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变格 楹联平仄格律

网友提问:

关于现代对联的平仄格律存废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优质回答:

看到这类大题,我都不敢回答,怕被行家笑话。作为学习对联的人,又有几千忠实粉丝,我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又有向粉友们抖底的冲动,我把个人的陋解写出来吧!希望联友指证!

对联最早是一种文字游戏,简单到独字对,就是一字对一字。多到千字对,就是制联字数多达千字,比普通的一篇文章都要长。当然,这种长联为数不多,比较有名的精品联就是凤毛麟角了。

一般的联对多数为五言,七言,十一言。当然少于五言者也有,多于十一言者更多。有的是半阙词,要求填续另半阙。

对联的兴盛和科举考试有关,封建王朝为了选拔人才制定了科举制度,科举的中心就是诗文,尤其是律诗,参加科考的律诗一般要上中下共十二句,普通的律诗要八句。律诗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它的起转承合很讲究,好的律诗八句由四副对联组成,一般八句得有两副对子。为了顺应科考作诗,对联便兴盛了起来,初学者由简单到复杂,时时处处地练习,学好对对联才能写好律诗。

因为律诗的对联必须工对,对平仄和词性要求很严格,出律失替都会影响整体音韵美。

除了工对还有宽对,这种对法对平仄要求就没有工对那么严格,只要意境合乎出联,不是合掌就行。

对联的对法很多,但大体上有几种比较常见的对法,大家一看就能理解并掌握。

合咏,先读懂出联联意,找出联里暗藏的寓意或诗词典故或画面。之后再组织对句,使对句与出句共同吟咏与之相关的事物,让对联的意境和故事更完整,产生共鸣。

分咏,就是对句与出句分别吟咏不相关的两件事,上下联各持意境,但词性必须一致,平仄上二四六必须分明对应。

无情对,顾名思意,对句与出句完全反着来。如果平仄工整,无情对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不守平仄规则,这样的无情对就是意对,严格来讲就不是对联。

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共同叙述同一个事物,有全合掌和半合掌。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出现合掌现象的,在特殊意境中半合掌现象还是存在的,只要意境好就行。

对联和写诗一样,意境是王道,好的意境允许小的瑕疵存在。只要意境好,形式上的东西可以碰撞一下,但不能不顾地乱撞。

古诗最起码的要求是押韵,但有好多名传千古的诗并不押韵,这并没影响到它的不足,反而显得特别。

向晚意不适,

驱连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过去没有普通话,全国各地的口音不尽相同,并且过去的平仄与现在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相同,古诗对现在的人来说已经是断代产品。所以,要现代的人再回过头去完整地学习古代的东西确实很难,要传承只能是加进现代成份的传承。之所以现代诗人写不出古律来,原因就是时过境迁了。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对对联只按普通话的平仄来对,这一点跟古平仄有很大的出入,真正懂古平仄的人又没多少。对对联的人其实很尴尬,有好多人只盯着平仄胡拼字,对的联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制联人很随便的几个字或一句话就要求人来对。有的人专挑其他人的毛病,好为人师,打开他的网页一看却是一锅粥。

对联是很灵活的文字游戏,我是初学者,就按普通话的平仄对,在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的规则下任由发挥。有的对景,有的对诗,有的对典,名言警句,成语农谚,节气谜语,人名地点都可入对。

对联是游戏,就是玩高下,续对的人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联高过出联,不要让出联压制了自己,自己成为跑龙套的人。

平仄使对联更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工对联会让人读起来更能享受到诗一样的美感!努力学习工对吧,它会让你写出的诗更接近古诗的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说对联,首先要说说格律诗。格律诗的兴起只是在近代,唐代以前的古体诗是不讲究平仄的,最起码是不重视平仄的。其实诗是从对联延生出来的。到了近代封建社会教育体制为了各种目的。把诗又提高了一个门槛。才有了平仄之说。其实平仄与地方文化是相冲突的。

就这样把诗给禁個了起来。只有几少部分人能够学到精髓,也未必。所以说他是封建社会达官贵人所独有。与普通老百姓相距甚远。

字在简化,诗也应该与时代同步。实际也正在向那个方向发展。自由诗的扩展是迅猛的,它已经占据了诗文化的半壁江山。年轻人写格律诗的越来越少了,最后恐怕要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继承了。

平仄限制了意境的发挥。现在许多文人,墨客都说,当意境与平仄发生碰撞时,平仄要让道。是不是应该这样认为,平仄并不重要。在诗里,意境是人体。平仄之类只是衣服。没有意境,诗还存在吗?

再说对联,平仄不重要。实虚之类的对称还是要有的。对联要和诗分割开来。分成两派来发展。做为保留和捍卫格律诗的一分子。也许在几千年以后,在对联上能看到格律诗的影子。

水平有限。个人浅见。如遇高人不适,望请见谅与商榷。

其他网友回答

进入今日头条学写对联的人较多,目的也不相同,有想玩玩的,有想认真学习对联的。我想凡是想认真学习对联的,都是还需要遵守平仄规则的,否则就不是对联了。

我覺得平仄并不是很难,真想学对联的话,可以先学新韵。

我刚学对联时,完全不懂平仄,就看了关于新韵的介绍,不过就是一、二声是平,三、四声为仄,因为我小学学的汉语拼音,都忘光了,几声也咬不准确,所以有时得问孙子、孙女,后来在网上查,学了半年,新韵自己念念叼叨的可以弄清楚了。

后来开始和闻道者老师学平水韵对联,闻道老师出联的平仄中都标的很清楚,按图索骥就行了,不会的就在网上查一下,当然就不能信马由缰了,经过长期积累,也记住许多长用字的平仄了。

但是学习按规矩对对联,对自己的文学知识也有很大提高,因为遇到必须是平字的地方,想用相近意思的仄音字代替,还是很废脑子的,也不断扩大了自己的词汇储备量。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现在我已试着写格律诗和填词了。

所以轰轰烈烈的关于对联平仄的争辩,我认为沒什么必要,真正想学的人,下点工夫就能学会。

想用对联娱乐一下的人,可以自行其是。

其他网友回答

平仄格律是对联的规则,既是对联一般情况下还是要应该遵循的。如果不想受这个约束,可以更名另创一派嘛,不必在这对联名目上争论。

其他网友回答

应邀简答:对联的平仄格律,是古老对联文化的璀璨精华。是中华民族对联文化的耀眼明珠,我们中华儿女要传承弘扬,发展光大对联的平仄格律。为什么要有存废之举?请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