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谈中高考作文如何拿高分(余华教高考作文引争议)

网友提问:

高考落榜的余华,能给中高考生讲作文么?

优质回答:

余华给高考生讲作文,人们在意的似乎并非余华的实力,而是质疑他的资格——高考落榜,有资格给高考生讲作文?

不清楚余华为什么名落孙山。就像不明白蒲松龄为什么没金榜题名一样。也许人家当年因其它功课偏废落榜,作文未必差到哪里去。他既然写得出小说,作文水平会很差吗?尤其作为一个自学成才者而言。

第一个教大学的人,有大学教师资格证吗?华罗庚初级中学学历,按如今的执业资格,他能教大学吗?

这且不说。说说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有什么标准?阅作文这个东西,主观性很强。它不像数理化,答案惟一。同样一篇作文,看的人不同,感觉也许有异。张老师认为好,李老师也可能不看好。

再说,当年名落孙山,只能说明当年的水准。一个善于自学的人,尤其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样可以出彩。

当然,一个作家未必能讲好高考作文。自由创作是自己说了算,作者可以像脱缰的野马。高考作文是阅文老师说了算,有一定的条条框框局限。

总之,高考落榜跟讲高考作文并没有多大因果关系。至于讲得好不好,那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著名作家余华应邀为高考生辅导作文的演讲引得网上一片哗然——众说纷纭。

议论的焦点之一:一个高考落榜的人,能否给考生讲述写好高考作文?

这个问题的提出当然无可厚非。

即便是红遍中国以及世界华人圈的大作家,他的小说读者众多获奖无数,但以他的高水平去参加高考,却很有可能在作文考试中得不到高分。

因为中国的高考作文,根据高考命题和审核规定,是有一定严格的标准的,必须符合考试的条条框框才能得高分。不仅仅是余华,即便任何一位著名作家,如果没有经过高考培训或辅导就去参加考试,也未必能拿到高分。

再说了,余华又是一个曾经在高考中落榜的人(这也正是余华自学成才,从牙医变成名作家的逆袭之路中值得赞赏之处)。既然自己都曾高考落榜,那么如何能给如今的考生提供值得借鉴的有效经验呢?这自然是众多考生及家长们存疑的事。

议论的焦点之二:余华的高考作文辅导讲了什么?大家感觉收获如何?

余华在现场演说的主题是:“中高考作文如何拿高分”。

余华说,要写好中高考作文,考生要根据阅卷老师习惯来写,写出亮点特别重要,你要事先准备好考试素材,多背好的句子,并且在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用上好句子,第二句再切题,文中再出现一两次好句子,作文就能拿高分。

依我看来,余华说的这些,其实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或许早已听过多少遍了——虽然很正确,但是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干货”,纯属语文老师们讲了多遍的白开水。这并不是作家本身水平问题,而是高考的条条框框在那里限制着。

况且,余华是拿着稿子念的,让人觉得他根本不适合做这件事,或者说他是被迫赶鸭子上架。

由此,就有人说“文学已死”——意思是余华是为了赚银子而来的,主办方则是为了吸引听众,硬把这个名人拉来作秀——当作招牌幌子的。

也有人说余华的名著《活着》已经拿了千万稿费,不可能是为了这个。但无论事实如何,给许多网民的印象就是如此。

这场争论反映了中国高考作文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差别

这场争论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应试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别。

高中语文老师们会说,高考作文(包括语文)反映的是一个高中生的整体文字水平及驾驭能力,并不是选拔具有文学天分或创作能力的未来作家。

这种看法确实有道理。语文学得好的人未必都去当作家,作家在整个人群中毕竟是少数。但语文水平对高考生将来从事各行各业工作都很重要。

可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标准式的“程序化作文”,是否会令人觉得反感和无趣呢?

高考语文与现实中的文学水平差距较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同科学家们反映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具有高端创造力的人才一样,中国的教育制度显然也不适合培养高水平的作家。余华给高考生讲作文,反映出高考作文与现实的文学“创造力”之间的差别。

高考作文到底应该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是千篇一律的条条框框式的作文呢?还是有创意和文学性更强的作文呢?在这个社会急剧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的教育方式以及考试标准是否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呢?

关于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关于高考的改革,在中国已经议论多年。余华的演讲无疑也会使我们更多地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