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有多少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夏朝)

网友提问:

夏朝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优质回答:

夏朝起始于大禹,大禹之前帝王选举是禅让制,由皇帝考察忠孝贤能之人接班,比如舜以孝闻名被尧看中,大禹以治水能力闻名被舜看中。但大禹驾崩时,并没有提前考察好继任人选,造成大禹东巡狩猎会稽山突然驾崩时,无良才继承皇位,大家为了保全私利拥立大禹儿子启当皇帝 从此开始中国4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是父传子的家天下)

这样的好处是相对稳定,问题是一旦出现败家子很难纠错,贤能的人只能通过武装暴力推翻政权,社会成本巨大。

夏朝共传14代,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由于夏朝是第一个有名字的国家实体,后人常以“华夏”自称,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其他网友回答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这并不代表夏朝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事实上早在距今大约1.2万年前在今天的江西万年县一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业,这使华夏文明成为全世界最早发展出定居农业的文明。大约9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舞阳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技术和乐器。大约8000年前在今天的浙江萧山一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造船技术。大约6700年前在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铜冶炼技术。夏朝诞生之前的华夏大地上生活着众多部落: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大战与涿鹿,正是这一战奠定了以炎黄部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涿鹿之战后炎黄部族联盟首领的位置实行的是禅让制——尧、舜、禹三大部族首领都沿袭着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尧在晚年曾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商讨自己的继承人选问题,当时大家推荐了尧的儿子丹朱,然而尧认为自己的儿子过于粗暴而不能肩负起统领部族的重担,于是他选择了素有贤能之名的舜接替自己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在位时期任用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然而这一时期始终有一件事令舜放心不下——那就是频繁泛滥的黄河一再淹没农田和房屋,使人们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因此尧、舜两代首领都为治水而殚精竭虑。当时华夏部族联盟内部存在若干氏族:尧来自唐氏族,舜来自虞氏族,因此有的说法认为在夏朝之前还存在过唐朝和虞朝。在当时的华夏部族联盟中有一个夏氏族,这个氏族的首领鲧被尧委任以治水重任。鲧试图用土木堵塞的方式治理洪水,然而九年过去后仍未见效,鲧因此被放逐东方黄海之滨的羽山而死。鲧死后的儿子禹接受了他的治水工作,禹受命后联合各部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工作。禹改变了自己父亲所采用的堵塞治水模式,改为以疏导为主: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相传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途经以白狐为图腾的涂山氏部落的领地时迎娶了涂山氏的一名女子并生下儿子启。禹忙于治水工程,以致于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常年分别,甚至有三次途经家门而不入。禹用13年时间治理成功了肆虐的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将天下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由于治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于是禹在治水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人望,最终他凭借治水的功绩理所当然成为继舜之后华夏部落联盟的新首领。

随着禹的年纪日渐增长就使继承人的问题再次摆到了部落成员的面前,于是禹效仿尧、舜两位前任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会上大家推举来自东夷部族的伯益作为禹的继承人。然而禹的儿子启却在禹死之后改变之前历代沿袭的禅让制,将部族首领的地位改为世袭制。夏朝世袭制的创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大进步。因为私有财产制度开始破坏原始公社制度,从而产生了帝位世袭的上层建筑,它反过来又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夏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酋长在均台(河南禹县北门外)大宴会,表示自己正式继位。伯益是夷族人,夷族当然不满,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汾、浍流域),建都安邑(山西运城夏县禹王城)。夏的同姓部落有扈氏(陕西户县)起兵反对启破坏禅让制。启杀死伯益,战败有扈氏并罚有扈氏作牧奴。后来启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启放逐小儿子武观到黄河西岸。夏启十五年武观叛乱,启派彭伯寿出兵平乱。启喜欢饮酒、打猎、歌舞。启死后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比启更荒淫:带着家属到洛水北岸打猎,接连几月。夷族酋长后羿利用夏民(奴隶)的怨恨夺取安邑,拒绝太康回来,自己做了君长,号称有穷氏。后羿摄取夏政后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后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仲康死后立仲康之子姒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后羿罢黜姒相并将姒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夺了夏朝的王位。

后羿是当时天下闻名的神箭手,以致于后世还流传着关于他射日的传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其实和动物世界一样基本上是以体力说话的,这令后羿仗着自己的一身武艺作威作福起来,他没能感知到自己身处的年代正处于人类由体力型物种向智慧型物种转变的节点。后羿在位时期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而把国家政事都交给自己的亲信寒浞处理。殊不知这个寒浞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和后羿的妃子纯狐私通,还在朝中大肆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收买后羿的家奴把他杀了,继承了后羿的妻妾和全部家业。寒浞随即升殿宣布了后羿的罪状并自立为王,寒浞称王后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心里清楚:如今他所占据的只不过是夏王朝的半壁江山,夏王朝不灭,他的王位就很难坐稳。当初被后羿罢黜的姒相在寒浞称王后的第二年春天联合斟寻氏和斟灌氏两大部族兵分三路攻打寒浞。由于寒浞早有准备,姒相的军队只是虚张声势地喊杀了几天,继而两军对峙月余,最后无功而返。寒浞并没有因为夏军退去而放松警惕。他继续征招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时刻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民心,他还对统治区内的平民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势也逐渐富大起来。公元前2011年寒浞向夏王姒相的领地发动了一次突袭,这次袭击不仅掠夺了大批的财物,还捉获了许多百姓。公元前2010年寒浞发动了针对夏王姒相的大决战,在这次大决战中夏王姒相及其大臣被寒浞杀死,至此夏王朝正式亡国,夏王朝的统治区域全部控制在了寒浞手里。

按说夏朝的历史到这儿就应该谢幕了,可人算不如天算——自以为已把夏王朝的子孙斩尽杀绝的寒浞万万没有想到夏王姒相已经怀了身孕的妃子后缗人不知鬼不觉地从城墙下的水洞子爬了出去。后缗本是有仍氏之女,她装扮成农妇逃回了母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后缗在娘家生下了夏王姒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后来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主管畜牧的官)。不料身份泄露,消息传到了寒浞那里,寒浞大惊之下立刻派自己的儿子寒浇带人前往有仍国抓捕。少康闻讯后逃往有虞国(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做厨官。公元前1983年少康在有虞国被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虞思还把伦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东)赐给他,赏他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少康不忘父仇和亡国之辱,刻苦习文练武,广交天下勇士贤臣,为复国准备力量:寒浞五十五年(甲戌,公元前1967年)逃亡到有鬲(夏代诸侯国,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的夏朝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残存的斟灌氏和斟寻氏族人,率领他们投奔少康,组成了一支复国大军,向寒浞宣战。寒浞五十七年(丙子,前1965)少康的复国大军攻打寒浇的封国,攻占过城,杀死了寒浞的长子寒浇。寒浞五十九年(戊寅,前1963)少康命长子姒杼领兵攻打戈邑,寒浞的次子寒戏领兵迎战,被夏军击败,少康杀死寒戏,收复了戈邑。寒浞六十年(己卯,前1962)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地区的大部。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的老巢斟寻都城。此时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无力征战撕杀,只好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留条活路,他们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把寒浞从妃子的被窝里光着屁股拉出来,打开城门将他献给了少康。少康下令将他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太康失去的帝位经过几十年又被少康恢复,古式称为“少康中兴”。帝位世袭是一种新制度,经数十年混乱争斗后终于战胜了传统旧制度“禅让”。 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

公元前2058年少康死后39岁的长子季杼继承王位。季杼统治时期夏王朝达到了鼎盛:季杼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季杼先后迁都到原(今河南省济原县附近)和老邱(今河南省陈留县附近)。公元前2041年在位17年的季杼病死,其子姒槐继王位。姒槐在位时期夏王朝的国运如同盛开的槐花一样——九夷宾服、四海来朝、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姒槐之后夏王朝又历经了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桀九代君主,作为末代君主的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和后羿一样是一个勇武之人——《史记·律书》甚至形容道“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夏桀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的娱乐。这样奢侈,只有亡国。”夏桀听了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一定要灭亡的,就投奔了商汤,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就是不听,关龙逄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人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夏桀听了非常生气,下令将关龙逄杀死,这样夏朝朝政更加腐败,夏桀也日益失去人心,众叛亲离了。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正是这样夏桀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作为夏王朝藩属的商部族首领汤利用夏朝民众对身为君主的桀的不满情绪发动灭夏之战,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夏军战败,汤被各部族一致拥戴为共主,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商朝就此建立。

其他网友回答

有很多人由于在古埃及发现了一些夏文化的痕迹,于是一口咬定夏在古埃及。还有的因为他认为证实不了,西方人也不承认,于是就说夏是个传说,并不存在。总之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夏肯定是存在的,毋庸置疑。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夏人的后裔。文献里记录商灭夏之后,商准许夏后氏返回南巢老家江浙,他们就是后来的百越。由于夏人返回了江浙老家,于是在江浙也就能发现夏人在西部时产生的文化痕迹,例如枸杞地名,例如关于大禹的人文痕迹。大禹出自西部,枸杞出产于西部,在返回江浙后留下了文化痕迹,这些都是能对应的。西部地区也能轻松找到与夏有关的文化和地名,例如甘肃合黎山,夏后氏同时也是赫胥氏,与大鲧族有关的民系都有和这个重要符号,它源自颛顼时代的和九黎制度,哈尼原称和夷,日本称大和民族都是因为存在与大鲧族有关的民系。又例如商与夏桀战于鸣条,在中西部条山地名是很多的,日本则有姓氏东条,好比对应秦的嬴姓,日本自称东瀛。又比如夏启与有扈氏战于甘就是战于甘肃,因为早期的夏就在西部地区。而枸杞这个名字也是夏后氏取的,是指向老三苗蛮系养狗人,因为枸杞是红色的。正如玫瑰英语叫肉斯,肉又是罗马(养狼人),因为玫瑰是红色的。肉和月就是苗蛮系的符号,体现在爿月这个将、酱、桨的上半部分。

按我破解的历史顺序,首先是大鲧族应龙杀兄弟,老二支系应龙杀了蚩尤和夸父,就是杀了老三苗蛮和老大支系乌拉尔。也就是贰负杀窫窳这件事。老三支系苗蛮和老大支系乌拉尔被抛弃出九黎后,就形成内陆支帝喾帝尧体系与沿海支帝舜大鲧体系的对峙。大洪水来临时,内陆支帝鸿氏组织了鸿门饕餮盛宴,利用下了蛊毒的狗肉毒翻了沿海支,并将沿海支一分为二分别发配四川和东北。于是代表原九黎体系的颛顼方位变成了北方。贰负应龙这个闹乌龙的黑龙也出现在北方。后来夏代则在河南留下了风后岭黑龙庙。

大禹属于四川支,大禹体系重新崛起后经甘肃、陕北、宁夏击败了在山西的龙山文化,也就是帝尧体系。于是发配北三苗去西部牧羊。大禹主体离开四川时留下了一部分人带领C系和D系矮黑跟随民族,就是百濮。哈尼族(和夷)便是这个体系的主体,实际上哈这个语音与赫一样都可以指夏,很多方言里都是这样。

大洪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这就导致了各民系往西迁和北迁,这也是为什么禹夏一开始在西部的原因,也是后来变成黄河为主文明的原因之一。

在大禹时代出现了最解释不了的一件事,就是被发配西部的羌系西戎北三苗和被发配东北的大鲧族北支都西进中东了。这是为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于是在广大的亚非大陆上开始存在各种文明。苏美尔就是西戎北三苗和斯拉夫体系,《山海经》里记录了西戎之虚,意思是废弃的地方。就是指北三苗离开西部西进了。《山海经》里还记录了在阿富汗地区的贰负之尸,很明显也是指杀窫窳的贰负后裔去到了阿富汗、印度河地区,这里就是存在过的一个大夏。而窫窳之尸则在昆仑之虚,明显就是指他们在古埃及,窫窳就是苗蛮和乌拉尔。

由于大禹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是代表大鲧族四川支民系,同时也是继承大鲧的后人。在他们取得领导权后是有可能统领天下的。就是说在大禹时代,横跨亚非的广大地区都是服从这个体系统治的。古人由于迷信,是可以通过道统迷信的方法让对手也必须臣服于自己的。如果你想取消这种统治关系,你就必须用战争加迷信的方法夺回道统,并不是说你不受管理不想臣服就不臣服了。古人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就好比内陆支被抛弃时被挑断脚筋和割了一只耳朵,于是就必须用牛皮鼓制鼓仿生耳膜,这样在迷信层面才能找回自己的道统。所以大禹时代同时存在治理古埃及和中国的水患也就不奇怪了。所谓积石山很容易联想到那就是金字塔。

苏美尔的羌系和斯拉夫组成的闪米特进攻在以色列境内的大鲧族凿齿和德意志组成的含米特,导致了夏甲和以实玛丽(德意志)败走麦城,并发现了沙漠里的泉水。他们渡过红海建立了白冠的上埃及,闪米特的羌系则建立了尼罗河下游的下埃及。此时在中国的夏王朝也走到了末法时代,内陆支的商灭夏也随之发生了。就是说夏的灭亡是在东西方相继上演的。上下埃及统一后,双方相逢一笑泯恩仇,羌方和鬼方东归故土,此时正值殷商武丁时代,夏人就在江浙属人方,是后来的百越。鬼方里的素冠则是大鲧族北支。由于羌方和鬼方的和解,于是就出现了世界和平的西周。西周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世界和平时期。

大鲧族北支主体离开东北西进中东时也留下了一部分人带领C系和D系跟随民族,这就使得在西南和东北都有C系和D系。日本就是少量大鲧族带着D系去到日本奠定的基础。所谓大和民族并不是指后来的多民族融合,而是指颛顼时代的和九黎文化。和九黎是人类第一个大同社会,当时出现了大混血,矮黑获得第一次混血。然而这也引发了内陆支和沿海支尧舜两派至今未结束的战争。内陆支苗蛮自称本人是追溯自己祖先原本是白人,这是一种社会激进与人种差异引发的逆反心理。正是基于这个历史认知,我是从来都不看好什么大同社会的。因为那会引发巨大的冲突。

回归正题,留在东北的大鲧族还带领着C系,也就是通古斯体系。满皇族就是大鲧族O1基因,跟随他们的是C系。他们占满族人口的1/3不到,剩下的是兼并融入的朝鲜族、乌拉尔以及一点点斯拉夫基因,这部分可能是女真。但占比最大的是融入其中的汉族基因,占了36%以上。西周时存留在阿富汗印度河地区的大夏后来受到秦体系的斯拉夫人冲击逃到了了印尼和欧洲。在东方的鬼方体系则在春秋后逐渐被挤压到了西伯利亚地区,也就是秦代的大夏。

最后说说夏启的所谓家天下,其实家天下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夏启打败帝舜体系的有扈氏其实是击败了自己的联盟成员德意志,由大禹族自己独立掌管天下,不再轮换,这并不是指某个小家庭的家天下。是民族利益,而非个人权欲。今天的人按汉代之后的社会政治去理解上古历史,荒唐得很。西周分封制才打破了血亲族群集中生活的局面,个人才开始有姓氏。所以不能以后来的社会形态去想象上古社会。神话里很多杀戮或邪恶,实际上都没有后来残忍残酷。因为是初体验,所以就被文化记录的很严重。上古虽然存在食人和殉葬,但通过破解认知的古人远远比今天要文明百倍。古人的残忍大多也都源自迷信,不像后来就是权欲和坏。从这个精神层面的文明看,人类一直都是在大倒退。例如最早流放制度,就是把人放了,指令其自行前往指定地点。

其他网友回答

诚邀,如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王朝,当然,夏朝的存在与否还有待考究,由于夏朝距今已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是以小编对其的了解也仅限于《山海经》以及《竹书纪年》这两本亦史记亦小说古籍的记载,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夏朝的建立

夏朝,公元前2033年(又说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儿子启建立),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家天下开始在中国确立

夏朝的稳固

夏的操控并不安定,启之子太康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繁,最终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操控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操控者,整天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夏朝的结局是在夏桀的手上

夏朝的最终一个国王夏桀,是前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许多驱使百姓为其缔造了许多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出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繁离之而去。后商朝以征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役;公元前1562年夏桀兵败,夏朝宣告灭亡。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其他网友回答

夏朝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一、夏朝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经济基础

中华中古帝国——夏朝是在中华上古帝国——五帝时代奴隶主贵族专制与各部落、联邦军事首领民主共和并存制瓦解,奴隶主贵族世袭专制统治逐步取代原始帝国贵族民主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所谓帝国,主要是对外征服,也包括统领国内各邦国、部落。五帝时代的中华帝国是国家联盟,帝王是联盟最高统帅,所以中华上古帝国从五帝时代就开始形成了。第一代中华上古大一统帝国领袖是黄帝,实现统一的前提是炎黄与东夷国家联盟在与蚩尤部落联盟的战争获胜,从而实现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统一。在阶级分化不太明显、阶级矛盾和斗争不太剧烈的五帝古国时代,这种帝王专制与邦国部落自治相结合以及最高帝王由民主推选、轮换、禅让传承的国家体制,是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的。

到了五帝时代晚期,特别是舜帝、禹帝时期,随着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同步发展,社会分化与阶级对立进一步凸显,国家和社会治理任务更加繁重,原有的部落私有制让位于家庭私有制,国家层面则开始由民主共和体制向贵族专制体制过渡。

二、夏朝的产生

大禹帝,姓姒,据考证出生于四川绵阳,为黄帝后裔,有人认为属于羌族,也有人认为出生于安徽蚌埠怀远,后娶涂山氏女为妻,生子启等。大禹是前朝舜帝时期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成功,百姓安居乐业,国民拥戴,成为大舜帝的继承人,称禹帝。

禹帝时期,各地分离与自治趋势严重。舜帝曾命禹征三苗。长期与华夏族联盟、融合中的东夷部落国家也有强烈的自主政治诉求。皋陶、伯益等是他们的政治代表。大禹继位前后,听从东夷首领建议,恩威并用,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也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威望。

大禹在动员、组织国家力量治理水患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组织、领导才能,对国家统一以集中力量举办大事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他在继承尧、舜先帝实行德治、教化的同时,也加大了刑罚、征伐力度,加强了对各联邦国家、部落的控住,并有目的地培养、锻炼儿子启代理国政,为启接掌天下大任打好政治基础。

舜帝来自中华帝国东部东夷地区,故里在今济南。禹帝一般认为来自西部。禹帝一边顺应家庭私有制大发展的时代潮流,着力培养儿子启为自己的接班人,晚年也按惯例推举出生于东部的皋陶继任帝位,皋陶先于禹帝逝世,又推举同为东部的首领伯益为继任者并长期担任相国。大禹帝逝世后,伯益自知威望不能超过启,且对天下统一怀有高度认同,就坚决推辞禹帝禅让而不就帝位。启软硬兼施、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夏帝国帝位,并进一步巩固了家传天下的政治制度,镇压了个别部族对私有制家族制王传承制的反抗,公有制民主禅让制终止。无意公开争夺帝位的伯益最终仍然被启杀害,后人被遣散到秦地,族人擅长畜牧(特别是养马),又善农耕,与西戎北胡游牧民族有竞争和融合,可以说掌握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综合生产技能,后为周朝重用,伯益的后人创立了秦帝国,开启了大中华新的帝国一统时代。

三、太康失国与东夷复辟

启帝(夏王)晚年生活腐化,沉湎于饮酒歌舞作乐和打猎,政务疏殆,引起众多邦国和部落的不满。姒启逝世后,子太康继位。太康政治少功,生活更加奢靡,引起朝廷内外共同的不满。这充分说明取代公有制民主共和体制的私有制家族专制,一方面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方面由于过度私有化导致公平正义失衡,最高统治阶层腐化堕落。这给了政治反对派进行造反的理由。

东夷人有穷氏领袖后羿,是神射手,武艺高超。他趁太康外出之机,发动政变,夺取夏都和帝位,这是太康失国。太康被流放。太康死后,后羿扶持太康弟弟仲康继位,仲康为傀儡。仲康死后,子相继位。后羿政变也可以看作是公有制复辟,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意,也扩大了邦国和部落民主自由。由于后羿帝位来得太容易,他骄傲自满,自认为武功天下第一,无人能及,又生活腐化,不久被善于权谋的手下大将寒浞谋杀,寒浞追杀相,称王,相遗腹子少康,忍辱负重,在亲族帮助下积蓄力量,袭击刺杀寒浞父子,恢复了夏王朝。

四、少康中兴、孔甲乱夏到夏桀亡国

少康复国后,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又不断征服东夷部族叛乱,奴隶主家族统治趋于稳固,是为少康中兴。其子帝杼同样勤政英明,对东夷各部族软硬兼施,确保了夏王朝的繁荣。

孔甲乱夏。孔甲是不降的儿子,不降不看好孔甲,没有传位给他。孔甲后来继承了侄子的帝位后,肆意淫乱,迷信鬼神,胡作非为,民心离散,政局动荡,各地邦国部落离心离德,纷纷不去朝贺夏王,夏王朝统治日渐衰落。

夏桀亡国。桀是商汤王给夏帝国亡国之君癸的谥号,桀的意思是凶暴。成语“桀骜不驯”出自夏桀政治的暴虐无道。夏桀文采出众,力大无比,然而,由于夏王朝家族统治的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和部族、方国分离严重。夏桀终日寻欢作乐,宠幸后妃,大兴土木造倾宫瑶台,设酒池肉林作乐,不听忠言,残害忠臣,倒行逆施,造成天怒人怨。最后,东方的商汤兴兵灭夏,夏桀逃亡被抓流放,夏桀做了亡国之君。

中华帝国夏王朝奴隶主家族专制近五百年的统治,虽然总体上符合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要求,比原始公社公有制部落联盟帝国统治更高效、更有力,但是君权神授私有制家天下的说教与天下为公、生而平等的朴素平民阶级观念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一旦帝王家族失德乱政,其被革命人民推翻的命运也是无法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