了规矩。

就因为害怕被扣上违规乱距的大帽子,我就开始规规矩矩学古诗词格律韵律加平仄。虽然愚笨有加,写不出什么好诗来,但有时却感稍许不平不忿,就是古诗词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平仄的呢?据说唐代以前的诗词好像不太讲究平仄,就算是讲好像也没那么严格,不然怎么解释刚才说的李白、王维和苏东坡违反平仄规矩呢?笨寻思一下,对了,他们这些文坛大官人已经创造了不少新的格律又怎么会不懂平仄呢?我猜可能是和他们的性格有关系吧,一个个的放汤不羁,怎么会把不入眼的平仄当回事呢?再说了,就算不合平仄,有谁敢炸翅说他们的不是呢?不想混了吧?怎么轮到我们小人小物稍有差池就吆喝来吆喝去的呢?不过一想到这些迎立潮头的唐风宋骨,我霎时找到了不小的安慰和得意。平仄出点毛病不算啥事,只要可以借着古诗词发点感慨也就可以了。诗言志,诗抒情,诗造像嘛,万一有人欣赏呢?可不能错过机会啊。再说了,谁不都是知道自己有毛病但还想将就一下呢?边学边练嘛,成就都是在不断的挫折中获得的嘛。

因着这些胡思乱想,我也写了几首古诗词。自我欣赏之余,想到可能会有人欣赏我一下,便自不量力在问答上以邀请诗词爱好者赋诗赋词的名义把自誉为拙作的《春游》发了出去,未及,得到超乎想象的反应,共有一百四十人次回复了数十首古诗词,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本人拙作如下:

春游

绿草茵茵朝露绸,

红花开盛绕枝头,

粉黛芳香风迎劲,

老树陈皮竞春游。

有的诗友写的真是好,真值得学习。现摘录两首如下:

枫林晚景free

深山踏青

山深不知处,

只闻鸟语声。

风过林梢静,

杏李喜相迎。

南山诗话

月光下的丹江公园

寂寞空庭晚来秋,华灯如梦月如钩。

光流影转人潮去,为谁清辉落满楼。

当然,本人的诗和诗友的诗,从韵律来看是有问题的,后来我也把自己的诗改了一下,就比较符合平仄了。可是有一两处小毛病不算什么吧?要是没问题还能自称拙作吗?还能虚心学习格律和韵律吗?还能到这儿来混吗?然而,就是有这样一种文坛酷吏,见不得别人一点小毛病,但凡有机会就对我等素人大打出手。这不,有一位自诩的诗坛高手就对本人的拙作大表不屑,大肆贬损,说本人不懂韵律不懂平仄,俨然一副朝堂刽子手嘴脸,非要把人大卸八块,饮血啖肉才能解其心头不忿不可。众位看官,总算明白了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道理吧。自己不一定懂得多少,反倒是对别人狐假虎威吆五喝六,一副酷吏弄权的恶心像。

殊不知,规则不是死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古诗词渐渐形成了平仄规则,其意义在于使得诗词琅琅上口,抑扬顿挫,赋予人们以声音的美感和愉悦意境。平仄是要讲的,是要学的,但不要对我等不才还有心向学小民苛责太甚,因为诗词之本意不过是小人慨叹,大人抒怀,有点规则小逾越何必小题大做呢?

其他网友回答

我喜欢古诗词,但对其中平仄不太懂,在网上正在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祥爷 文【初学诗词平仄技巧】

笔者认为,格律诗词里,平仄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难掌握好。

一.初学诗词的朋友,常常被诗词格律这一关给难倒了,在此笔者也深有体会。

二.格律诗词之平仄就是音乐旋律在演奏,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三.格律诗词就是诗词中的节拍器,咱们经常看到古代诗词中的每一句、每一分段,其平仄声调是交错相应的,所以仄声与平声就形成了诗词的韵律。

四.诗词中的押韵也是诗词与散文最根本的区别,诗词中的韵,是指中国汉字音素中的韵母,它具有相同韵母的中国汉字,也称之为同韵字。

笔者简述了创作诗词及格律诗词的三部曲,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必须要掌握的要点及最基本的技巧,也可以帮助咱们提高对诗词的鉴赏水平。

谢谢小秘书的问答之邀!

其他网友回答

平时多看多读,就能品味出其中的奥妙和韵律,再加以实践。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其他网友回答

多多学习,加以分析和理解,多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