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论书法四宁四毋(简述傅山四宁四毋的艺术主张)
- 知识
- 2022-06-25
- 135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优质回答:
傅山这句“四宁四毋”,历来议论颇多,后世影响极大,以四对矛盾之词,阐述对书法的审美观念及艺术追求,而且涵盖为人处事原则和道德标准,是为家训,内涵哲理丰富。
傅山自作诗《藏山用乔白岩先生韵》中:“ 腕拙临池不会柔,锋枝秃硬独相求。公权骨力生来足,张绪风流老渐收。 隶锇严家却萧散,树枯冬月突颠臾 。插花舞女当嫌丑,乞米颜公青许留。”据说他在“索居无笔”的情况下,竟然“偶折柳枝作书”终得这幅“宛若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纤过芝叶,锋枝秃硬。”的“奇字”。傅山在这首诗里,以“腕拙”、“秃枝”表现了宁“拙”,以“公权骨力”、“张绪风流”、“插花舞女、乞米颜公”等形象地解析了“四宁四毋”。
傅山还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这里他对正”与“奇”关系的书论,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书学思想,可以说是对“四宁四毋”的又一补充诠释,值得我们深思。
傅山自言,二十岁学书法,遍临魏晋、唐楷书,不能形似,而赵孟、董其昌墨迹,容易学像。由此他认为,学书如做人,“正人君子,只觉得觚棱难近,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他认为书学近人(指赵孟、董其昌),虽然易学,但也容易染上坏病,主张学书一定要取法乎上。
傅山此观点,出于传统书法观念,把人品与书品联系起来,有失偏颇,也反映出傅山的性格和为人处世,并且也体现了其书法思想的局限性。例如,他虽然宗法二王,但他自己认为学“二王”、学兰亭序都不能近似,而只有通过学颜真卿的《颜家庙碑》和《祭姪文稿》,才明白了书法之精髓,明白了“宁支离毋轻滑”的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傅山,号真山,字青主。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自称老庄之徒,于学则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道家、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精。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著有《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和一大批书画作品。
傅山在书法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书法实践和理论创新方面。
他的书法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创造性发展了颜真卿书法。
傅山在书法理论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四宁四媚”理论极其精辟,对后来碑学兴起与发展影响最大,对整个艺术范畴也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身为明朝遗民又极重民族气节的傅山,身经沧桑之变和家国之恨,使他的心理上受到极度压抑,这是形成他反叛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他在《作字示儿孙.自注》中说道:“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判周孔,笔墨不可补……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以这种思想上的不畏强权追求个性自由的反叛精神观照书法,自然对于自元明以来,尤其清初书坛为董其昌、赵孟頫代表的寒俭靡弱之风所笼罩极为反感。可以说,傅山为此所发出的“四宁四丑”压根就是强烈针砭时弊的最强音,批评锋芒直指赵孟頫、董其昌等。傅山一生崇尚气节,铮铮铁骨,自然对骨气不硬的赵、董之流鄙弃有加,所以,批评也就如此尖锐、如此强烈和鲜明。
对书法而言,傅山在这种强烈的批判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美学取向,正为那些不满于帖学书风而上下求索的书家提供了观念上的启迪。
如果联系清初书坛的凋敝和媚弱风气,傅山对“拙”、“丑”、“支离”、“直率”的强调就显得尤其重要。
其后,碑学大兴,傅山具有先导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傅山的世界这本书,会帮助到您书里都是硬通干货,读了很过瘾,不仅是讲书法,还囊括了明清鼎革之际的社会、文人、学术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要读好多遍,遍遍有收获。
傅山从(明清易主)气节的角度推崇颜真卿,贬低赵孟頫。
傅山倡导的“支离”,体现的是他作为遗民的一种情感体验。这些人被主流社会隔绝,有很强的疏离感。这一点傅山跟他同时代的八大山人都是相通的。
晚明清初的书法,求奇追怪。先喜欢王铎,愿字“不齐不整,欲飞欲舞”;然后是傅山之字的恣意诡谲,在《训子帖》里写:“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直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17世纪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文人病狂,遥望魏晋风流,拾金石之好,追至汉隶,又有最后的草书之极。
读完觉得安然,仿佛可以在历史的河流里脱开身去,可以回溯千百年前而隐去个人,可以使自己耽溺于此种忙碌,可以浅薄又单调又因此快乐起来。
其他网友回答
傅山的四宁四毋的书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这就得从清初开始说起。
由于清朝康熙皇帝,喜爱书法特别是喜欢董其昌的书法,所以满朝文武都来学习董香光的书法,到了乾隆时代,乾隆皇帝又特别喜欢赵孟頫的书法,所以全国又开始学习赵子昂的书法,可以从董其昌和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看出,他们的书法可以说属于端庄、典雅、流丽一路。
傅山在他的书学观里就因为赵属于“贰臣”所以觉得他软弱无能,人品决定书品,遂恶其书。他通过比对颜真卿的书法,觉得赵字柔媚造作,颜字率真可爱,赵字巧媚,安排费工,而颜字丑拙,率真支离。所以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观点
从以上也不难看出他是从人品来评定书品的。
其他网友回答